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二章 誤會
  第十二章誤會

  怎么保存而今的民間造船業,何夕而今還沒有頭緒。

  不過,何夕真準備訂一艘船看看。做一個評估。何夕說道:“老人家,說得不錯。我要的船,可不是這些漁船。”

  許老丈輕輕一笑,說道;“少爺,您要想什么船?”

  何夕說道:“最少三桅福船吧。怎么樣?能造不能造?”

  何夕此言一出,許老丈隱晦地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少爺,這船多少有些一點犯忌諱。”

  何夕說道;“犯什么忌諱?”

  許老丈說道:“朝廷的忌諱。”

  何夕說道:“我可記得,朝廷可沒有說不許民間造船。只是禁止五桅船只出海而已。我要的僅僅是三桅而已,不在朝廷禁止之列。”

  許老丈還是搖搖頭,說道;“聽話音,少爺您應該是官府中人,即便不是也是有家人在官府之中,對嗎?”

  何夕點點頭,說道;“老丈,慧眼如炬。是有一點關系。”

  許老丈說道:“這位少爺,這些法律,規定什么的。對你們這種貴人,他們才給你講,對于我們這些尋常百姓,沒有給你講這個的。朝廷官吏如狼似虎的。說什么就是什么?這種擦邊的事情,我們村是不敢做的。”

  何夕聽了,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也知道,這是正常情況。

  朝廷政令,到下面層層加碼。即便后世還是。

  在后世,如果按照城管的規矩。城管完全沒有暴力執法的權限。但是城管們到處將小販攆得好像死狗一樣。

  就好像而今,其實被后世詬病很長時間的洪武禁海令,就是這樣。注意禁止兩點,禁止與日本交易。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日本與大明的外交沒有搞好。另外一個原因,其實是胡惟庸與李善長案,胡惟庸與李善長案之中,都有通倭罪。

  雖然很多人都以為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既然朝廷明令說有一個罪名。自然要做出反應。

  朝廷做出的反應,就是,禁止與日常貿易。

  然后就是禁止船只規模。這方面是防范海盜的一些細規。注意,朱元璋并沒有完全禁止下海,甚至有一條公案。就是朱元璋下令禁海之后,下面官員上報,有江浙往福建的運鹽船,一般都是從海上走,是不是今后就改為陸路。

  朱元璋當時的批示大意,就是禁海,僅僅是防海盜刁民與外國交通。而不是海上一條船都不許用。這種販鹽路線,民以為便,有司何須干預,一切照舊。還有這樣的事情一并照此處置。

  但是正如許老丈所言,真正能與官府扣朝廷律令條文的。只有達官貴人。小老百姓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何夕說道:“你放心便是了。沒有人敢找我麻煩。”

  何夕這一句話,說得理所當然,但是許老丈卻不相信。

  何夕作為安慶公主駙馬,朱元璋眼前的紅人。可以說,就是真犯罪了。刑部估計也不敢治罪。說不定,必須宗人府上才行。妥妥的特權階級。對何夕來說,之所以遵守大明法律,更多是自我約束與修養。

  而不是大明法律對他有震懾。

  更不要說,既然法律都不算犯法的事情,何夕更不在乎了。

  但是何夕不在乎,許老丈不可能不在乎。

  不要看許老丈一直在村里閑逛。就以為許老丈是一個閑人,其實并不是,他是許家村中輩分最大,技藝最好的老工匠之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有自己的造詣的。或許比不上龍江船廠大匠師。但是也算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對待官府上,卻是一輩子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也是很多百姓對于官府的態度。小心謹慎,敬而遠之。

  在何夕看來,很尋常的事情。但是在許老丈這里,就是天大的事情。

  許老丈說道:“少爺可與寧波府里官員有舊,如果能得一封手書,就再好不過了。”

  何夕一愣,說道:“這樣吧。等兩日給你便是。”

  何夕一愣,是因為他的確與寧波當地官員沒有什么關系,現在讓他掏出一位官員的手書,或者名刺為證,的確困難。但是在許老丈這邊,就有另外一個解釋了。

  許老丈心中暗道:“這位官宦人家的身份,莫非是假的。”

  古語云:疑鄰盜斧。

  許老丈內心之中存了懷疑之意,再看何夕,頓時覺得,什么都值得懷疑。

  首先,何夕一路上,對船只細節過于關心了。用什么木料。怎么制造,各種細節等等。甚至很多都算得上許家獨家秘方了。

  這不正常。

  大部分達官顯貴。哪里在乎這些細節。他們僅僅在乎船只好用不好用。至于這船只,怎么好用?與他們無關了。

  其次,何夕身上很多細節,讓許老丈看得分明。何夕并不是一個在海上討生活的人。這樣的人,卻想要一艘三桅福船,這本身就值得懷疑。

  許老丈越想越懷疑。越懷疑越想,心中越發懷疑何夕是一種人。

  什么人?

  為海盜銷贓之人。

  海盜對船只是有要求的,特別是很多細節的要求。因為海盜不僅僅要用船,甚至很多事情,他們還要自己修船。所以很多細節對海盜很重要。而海盜一般情況下,不敢上岸的。

  自然要人代理。

  這個代理人最有可能的,就是為海盜銷贓的人。

  他是為海盜代買的。

  許老丈存了這個心思,越看何夕越像是那回事。

  甚至何夕身上,有些特色,未免不夠富貴。

  何夕雖然衣服很好,但是簡約了一點,不及很多富家子弟的富麗堂皇。何夕看上去雖然貴氣,但是很多事情居然親力親為,身邊服侍的人,比較少,怎么看都不像是從小富貴養大的,反而好像是帶著幾分暴發戶的意思。

  許老丈的眼光很毒,不能說不對。

  何夕前半生在六百年后長大。很多生活習慣,更近似于平民。也就是許老丈眼中的不夠富貴氣。有暴發戶的氣質。

  許老丈還是小心翼翼試探,說道:“少爺,能不能告訴小老兒,這船是用來做什么的?”

  何夕不假思索地說道:“跑遠洋。”

  許老丈聽了這一句話,立即確定了。

  雖然說,大明禁海,并不是完全不讓出海了。但是跑遠洋的人,卻少了不少。原因有很多,比如律法的規定,如果出海數年不歸,就當是逃亡了。從法律意義上就是死人了。失去了大明人的資格。

  比如,海盜問題。

  大明周圍還有打擊海盜的舉措。但是遠離大明的地方。有大量大明海盜,還有張士誠,方國珍的余部出沒。大明水師是鞭長莫及的。

  再加上禁海政策。

  大部分出海的,其實也就是在臨海幾個港口之中做一些小生意而已。

  跑遠洋的人,少之又少,幾乎沒有了。

  許老丈既然已經確定了,就立即準備動手。許家村可是良民。不敢與海盜接觸。大明洪武年間,是大明朝廷最有執行力的時間段,一旦許家與海盜之間有了關系。很有可能讓許家家破人亡。

  于是,許老丈必須告發。

  但是何夕帶了幾十人護衛,這些人都是軍中出身,沉默不語,一個個看上去很是精壯,這更成為許家老丈判斷的一個重要佐證。尋常人家出門,帶幾個伴當不多,哪里如此人一般,帶著這么多人。而且這些人身上,似乎還有殺氣。

  許老丈心中暗道:“不能輕舉妄動。”于是賠笑說道;“這位少爺,既然您想造大船,不如我將船樣給你取過來,讓您好好看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