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十章 當年舊事
  第九十章當年舊事

  東宮之中。

  太子同樣在問計,不過他問的是方孝孺。

  方孝孺看到的僅僅是之前透露出來的信息,看似不多,但以方孝孺的能力已經揣摩出來很多。

  方孝孺說道;“殿下,臣以為陛下是不滿意,而今科舉之法。隋之科舉,與唐之科舉有異,唐之科舉,與宋之科舉有異,宋之科舉與元之科舉有異,蓋因一代興必有一代之法。宋師科舉之道,雖然費心不少,但是陛下畢竟是雄主。與宋師心意不合,也是正常。”

  “只是朝廷用人選賢之道,不能再拖下去了。”

  “朝廷自從十年前廢除科舉之后,多用舉薦,每年舉薦多則千余,少則數百。地方官身負舉賢之能。但多因循守舊,所舉或為親朋,或為地方豪強。這些年來,各地屢興大案,就是因為官員水平不高。此事已經是大明大患,必為之變。”

  ------

  何府之中。

  何夕也在問計。

  姚廣孝手中拿著的也是何夕簡簡單單幾行字。就是說明煤鐵司專項考試的一些內容。

  姚廣孝說道:“大人,你選的時機太好了。你知道,為什么十年前,陛下會廢除科舉。專為舉薦。”

  何夕說道:“愿聞其詳。”

  姚廣孝說道:“因為兩個問題,第一,元代摧殘文脈,各地真正有權勢的,并不是讀書人。最少大明剛剛定鼎的時間不是。第二個原因,讀書人也不與大明一條心,大明出于紅巾軍。不知道,大人可知道,文人士大夫對紅巾軍是什么態度?”

  何夕不用想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話。但依然說道:“姚先生請講。”

  姚廣孝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卷《元史》,翻了兩頁,給何夕看。

  何夕一看,頓時苦笑。上面寫道:“是月,大明皇帝起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自紅巾妖寇倡亂之后,南北郡縣多陷沒,故大明從而取之。”

  何夕是看過元史的。其中這種細節,簡直數不勝數。這還是官修元史。可以看出大明士大夫的態度。

  姚廣孝說道:“大人如何看陛下?”

  何夕說道:“一介布衣,十五年而有天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得國之正,無過于大明,乃是當今天下英雄之首,縱然青史之上,也在前十之列。”

  姚廣孝說道:“陛下聽了,定然贊嘆,但是士大夫的心里話卻是,區區一個臭要飯,說不定當初還在我家門下乞食。一時僥幸,而有今日,豈能讓我服氣?”

  “故而大明立國之后,天下士大夫分為二,一為遺臣,一為隱逸。隱逸還好,元代殺戮過重,很多是士大夫避禍山林之間,后世也不愿意出仕。不僅僅在大明不出仕,在前朝也不出仕。但是所謂遺臣,就是在元代出仕,一直懷念大元,對了,即便是劉伯溫也有這樣的心態。很多人效忠大明是不得已而已。”

  “陛下對于這些人,先有拉攏之心,各種優待。最后卻發現,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陛下也做不得細致功夫,故而淮西與浙東之戰,淮西勝。淮西固然跋扈,但是是大明臣子的跋扈,對于浙東,陛下不知其何心腸也。”

  “故而,陛下廢科舉而興舉薦。陛下不知道舉薦之權在地方官手中,如此做,會導致地方官員坐大,所謂門生故吏遍天下。地方上推薦上來的人,也多是富豪之子弟。是當地豪強之列。未必是什么好人。”

  “但是陛下還是這樣做了。你知道為什么?”

  何夕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問題,身體微微前傾,說道:“先生就不要賣關子了。”

  姚廣孝三角眼之中略略有些得意,他本來就存在將自己一身才華施展開來,今日之揣摩。估計除卻他這里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了。更不是天下之間所謂腐儒能夠明白的。

  正是權謀之術,帝王之術也。

  姚廣孝說道:“因為兩項其害取其輕,當是時也,天下初定。但是很多地方,僅僅是大兵駐守,地方上還是原來的樣子。大明要鞏固朝野,就必須要大量的文臣參與治理。而陛下手中沒有,這些文臣一個個都懷念前朝。陛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甚至有意讓當地豪強成為大明官員。你可知道,其中妙處。”

  何夕說道:“讓當地豪強成為大明官員的家族,那么他們的家里做事,就要為當官的考慮,當地勢力人家心向大明,就不會出亂子。”

  姚廣孝說道:“大人英明。”

  何夕一時間感慨很多,想起了很多事情。

  他一向以為朱元璋眼睛里面不揉沙子。對貪污腐敗,是零容忍,而今看來,朱元璋也是有很柔軟的身段。

  甚至可以說,朱元璋這樣做,是比李自成高明太多了。從唯物主義歷史觀來看,這是朱元璋從有進步的性質的起義軍,迅速鍛煉成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總代理人。但是這才代表的大明朝廷的穩固。李自成就是沒有這樣迅速扭轉,結果被清兵打敗了。

  而清廷入關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事情,那就是大量賣官,讓有錢有勢的人成為大清的官。用后世術語,是清楚與大地主階級相結合。但是,穩固了政權。

  何夕說道:“不是我英明,而是陛下高明。”

  姚廣孝心中暗道:“何夕真有前途,即便在只有兩個人的地方,也馬屁不斷。這份心思,朱元璋豈能不重用。”

  卻不知道,何夕是真佩服朱元璋。

  很多理論,何夕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但是朱元璋是不知道的。但是他知道怎么辦。

  就好像一句話,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何夕僅僅是背下來而已。但是朱元璋之前的做法,就是演示了如何讓一個沒有人支持的地方政權,迅速地獲得天下大權。那就是讓大明成為階級統治的工具。

  一下子大明統治就穩固了。

  當然了,這里面如果有很多代價。但是只有先站穩腳跟來才能說其他。不站穩腳跟的話。其他事情都廢話。

  姚廣孝說道;“其實,這也是漢代郎官之遺議,陛下用之而已。而且真因為陛下之高明。十年下來,大明天下已經是鞏固,當年的事情,已經不用了。當年的人也已經不用了。故而舉薦之策要改,當年那批人也是要換的。”

  在漢代想當郎官就要交錢。也算是很早的賣官吧。賣官這東西,聽起來不好聽,似乎是萬惡之首,其實有時候,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只能說,很多時候政策之妙,在于一心而已。

  只是姚廣孝這一番話,讓何夕震動非常。

  何夕心中暗道:“原來,洪武年間屢興大案是因為這樣啊?”

  為什么淮西集團很厲害。因為之前官員都是舉薦入仕的。甚至有人到南京之后,先拜李善長,后拜皇帝。這種舉薦的關聯,不會因為李善長致仕而結束。

  在洪武五年之后,到再起科舉之間,這么長時間入仕的人。未必全部是淮西集團的人,但大部分也未必是朱元璋的人。

  如何朱元璋是尋常君主也就罷了。

  但是朱元璋不是。當年受委屈是為了朝廷大計著想,而今天下穩固,自然到了卸磨殺驢的時候了。而且不是朱元璋不能容忍,而是這批官員的水平,實在是有問題的。

  科舉還算有一個公平的可能,但是舉薦,幾乎就等于私相授受。走門路跑關系,甚至有人舉薦入仕不成,有兩次三次舉薦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