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七章 十萬兩的盤子
  第三十七章十萬兩的盤子

  何夕并沒有想到。本來一件很小的事情,從南京轉了一圈,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事情。

  優先程度,甚至提到了何夕所做任何事情的第一位。

  朱元璋還是選擇了湯和的方案。不過折中一些,一手大棒一手金錢。能用錢收買的是一回事,不能用錢收買的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何夕許諾的東西,一定要做到。

  不說,一年二三十萬兩的進賬,一定要有。今明兩年,最少有一筆十萬兩以上的款子給人。

  壓力傳導到了何夕這里。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朝野上下對開海的異議一下子沒有了。甚至各方面的助力不知道有多少。連湯和對修建海防城池都不上心了。嗯,不能說不上心。只能說,不如對這一件事情上心。

  何夕甚至有一種感情。如果為了開海打上一仗。只要規模不算太大。說不定,朱元璋也會批準。

  壞處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甚至何夕做的一些事情,就變得有些多余了,比如將靖江王扯進來,之前,他想用藩王的大旗用用,而今不需要了。不過,何夕思考了很多,依然覺得將靖江王納入計劃之中。

  畢竟,何夕不能只考慮錢,也要考慮海外封國的問題。

  靖江王的一些擔憂也是對的。

  三年的事情,根本不能自給自足。只要有別的財源補充,才能立足。海上的財源,也只有海上貿易了。

  “賢侄,而今這一件事情,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湯和說道:“你盡管提。”

  “是啊。”陸仲亨的屁股依然有一些疼,讓他的坐姿有些別扭。但是他依然熱情說道:“不管什么事情,我都給你搞定。”

  何夕說道:“而今人手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但是缺兩樣東西。”

  陸仲亨說道;“什么東西?”

  何夕說道:“錢。開商號總是要出本錢的。哪怕不多,也是要有的。這錢我不知道需要多少。靖江王將他的名義與未來三年的俸祿,三萬石入骨股。但還不夠?”

  陸仲亨皺眉,一方面,他覺得,這樣的事情,讓靖江王參與做什么?另外一方面,他手頭的錢也不夠。不過,他有辦法。

  湯和說道:“你們不用看我。這一件事情,我不參與。不過我手頭倒是有幾萬兩的積蓄。誰不夠,可以向我借。”

  陸仲亨說道:“賢侄,你也放心。我將金陵伊家的人叫過來了。就在外面。你只要搞明白需要多少錢。立即將伊家叫過來借錢就是了。”

  陸仲亨一番話,讓何夕簡直不知道該說什么。

  金陵伊家的名聲,何夕聽過,那是金陵土著,在朱元璋入主金陵之前,就是富戶了。朱元璋入主南京之后,更是緊跟朝廷政策。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幫助朱元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同時也得到了優待。說皇商有些過分。但是與大明權貴關系密切。也讓伊家的生意做大了。有好事人稱之為金陵首富。當然了,而今畢竟是明初,即便是金陵首富也沒有多少錢。

  家產未必有十幾萬兩。

  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大豪商了。

  只是這樣大豪商在陸仲亨這里,不過是肥羊而已。名義上是借錢,但是這借錢之后,還與不還,可就不好說了。

  這也是為什么朱元璋對這些勛貴不喜歡的原因之一。即便朱元璋管束再嚴,有些事情也管不過來的。比如今日這件事情,陸仲亨敲詐幾萬兩,伊家上下,連個屁都不敢放。

  何夕說道:“這不好吧。”

  湯和說道:“沒事。伊家知道輕重。今日之事,不比其他。要料敵從寬。你如果過意不去,給伊家分一點殘羹剩飯。伊家必定感恩戴德的。”

  何夕只能安慰自己。后世創業者,也不是什么錢都要。不同人手中的錢,是有折價的。

  而今這個盤子。每一個人手中的權力,是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特別是還有皇帝的默許。所以僅僅是有錢,是入不了這個圈子的。說不定伊家很愿意,出超高的溢價,在這個生意之中有一份子。

  但是何夕對這樣的情況,并不喜歡。

  因為這干涉正常的商業運行。對何夕想做的事情,是有害的。

  但是而今何夕沒有力氣。推翻這一切。只能默認。

  何夕說道:“好吧。而今先組個十萬兩的局。不夠了再說。靖江王那邊,他出名義,出三萬石的畫餅。先算他一萬兩股。我這邊代表陛下,站五萬兩股。這里說清楚,這五萬兩我是一分也不會動的。剩下的-----”

  湯和說道:“我不要,全歸老陸。”

  陸仲亨笑道:“這不好吧。”說得不好。但一點拒絕的意思都沒有。

  何夕卻有一點看不下去了。說道;“總要給湯叔叔一些的。這樣吧,湯叔叔站五千兩的股,外面伊家站五千兩的股,陸叔叔站三萬兩的股。如何?”

  陸仲亨說道:“伊家出多少?”

  何夕說道:“我回去商議一下,五萬兩大概是有的。”

  剛剛何夕說的是實話。他不準備在里面站份子。他僅僅代表宮里占了一半。這也是必然的。朱元璋也是需要錢的。不讓朱元璋有錢,這盤子就組不成。

  既然何夕沒有給自己家里撈錢,又何必自己往里面投錢的。

  陸仲亨想了想,對身邊的人說道;“去告訴,伊家拿三萬五千兩來。我讓他占半股。”根本不等伊家答復。繼續說道;“這錢有了,還缺少什么?”

  何夕說道:“船。最缺的就是船了。”

  這也是何夕沒有想到的。

  何夕當初逛許家村。被人當成了海盜,引發了一系列誤會,對何夕來說,如同清風拂面。什么也不算。但是對許家村來說,那是滅頂之災。最后許老爺子,只能只身來請罪。寧肯死在何夕門前,只求何夕高抬貴手。

  其實何夕并沒有將他們怎么樣?

  只是在何夕這個地位上,他根本不需要說任何事情,只是一個傾向,就能讓下面的人家破人亡。

  好在何夕并無此意。也就放過了許家村。

  這也讓許家村感恩戴德。

  于是在許家的引領之下,何夕算是徹底調查了寧波造船業。通過了寧波造船業,管中窺豹,看到大明民間造船業的情況。

  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凋零。

  比起元代差太多了。

  朱元璋禁海令,對造船業打擊太大,不許遠洋貿易,就沒有人造大船。即便是近海貿易,也面對重重阻礙。雖然朱元璋無意于此。但是上面說一下面做十的事情,不在少數。

  很多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跑海。因為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總之,連近海貿易額,也下降得厲害。官府的船只甚至要超過民間的船只。

  但是官府的船只也是有定數的。大多是衛所的船只。合浙江一省之力,也不過三四百艘船。里面還有大量的小船。而大明水師的船只,更多適合近海。甚至在近海有優勢。對于遠洋就不行了。

  所以船,合適航海的船只,是何夕面對一大難題。

  偏偏面對造船周期,從存儲木料,到造好船只,需要三年以上。即便,而今用儲備的木料,且不說有沒有。直接造船,也需要近一年的時間。

  所以,這就是何夕面對最大的問題?

  去什么地方搞船?而造船是根本來不及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