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六章 戴家的絕境
  第二十六章戴家的絕境

  朱元璋心目中的完美社會模型是什么樣子的?

  四民各安其位,父親做什么,兒子也要做什么。父子相承,代代相傳。故而有所謂軍戶,匠戶。船戶,灶戶。如是等等。

  當然了,皇帝也是要世世代代相傳的。

  朝廷不需要太富有。只是維持最基本的社會秩序。讓百姓自由發展。藏富于朝廷,不如藏富于百姓。

  總之,朱元璋心目之中的美好的社會模型,就是一個靜態的,朝廷占據主導地位。但是能寬松的對待百姓的朝廷。朝廷百姓都各安其分,沒有乞丐,沒有游手好閑的墮民。

  其實,朱元璋這個想法,不能說是壞。

  即便幾百年后,人們讀懂朱元璋,也能看到朱元璋理想之光。

  可惜,很多事情想法是好的。落實下來。就有問題了。

  朱元璋打造這一場無形大網,其實沒有海商的位置。海商與朱元璋希望穩定和諧靜態的社會,簡直是格格不入。

  而世界是動態的,不可能穩定在某一個時代。

  但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的體制是最靈活的,因為朱元璋會自己調整,也是最完備的。誰不聽話,看朱元璋怎么削他。所以,洪武年間的海商面對的問題,與之后的海商不一樣。

  之后的海商面對的阻力,很多時候,就是利益紛爭。并不是沒有貨源。而是價格談不攏。

  陸地上是有一大批人為海商,或者說海盜們服務的。只是價錢談好,一切都好說。

  但是洪武年間,卻不一樣。

  這些海商是真搞不懂東西。真沒有貨物。

  無他,朱元璋體制,是建立在社會資源的控制之上。洪武年間,朱元璋對社會資源的控制,是后世萬萬不能相比的。別的不說,單單說賦稅。大明賦稅,是朱元璋劃下截止線的。是朱元璋確定整個大明基本賦稅額度。因為朱元璋覺得,大明朝廷要這么多錢,足夠運行了。于是,抽某一年賦稅作為定額。大明乃至到了清朝,改變都不是很大的。

  當然了,清朝大規模加稅。但是加稅的基礎。也是在朱元璋定額上的。

  可以說,終大明一朝,人力物力最富裕的年代,就是洪武年間。永樂年間還能維持,但僅僅是維持。仁宣之際,就開始了財政危機。

  要知道洪武年間是什么樣子?百戰之后,滿目瘡痍。大明人口到底有多少?這是一個不好確定人數。因為明代官府檔案是瞎扯。明代人口最多的時候,不同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說法。

  大體是一兩億,到三億都有人說。

  但是洪武年間的人口,還是比較確定的。六千多萬。這個是比較確定的人口。與大明中后期相差太大了。大明當時人都說。不在冊人口,是在冊人口的三倍以上。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百廢待興的底子。北方人口稀少。還沒有恢復過來的盤子。結果搞出了整個大明最多的錢糧。而且百姓安居樂業。大明人都懷念洪武之政。

  就能看出來朱元璋對整個大明控制,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說,一粒米,一匹布都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那是說謊。但是人規模物資轉運,絕對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再加上洪武年間,比較清廉的政治氛圍。相當給力的水師。

  本來就沒有額外貨源,再通過這重重關卡送到海上,簡直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這也造成了海外中國貨物價格高漲。乃至于讓安南瓷器,就成為大明瓷器的替代品,甚至號稱中國瓷。但是總體上來,貿易規模集聚縮減。

  如戴家這些老海商。覺得日子根本過不下去了。

  比起當年,方國珍占據三府,大量貨物成為貨源。而今做的事情,簡直比剃牙縫。

  而今的戴家比當初與方國珍合作的戴家,更是等而下之,再下之。如果按照歷史上,他估計要等鄭和下西洋結束之后,大明放棄對海洋的控制。這些海商或者說海盜才能冒頭。

  那估計要幾十年之后了。也不知道戴名世的孫子還在不在了。

  不,應該說從元朝傳承下來的海商戴家,還存在不存在了。

  歷史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轉動,就讓一個傳承上百年的家族碾成粉末。

  戴名世或許沒有這種縱橫千古的眼光,也不明白,他面對的是什么。但是他很清楚戴家堅持不住了。而今是他還在。等什么時候他不在了。戴家的名頭或許也就不在了。

  正是這種深沉的絕望,對現實的無能為力,甚至讓他有一種想扶持方關東山再起的想法。

  他當然知道,真要這樣做,戴家很有可能斷子絕孫。連血脈都留不下。但是,而今這局面,戴家就能不斷子絕孫嗎?海商的競爭是殘酷的。如果之前戴家在海上有基業,在岸上也有基業。更偏向于海商。而今只剩下海上這一點點基業,就更偏向海盜了。

  海盜之間的傳承吞并是什么樣子的?

  是用刀把子說話的。

  戴家基業維持不下去,就等于被人殺絕。沉海。

  都是斷子絕孫,兩者之間的區別,大概是現在死,還是將來死。

  一切都說開了。戴名世涕淚縱橫。簡直要與方關抱頭痛哭一場。

  卻不知道方關聽的心中暗自歡喜。

  倒不是,方關將自己的快樂建設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是方關發現了機會。

  是的,機會。

  方關本來僅僅是來打聽消息的。但是而今方關發現,他似乎能將戴家招安了。戴家而今是茍延殘喘了。但是,不管怎么說,是海商的老字號,對海上的消息。是非常靈通的。

  如果將戴家招安,送到何夕面前。不敢說海上貿易這個圈子,對何夕沒有秘密。但是大多數事情,就瞞不過何夕了。

  更不要說,戴家雖然衰落得不成樣子了。但依然有幾百族人。都是遠洋航行的老手,聽戴名世言下之意,這些人多次跑過南洋。對南洋也是熟門熟路的。

  比大明水師那些僅僅在近海航行,最多到琉球,到遼東的水手要強太多了。

  方關說道:“舅舅。今日我來此,本來是為何駙馬打探消息。不過,今日我倒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舅舅敢不敢與我謀一場富貴。”

  戴名世也老油條,已經聽出了方關言下之意,他第一個反應是反對。

  開玩笑,當年方國珍投降了。他都沒有投降了。讓他去給大明低頭,他內心之中咽不下這一口氣。須知,戴家也不是一下子淪落成這個樣子的。大明開國之初,清掃海上,戴家可以是與大明水師交手過幾次。

  曾經家大業大的戴家,方國珍都不敢輕視的戴家,也只有這十幾條大小船只,幾百個人頭,還有一些婦孺。在這里茍延殘喘。

  只是,身為戴家家主。即便仇深似海。他此刻也顧不得了。活人總比死人大。

  戴名世說道:“現在說這個還有用?你以為我沒有想過投降嗎?遲了。”

  戴家與沿海幾個衛所之間,結了仇。而戴家更是弱勢。如果投降,豈不是別人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無須看別人。看方國珍就行,方國珍當初何等英雄。投降之后,也不過是在南京郁郁而終。

  他戴家上下,萬萬比不上方家的。戴家如果投降了,下場只會更慘。戴家嫡系估計難以活下來。而戴家部眾,很有可能被編為船戶。只能打魚為生。

  戴名世不敢用戴家最后一點星火,去賭別人的良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