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章 人力缺口
  第六十章人力缺口

  出了長安堡,距離沈陽只有幾十里了。

  這幾十里,何夕看到了他在遼東少有的場景。大片大片已經開墾出來的農田。比較密集的民居。當然了,這種比較密集的民居,是要看與誰比的。

  與江南那種船擠不動,人擁不前的密集,根本沒有辦法比,甚至村落與村落之間,有大量的荒蕪的土地。甚至還有一些放牧的牛羊。正是這兒的大片大片的空地,提醒了何夕。

  遼東還是大明重要的養馬地。

  但是比何夕從遼澤附近過來的情況,要好上太多了。

  遼澤附近,除卻驛站,軍堡,已經在驛站軍堡外面,勉強開墾出來的一些土地之外,都是一片荒蕪。

  何夕騎在馬上,握著韁繩,說道:“這里的百姓都是從內地遷徙過來的嗎?”

  葉旺騎著馬陪著何夕,說道:“不是,雖然這些年,也從內地遷徙過來一些百姓。但是這里的百姓,大多都是世居此地的。有契丹人,女真人,高麗人等等。大部分都是漢人。”

  “朝廷一度想在遼東設立府縣。但是后來覺得還是設立衛所。故而,這些百姓全部編入衛所之中了。”

  何夕點點頭。

  這也算是遼東的特殊環境了。而今的遼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情況,甚至有一些衛所絕大多數人都是高麗人。而且即便終明一朝,遼東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這個雖然都是衛所。但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何夕又問道:“北邊情況如何?”

  所謂之北邊,自然是殘元之遼陽行省。

  葉旺說道:“喪家之犬,不負當初。想末將剛剛來遼東的時候,納哈出大軍直逼牛莊。下官讓他三舍,壘兵為墻。一夜成城,令他攻之不下,隨即伏兵歸路,大破之。從洪武五年到前年,每年秋冬必有大戰,不過大小而已。不過,去歲朝廷大勝之后,北邊就安分了。而且-----”葉旺低聲說道:“以下官所知,錦衣衛來往北邊不斷。納哈出估計想投降。”

  何夕問北邊的情況,其實是例行詢問。

  畢竟遼東是邊疆地區,不管何夕想怎么樣。對于遼東百姓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北邊的軍情。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居然打聽到了這個消息,殘元遼陽行省丞相納哈出想要投降。

  這可是一個重量級消息。影響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消息。甚至影響大明朝廷決策與進度的消息。

  何夕問道:“你覺得納哈出會投降嗎?”

  葉旺說道:“不會,他在北邊,早已不聽元帝命令,已經是一方諸侯,哪里那么容易投降,不過,想要緩兵之計而已。”

  葉旺這一番話,其實有多都是在暗示自己的實力。

  不過,葉旺說得也不算錯。

  大明經營遼東是很艱難的。原本是招撫遼東土豪,后來遼東土豪內訌叛變,才有了馬葉兩將軍入遼東。但是他們入遼東之后,與大明陸路并不是那么暢通的。就好像葉旺說的牛莊。牛莊是什么地方?是水陸驛站所在,是從遼西走廊與遼沈地區連接處。也就是在洪武初年,遼東孤懸于外,陸路與海路都不是多暢通的。

  馬葉兩位將軍,經營遼東是一步步與韃子戰斗之中,將一座座城池修建出來的。

  葉旺還有一個暗示就是,大明朝廷虎視眈眈,作為下一個戰略目標的納哈出,其實他的手下敗將,而且不止一次。其實一方面說明自己的實力,另外一方面未嘗沒有想通過何夕,在未來北伐大戰之中預定一個位置。

  何夕對此也很有興趣。

  畢竟何夕雖然猶豫要不要接納葉旺。但是何夕動心了卻是一定的。葉旺戰力如何?何夕從檔案之中,很難分辨出來。此刻聽葉旺在遼東的一場場惡戰,倒也有趣。

  雙方說著說著,就到了沈陽城外。

  何夕遠遠看去,沈陽城給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熟悉的是,規格,十字街,四方城。這是衛所的建制,幾乎全天下,四面八方衛所城池,大抵都是這樣的。陌生的是這座城池,要比一般的衛所城池要大上不少,畢竟是大明遼東都司的駐地。一般來說,這座城池不會只有一個衛所,多則五個,少則三個。一般來說,就是沈陽左右中衛,或者再加上前后。

  這座城池就是大明遼東的戰略支點。

  但是何夕內心之中,很是失望。

  因為人口數量實在太少。

  何夕估計整個遼東軍民有三十萬沒有都不好說。沈陽是東北的中心城市,何夕目測,不超過十萬人口,從這個角度來看,甚至比不上江南尋常小縣。這個樣子,如何承擔起經略東北的想法,甚至何夕想要的開發兩千里遼澤,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夕不知道的是,在大明進入東北地區之前,紅巾軍與元軍連續數年的搏殺。早已將遼東的人口消散殆盡,有人估算當時遼東的人口,不會超過十萬。所謂的遼東土豪們的駐地都是山寨。而不是城池,可見他們的規模。

  而今有三十萬之眾。還是朱元璋在北方大移民的時候,也給遼東移民不少,再有就是遼東就是罪人流放地,比如鐵嶺衛,幾乎全部是從中原安置過來的人員。

  這才有而今局面。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一直要給遼東運輸糧食。

  按理說遼東應該能夠自給自足。畢竟遼東地廣人稀。大量土地也是可以耕種。就是因為持續不斷的移民行為,還有從洪武四年之后,幾乎沒有間斷過的戰事。

  消耗了大量的糧草。

  “千里之足,始于足下。”何夕心中暗道:“成與不成。總是要看清楚的。”

  何夕一到沈陽,就鉆進沈陽的公文檔案之中,想從其中看出遼東的蛛絲馬跡,還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首先,要看的是遼東礦場,特別是煤鐵的現狀。

  畢竟何夕從小就知道東北是一個發展重工業的好地方。用手機找了一下中國地圖,用里面的鐵礦產區與這個時代的輿圖對比了一下。何夕隨即發現,東北很多煤鐵產區,都在而今的遼東都司下轄范圍之內。

  甚至何夕發現遼東都司打造兵器的鐵,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不過,百姓們日常所用,不是煤,而是柴。

  無他,是因為東北與中國其他地方不一樣。

  中國其他地方,早已在數千年的農耕文明之中,將林木砍伐殆盡了。太行山上,在宋代就已經是光禿禿的山了。根本沒有木材可燒了。也是在宋代北方開始大規模用煤。

  而這里,植被郁郁蔥蔥。大部分山都有大樹,甚至有些樹需要幾人合抱。所以,百姓們大多是砍柴,而不是用煤。

  如此來說,情況還好,如果礦產都在吉林黑龍江地區,也就是未來的奴兒干都司。那困難更大。甚至從軍事上,人力上根本沒有開采的可能性。只是事情,又回到了源頭。

  人,缺人。

  他不求遼東有幾千萬人,想要搞定這一切,最少要幾百萬人吧。而今這幾十萬人。幾乎是全民皆兵,僅僅能維持著東北是大明的版圖而已。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軍事需要,國防需要就已經將人口給抽完了。在封建社會之中,不管是微觀社會,村子里爭田爭水。還是宏觀社會,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說到底,還是人多力量大。

  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就沒有一切。

  可是啊,這人該從什么地方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