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二章 見航海侯
  第五十二章見航海侯

  何夕接過安慶公主手中的密信。細細一看。果然何夕代替皇室持有的靖海商號的五成股份,直接算到了安慶公主名下。

  但是何夕內心之中,啞然失笑。

  因為何夕很明白一件事情,在今后一兩年之內。東南沿海將出現大量的商號。能夠直接進行海上貿易,或許還會在靖江進行一下過渡。但是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常態。

  到時候,靖海商號還能賺多少錢,是一件很不好說的事情。

  當然了,未來一兩年,這靖海商號還會很賺錢的。最主要的是船的問題。

  前文說過,大明船只缺乏,最少是可以遠洋運輸的船只缺乏極了。靖海商號的船是走湯和的關系。才到手的。但是湯和手中的船只也不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船只都是緊俏貨。

  靖海商號有船,有先發優勢。自然能賺一些。但不過一兩年的先發優勢而已。

  而且朱元璋放棄這些股份的原因,是因為大明對這些商號收兩層賦稅。一層應該是資格稅。遠洋貿易的牌照可不好拿。幾年就要重新拍出。即便隨行就市,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一張牌照,估計萬兩是下不來的。

  再有就是進出口關稅了。

  這兩項加起來,估計每年有個幾十萬兩。

  不要小看這幾十萬兩。蓋因,大明每年收的銀子,也不過是三百萬兩。幾十萬兩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而且還在增加。

  靖海商號股份在這樣的政策變動之下,只會越來越不值錢,除非有一個商業奇才的掌柜。

  何夕或許能經營靖海商號大殺四方。但是何夕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所以,安慶公主高興之極的五成股份。其實已經在急速貶值之中。朱元璋既維護了朝廷利益,而順手糊弄了他的小女兒。讓何夕哭笑不得,朱元璋雖然寵愛女兒,但是關乎朝廷大事上,是決計不徇私的。

  只是這個小花招。實在讓何夕感到好笑。

  同時,也不敢戳破。以安慶公主的智慧,想明白這一點估計,在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了。

  何夕本身不在乎財貨,只是笑著哄安慶公主說道;“好極了。這份家業公主要好好守住了。”

  安慶公主興奮得滿臉通紅。畢竟這靖海商號太賺錢。安慶公主雖然富貴,但是府上的錢,最多也是以百兩千兩計數的。什么時候能看到以萬兩為單位的。

  可以說靖海商號賺的錢,已經超過了公主府其他方面的收入了。

  安慶公主說道:“相公你放心便是了。男主外,女主內。這一件事交給我吧。”

  何夕微微一笑。不再多說什么了。只想看安慶公主經營出一個什么樣子。

  ------

  只可惜,何夕與安慶公主注定了聚少離多。

  何夕本來想與安慶公主多聚聚,但是只能快速趕到劉家港了。原因很簡單,一來,朱元璋在京師的事情處理得七七八八了。在很多人不知道時候,朱元璋手中的生死簿上面的名字已經填了不少。

  上了生冊的自然來寧波這里,想辦法搞海上貿易賺錢。至于沒有上冊的,就是另外的問題,將待后至之誅。當然了,以李善長為首的一批人,又臭又硬。卻并不覺得,朱元璋會向他們下狠手。

  何夕待在寧波不再適合。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航海侯張赫的海運船隊,即將再次奔赴北方。

  原因很簡單,而今夏季。南風正盛,如果等下去的話。北風一起,很多事情就不好辦了。

  而安慶公主卻沒有離開寧波。無他,安慶公主正將靖海商號當成自己家的產業了。非常上心。至于很多勛貴來寧波。安慶公主也不用避嫌。原因很簡單,何夕如果留在這里,他是要做分配者的,他的資歷又壓不住場子。會很尷尬的。但是安慶公主不一樣,她是來分一杯羹的。

  再加上,安慶公主在馬皇后膝下長大。這些勛貴們,很多都是抱過她的。估計也沒有人非要與安慶公主爭個高下。既得罪朱元璋,又顯得自己沒品。甚至可以說安慶公主在寧波,簡直是如魚得水。根本不用何夕擔心。

  何夕只能自己趕時間去劉家港了。

  一到劉家港。張赫就迎了出來。

  張赫是一個五十歲出頭的淮北漢子。第一眼看上去,覺得這樣的人應該是騎馬沖陣的猛將,還不是經營海上,精通水戰的大才。或許是因為朱元璋的年齡緣故,功臣之中有不少人與朱元璋年紀相差不大。

  大抵是朱元璋從二十四歲從軍,到而今三十多年。如果一開始,跟隨朱元璋的年輕人。到了這個時候,也就是五十多歲了。當然了,一切前提是能活下來。

  至于年長的自然有,朱升這些年紀大的謀士,大都不在了。而李善長也七十多歲了。

  這些人都已經淡出了。或者被朱元璋淡出了朝廷。

  張赫說道:“駙馬。等候多時了。”

  何夕說道:“有勞侯爺久等。沒有耽擱時間吧?”

  張赫說道;“自然是沒有的。駙馬如果有意的話,現在就去看看?”

  何夕說道:“我自然是想看看了。不過,侯爺不要稱呼我駙馬了。我不過是區區小官。來侯爺這邊聽用的。”

  張赫說道;“你也無須稱呼我侯爺了。我這個侯爺才是算的什么?你如果不嫌棄,稱呼一聲張兄,我就叫你何老弟了。”

  何夕說道:“那就拜見張兄了。”

  張赫哈哈一笑,兩人的關系看上去更密切了一些。

  其實張赫說得不錯,他雖然有爵位,但是并不屬于開國功臣,他的航海侯,就是主持海運,再加上他之間的一些功勞才有的,年俸幾百石。算不得什么。

  而且很多事情不是俸祿的問題。

  封侯的時間,也是資歷的問題。因為不是大明第一批封爵。張赫也與開國功臣失之交臂。

  當然了,這是狹義的開國功臣。也就是朱元璋開國建基的同時冊封的功臣。但是如果說廣義的開國功臣,就是參與大明開國一系列戰斗的人,張赫也算。

  不過,現在開國功臣們還在,雖然有一些人過世了。但是開國功臣這個群體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后者,也就不能冒頭了。

  這也是為什么張赫與何夕要兄弟相稱呼,而不敢讓何夕叫他張叔叔。

  因為兩者地位上根本不同。

  何夕跟著張赫,來到碼頭上,劉家港是后來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同時也是而今長江口最大的港口。后世的上海,而今一半在水里。等劉家港被長江的泥沙給淤塞了。長江出海口的碼頭才漸漸東移,才有了上海的形成。

  何夕不是第一次來劉家港了。但是此刻,劉家港分外壯觀。幾十艘船都停在碼頭上,并高出碼頭很高。一根長長的木板,一端放在船頭,一邊放在碼頭堆砌的高坡上,每一個人扛著麻袋,走在顫顫巍巍的木板上,將一麻袋糧食送上船只。然后從一側下來,繼續去扛糧食。如此周而復始的。

  將這么多船只都一一裝滿。

  張赫為他解釋說道:“今年一共海運兩次,一共有七十萬石,上一次送了四十萬,轉北平布政司,在塘沽下船。而這一次,卻是要送到遼東。一共有三十萬石。”

  “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何夕看著幾十艘船,說道;“只有這些船只嗎?”

  張赫說道:“自然不是。裝滿糧食的船,已經在外面候著了。等全部裝滿了再一起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