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二章 木料與大米
  第六十二章木料與大米

  走誰的關系靠近陛下,那你就是誰的人。大明權力結構,與其說是金字塔,不如說是同心圓。最中間那一個點就是皇帝,這一點外面第一個小圈,就是朝廷大佬重臣。而外面輻射的圈,就是各級官僚。他們只能通過這些人來到陛下面前,而陛下是權力本身。

  誰想要越級靠近陛下,只有兩個下場,第一成為新的重臣,第二粉身碎骨。

  這個道理再淺顯明白不過了。

  如果按何夕的說法,葉旺這個舉動,能不能得到皇帝青睞不說,先將某幾個大佬得罪光了。

  但是何夕不是不知道。這一番話,何夕是順勢說出來的。同樣也是給葉旺的考題。

  何夕想來想去,他其實還想在軍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的。這個度很難把握。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還是為朱元璋代為招撫葉旺,而不是讓葉旺投入自己門下。

  其實,這兩個實際情況是一樣的。但說出來卻不一樣。

  前者代表著何夕協助朱元璋管理一些他顧不上的事務,后者代表何夕有政治上的野心,其中分寸拿捏很重要。而且何夕更是感覺,他自己這樣的小動作,未必能瞞得過朱元璋。

  畢竟朱元璋是何等人物。只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而已。不過,這個表態首先是葉旺的表態,做孤臣的表態。

  只是何夕不知道葉旺能不能領悟到這一點。

  如果能,這一件事情還能繼續下去,如果不能。那么何夕就只能再觀察一下。畢竟葉旺雖然是一員猛將,但是這個年頭的大明,最不缺少的就是猛將了。

  點到為止,不再多言。何夕說道:“我想葉將軍有些誤會了。我想要了解遼東土產,并不是我想要這些。而是遼東需要這些,朝廷戰略轉移到東北,什么時候對北邊動手,并不取決于朝廷什么時候想動手,而取決于遼東糧食有多少,遼東糧食不能自給。朝廷每年海運不過七十五萬石,其中一半一半要轉運到北平去。遼東能留下多少?三十萬石?還是二十萬石。補上遼東的缺口,對了,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遼東還要向大寧轉運糧食?每年遼東結余能多少萬石?”

  葉旺低聲嘆息說道:“能有五六萬石結余,就不錯了。”

  何夕說道:“打仗的事務,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從遼東出發,攻北邊。大戰一起,要料敵從寬。到底需要多少糧食。葉老將軍有底嗎?”

  葉旺說道:“一百萬石打底,上不封頂。”

  葉旺說的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并不過分,而今大明動兵,決計不是三萬五萬。定然要十幾萬之多,其中騎兵占據多數,幾十萬人人吃馬嚼的,不說太多的。最少半年一年儲備。畢竟一場仗打一年半載太正常了,更不要說,納哈出在草原上,距離遼東有一段距離,這就要征召民夫運輸糧草了。

  需要的就更多了。

  漢武帝打匈奴,是怎么樣打的天下戶口減半。就是這樣。

  畢竟,葉旺與納哈出對陣數次,是知道納哈出的實力的。他麾下有幾十萬之眾,牛羊馬匹數百萬頭。以至于讓元廷不能控制。一方諸侯。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

  當然了,歷史上明軍兵臨城下,納哈出投降了,帶著他的幾十萬部眾,帶著他數以百萬計的牛羊投降了。他的這些牛羊,讓大明牛羊價格來了一個跳水價。

  前后不超過三個月。根本沒有用那么多糧食。倒是據說這數以百萬計的牛羊草料不足,不得已殺了很多做肉干。

  但是,即便何夕知道這個歷史,朱元璋也知道。但是他們也沒有將所謂的歷史,當成必然發生的事情。很多事情,幾乎在人一念之間。朱元璋沒有放棄想辦法招降納哈出,爭取比歷史上更好的局面。但是同時也在籌備比歷史上更壞的局面。

  在東北打一場持久戰。

  當然了,何夕賣命的給遼東籌備糧食,還有一個原因。納哈出或許好打的。但是不要忘記了,朱元璋要打的不僅僅是納哈出,還有女真人,而且是犁庭掃穴,寸草不留那種。

  這也需要糧食的。

  總之,在遼東屯糧總是沒有錯誤的。

  何夕說道;“我這一次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海運,正確多為遼東運糧食,最少要在遼東有一百萬石存糧,甚至更多,越多越好。而官方運糧,是有限度的。朝廷不可能增加太多海船。我必須另想辦法。”

  何夕說到這里,看向葉旺。

  葉旺緊皺眉頭,似乎沒有反應過來。或者是在揣度,何夕的另想辦法的辦法是什么?

  何夕只能自己接著說,他說道:“那就是開辟民間運糧。”

  葉旺說道:“民間運糧食?他們為什么要運?開中法嗎?”

  開中法,就是朝廷鼓勵百姓向邊疆運糧食政策,也就是將糧食運到邊疆,邊疆將領給予鹽引,然后商人再用鹽引賣鹽,回家販賣。其實就是用鹽買糧食。

  這就是明代的鹽稅為什么不高的原因。因為開中法其實已經預支了鹽稅。當然了,還有明朝皇帝沒有宋朝皇帝狠心。除卻特殊情況,宋朝的鹽價是明朝的十幾倍乃至于更多。

  不管將來的開中法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現在的開中法運行尚算良好。但是何夕對開中法還是有想法的。

  開中法本質上就是朝廷用鹽利支付糧食費用。而且手續繁瑣。以官府的脾氣,多一道手續,就多一些弊病。最好的辦法是以商業手段來解決。

  何夕說道:“在江南,合抱粗的可以做橫梁的大木,在十兩上下,越大越值錢。我想知道,砍一棵大木需要多少成本?”

  葉旺沉吟片刻,說道:“駙馬或許不知道,其實進山伐木,是很辛苦的活。從挑選木頭開始,砍倒木頭,再從山中拖出來,即便不提深山野獸,單單說大木傾倒,一個不小心,就要了人命。”

  “甚至在西南,有十人進山,五人回的說法。”

  “即便在遼東,這樣大木要出山,也是很難的。”

  何夕說道:“你既然知道西南伐木,那么你知道放排嗎?只需在河流邊上,砍伐巨木放進水流之中,順勢而下,在下游平坦的地方收集即可。而我勘查遼東水流,有數道河流都是可以用這種辦法。”

  “葉將軍以為不可嗎?”

  葉旺說道:“可以是可以。只是僅僅是大木,就能讓民間運輸糧食來遼東?”

  何夕說道:“我要定價,一根合抱的巨木只需一兩銀子,或者四石米。”

  葉旺一愣,說道:“大人,這不大好吧。”

  如此一來,一根大木從遼東到江南,就是十倍的價格了。而且葉旺之前說過,深山伐木,是很費力的。一兩一根大木,葉旺都要好好核算一下,會不會賠錢了。

  何夕說道:“放心,不會永遠如此的。”

  辦事情,總是要開業大酬賓。

  只有瘋狂的利潤,才能刺激民間進行木糧貿易。但是這種貿易形成規模之后,定價權就在官方手中了,無他,整個遼東都是在軍管,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間力量。

  不用官方的力量用什么。

  更不要忘記何夕掀起了航海潮,估計這個時候很多勛貴都在找船。造船業都在造大木,這就注定了,很長一段時間大木的價格都要往上漲。之前一個大木十兩,今后就不是這個價格了。

  在沒有找到替代的材料之前,能夠造船的大木料,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