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六章 挖墻腳
  第六十六章挖墻腳

  “倒了。”悠揚的高喊之聲,在峽谷之中回蕩,隨即有一顆巨木從山上滾了下來,來勢洶洶,順著陡峭的山坡,直直的墜落。砸進了鴨綠江之中,飛濺出數丈的水花。

  而鴨綠江湍急的水流。會送這根原木去出海口。

  順流之下,不過數日功夫。就能出海。

  這是何夕的一次實驗。

  何夕雖然沒有親自動手伐木。但是整個實驗的各方面,都是何夕把控的。

  何夕從定遼右衛沿著鴨綠江北上到這里,選擇容易上山的山峰。在靠近鴨綠江一側。砍伐。

  總體上來,何夕一切設想都可以做到。

  唯一讓何夕覺得有些不妥的,大概是伐木的效率了。何夕心中暗道:“或許伐木工具需要改進一下。”

  這里伐木自然用斧頭。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兩人一組,一天能砍一棵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說何夕選的樹木是用標準的。這些樹木到了江南,最少能充當橫梁。

  但是,這個效率還是讓何夕不滿意。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口的問題。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甚至如果有足夠的人口,即便效率低一些,也是可以的。畢竟鴨綠江兩岸有足夠多山林,能夠同時開辟足夠多伐木場。

  就在這個時候,鴨綠江上漂來一葉扁舟。不是別人,正是姚廣孝。姚廣孝遠遠走過來,說道;“大人,人手有辦法解決了。”

  何夕立即問道;“可有什么辦法?”

  姚廣孝這一段時間也沒有閑著,就在何夕專心看伐木這一件事情行不行的時候,姚廣孝身負使命,沿著鴨綠江上下,尋訪人丁。之前還送來幾百女真人。

  何夕雖然對于朱元璋的想法有些揣測。但是何夕還是于心不忍。畢竟因為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而處罰這些人。實在有些太過了。

  但是朱元璋到底是比何夕多一點迷信。他相信宿命氣運之類的東西。故而,他在這種事情上決計不會留手的。而今何夕一念之慈,就是當做不知道。讓這些女真人改漢名,漢姓。

  反正女真人文化程度低,他們很愿意改名字的。

  大明一朝,有不知道多少女真人改為漢名。根本不奇怪

  而且雖然金朝女真人與清朝女真人看上去一樣,但是本質上未必是一回事。當年金朝將女真部落幾乎都遷入中原了,回到東北的近乎沒有。而很多人說滿族為通古斯野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甚至女真這個名字,還是漢人送給他們的。顧名思義,覺得這里是女真人的發源地,就稱呼他們為女真。野人女真這個名字,就是明證。

  女真三部,建州,海西,野人,野人女真就是那種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與漢人語音不同,最為野蠻的部落。那問題來了,與他們都語言不通,怎么知道人家是女真啊?

  只是女真部落的數量也很少,招募這些部落不過是杯水車薪。

  姚廣孝說道:“大人,可知道高麗乃海東強國,人口數百萬。”

  何夕說道:“自然知道。”

  姚廣孝說道;“其國數百年陳陳相因,門閥治世,國君無權。百姓淪為奴婢。苦不堪言,一輩子當牛做馬。沒有出頭之日。下官詢問過鴨綠江畔所有高麗人。即便定遼右衛之中,有高麗逃人數千人。”

  “大人,這正是你所需要的人丁所在。”

  何夕一愣,沒有想到姚廣孝會出這樣一個主意。他問道:“高麗國內,真的如此不堪嗎?”

  姚廣孝說道:“我只是粗粗打聽,高麗國內比這個還要不堪,高麗前任國主,之所以被群臣所殺,就是因為他打壓門閥想要釋放奴婢為民。結果下場,身首異處。而高麗門閥,更是變本加厲,上下不安,社稷不穩。高麗國內必生變亂。”

  其實何夕并不知道,有明二百多年,一直有朝-鮮百姓逃入大明。蓋因雖然由王氏高麗,變成了李氏朝-鮮,但是他們的體制,換湯不換藥。百姓不堪承受。紛紛逃到遼東。遼東地廣人稀,多能落戶。

  以至于繁衍生息。

  這種趨勢存在,何夕只需動動手段,承諾高麗逃人分田落戶。決計能引發朝-鮮逃亡潮。

  只是何夕很明白。人口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對大明是這樣,對高麗也是這樣。

  他這樣做,是會激怒高麗的。

  何夕說道:“如果高麗動兵如何?而今的形勢不允許這樣做。”

  姚廣孝說道:“其實,并不是形勢不允許,而是看朝廷怎么想?遼東屯兵積谷,是可以攻韃子,也可以下高麗。而且大明怕高麗興兵嗎?”

  何夕還是搖搖頭,說道;“不大好吧。大戰在即,不要節外生枝吧。”

  姚廣孝說道:“不想節外生枝的未必是我們。高麗也是。”

  何夕陷入沉思。

  高麗與大明之間,是相互忌憚。

  高麗忌憚大明動武。所以拉著殘元虛張聲勢,一邊與大明緩和關系。而大明也擔心在打殘元的時候,忽然冒出高麗這一路兵馬,畢竟大明雖然兵多將廣,但是放在遼東這地方,實力的確是有些不足了。

  這種互相害怕的局面之下。

  很多小動作是可以做的。畢竟何夕想要的人口也不多,頂多數千壯丁而已。對于高麗來說,也不是什么大數字。畢竟高麗數百萬人丁,是一定的。數千人才九牛一毛了。

  何夕說道:“人臣無外交之權,此事當從長計議。”

  何夕這么說,他已經心動了。只是這一件事情,要回南京與朱元璋商議。

  很巧這個時候,朱元璋也想讓他回京了。

  ------

  南京曹國公府。

  朱元璋大步走了進來,李景隆連忙迎上去。就要下跪。朱元璋一擺手說道:“免了,你父親怎么樣?”

  李景隆說道:“父親,父親------”

  朱元璋見李景隆連話都說不好。不管他是不是傷心過度。都心中一擰,暗道:“遇大事有靜氣,是大將本色。而今文忠還沒有死的。你這樣給誰看我。怪不得將允文的大軍。送給了老四。”

  很多事情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或許歷史朱元璋來看李文忠的時候,見李景隆如此,覺得這孩子孝心可嘉。但是而今先入為主,覺得李景隆為人拎不清楚。作為大將,要面對很多極端的情況,不管什么時候都要沉得住氣。即便是老爹老娘死在陣前,也要寧心靜氣,理智對待。

  或許,這一輩子李景隆只能當一個富貴閑人了。

  朱元璋進了內室,看見李文忠。卻見李文忠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就有一些脫形了。頓時雙眼一紅,說道:“文忠,你怎么這樣了?”

  李文忠掙扎的起身,被朱元璋按下去了。李文忠說道:“陛下,臣失禮了。”

  朱元璋說道:“何須如此。好好養病就是了。”

  李文忠說道:“臣的病都是陳年舊病,估計是好不了。而今有些肺腑之言。陛下,天下初定,四方暗潮涌動并不太平。亂世固然用重典。但陛下削平諸侯,重創殘元,已經不是亂世了。天下之患在內不在外。陛下能以開海之利,酬謝功臣,何不以寬大之姿,優容天下臣民。如此天下得安,百姓得寧,共享太平。豈不美哉?”

  朱元璋聽了,忍不住皺眉。他本不想在這個時候說這些。但是忍不住說道:“這話,你聽誰說的。”

  李文忠說道:“這是臣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說道:“好了。生病了就不要胡思亂想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