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五章 大明醫道現狀
  第八十五章大明醫道現狀

  “這真的可以嗎?”戴原禮活了幾十歲了,自覺見多識廣。什么樣的人沒有見過,什么樣的事情沒有見過,如果是別的事情上,也就罷了,在醫術上,戴原禮更是有超出常人的自信。

  不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那是謙虛,給自己留有余地。但是自信天下之間的醫術,絕大多數都知道,即便不知道,也聽說過。

  比如之前的天寧寺秘藥,戴原禮沒有見過,但早有耳聞。

  但是而今在何夕面前,他忽然覺得他這些年是不是有些太自傲。因為從何夕口中有太多稀奇古怪之言,乍一聽,仿佛是天方夜譚。但是細細品味,卻有合理的地方。

  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那想法,好像根本不是人能想出來的東西。

  一下子打擊著這位師出名門,當時絕頂的神醫沒有自信了。

  何夕說道:“戴神醫不是自己驗證過了?即便神醫不相信我,也應該相信自己看到的吧。”

  戴原禮在京師這一段時間,一直主持解剖研究,還弄上了顯微鏡。雖然比后世的顯微鏡,朱元璋讓大明能夠巧匠制造的顯微鏡的效果,其實比淘寶上二百塊錢不到的玩具,相差不大。

  但即便如此,也給戴原禮推開了一扇從來沒有見過的大門。

  這些天戴原禮已經積攢了很多疑問。而這些意外,在何夕這里都有了解決,比如血液循環,身體各器官的基本作用。細胞論,細菌論,微生物等方面的理論。

  在后世幾乎是常識,但是在戴原禮這里,就近乎天書。

  很多理所當然的東西,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剛剛提出的時候,是多么驚艷。

  不是戴原禮覺得何夕的腦袋不是人的。實在是很多結論,都是有前提的。是順著某一個方向推導出來的。而何夕直接說了結果。而中醫很多理論,與這個結果一點也不契合。

  而這結果偏偏是沒有問題的。

  這就好像是,空中樓閣。戴原禮實在是想不明白,這些東西是怎么想出來的。

  何夕也說不清楚。

  畢竟,將科學理論融入儒學之中。何夕還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如果為了讓人信服,再造一套醫學理論,他的工作量就太大了。而且可用的人也都太少。既然如此,弄不明白就弄不明白吧。

  反正中醫是經驗科學,中醫自己一些東西,未必能被自己的理論解釋。只要能用,好用。自然會有后世的醫家做出解釋的。

  戴原禮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也好,我今后就將何大人的理論一一驗證一下。如果都對的話,那就是醫道一大突破。”

  何夕說道:“戴先生,這一件事情,并不是你一個人能辦完的。”

  戴原禮以為何夕說得是研究解剖這邊的人手不夠。

  的確不夠,對于尋常郎中來說,他們解剖尸體并沒有什么用處。這些人的水準近乎什么?近乎一個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拿著一本古代醫書,對著上面寫的治病救人。

  甚至還不如,畢竟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一些基本常識還是有的。最少不會給藥方里面加一塊錫。

  所以,這等機密事,是不能隨便添人的。戴原禮對這一件事情,其實一直有負罪感的。也沒有推薦人選,所以錦衣衛那邊,不過寥寥數人而已,剩下都是錦衣衛派過去打下手的士卒。

  戴原禮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放心吧,老夫還是有些弟子的。”

  “哦。”何夕這就感興趣了,說道:“不知戴先生弟子多少?”

  戴原禮說道:“恩師從來大開門戶,愿意學醫者來者不拒。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得醫者診治。我秉承恩師之愿,從四十歲開始獨立行醫之后,也光招弟子,而今十幾年間,有堪用者將近三十人。”

  戴原禮言語之間,還是有一些驕傲的。

  他覺得,他這些年培養出近三十個合格的郎中,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何夕說道:“不知道其中如先生者,能有幾人?”

  戴原禮嘆息一聲,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畢生所學,能有恩師之八成。但是我弟子之中,能有我之五成。也就不錯了。或許將來他們時間長了,經驗更足,能有所長進?”

  戴原禮說的這話,估計戴原禮自己都不相信。

  三歲看老。戴原禮這個水平,判斷每一個弟子的未來成就。未必全然準確,畢竟未來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判斷對。但是大部分還是沒有差錯的。戴原禮覺得,他這些弟子們,沒有一個將來能比得上自己的。

  有時候,絕技失傳,固然是有些人敝帚自珍,寧肯帶進棺材里,也不肯傳給弟子。但是卻有一些,是老師根本傳不下去。無他,在科學體系之前,很多技藝,有賴于經驗傳承。但是經驗這種偏主觀體驗的東西。

  是很難說明的。每一個人的主觀感受都是有些差別的。

  “如現在這種不吝嗇教授弟子的郎中,有多少?”何夕問道。

  戴原禮忽然嘆息一聲,說道:“當年的師兄弟們,一個個都變了。”

  看來金元四大家之中朱丹溪的弟子們,很多都不能秉承老師之意。更不要很多庸醫了。這些人本身就是庸醫,還以為自己的手段,是天下無雙的絕技。很少傳授于弟子。

  這其實,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心思如何,也是一種經濟運行規律。

  因為在這個年代醫術不僅僅是醫術,是一門安身立命的本事。對于達官貴人算不了什么。但是對于尋常百姓,能當上郎中,其實也是很不錯了。對于戴原禮這樣的神醫,他的技術在全天下都是一流的。來向他拜師的人,也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他教授之后,學習多年,最后都是回到家鄉開醫館,即便不是回到家鄉也沒有問題。甚至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送到老師這里,戴原禮也是欣然接受。

  畢竟,以戴原禮的能力,早就脫離了單純依靠診金賺錢。畢竟真正的名醫,什么時候都是稀缺的。各方榮譽加深,戴原禮本身也不是一個物質欲望很強的人。

  畢竟,朱丹溪的弟子不少,后世以為能與他比肩的只有戴原禮,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樣一來,戴原禮收的弟子,對他本身的經濟情況,并不會影響。甚至將他的名聲傳得更遠。畢竟弟子也是老師影響力的一部分。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其他人都不是名醫。他們的手段本來就平平,最多在府縣之間打響名聲,招收的也大多是本地的子弟。真要成了幾十個弟子。遍布當地,他本身醫館的生意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這就是所謂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就形成了這種現象。大多數名醫都沒有敝帚自珍的習慣,甚至還寫醫書,寫藥方,想要廣大醫學。但是大部分庸醫,他們本事不行。偏偏一個個保守得很。唯恐別人學了他們一招半式。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高端市場與低端市場的差別。

  對于名醫們,他們的名聲越大越好,收益也就越大。甚至能從名醫世家進入士林之中。也算改換門庭了。但是對于庸醫來說,他們也就當地一點病源,自然不能分給別人。

  不是大明百姓醫學需要飽和了。而是絕大多人看不起病。真生了病也就挨著,一個縣里有能力看病,支撐起醫藥費的人實在不多。容不得分了。

  戴原禮沒有何夕這個看問題的角度,只能感嘆,當年的師兄弟們都放棄了老師的教導。愛恨交織。卻不知道,他們之所以如此,是他們學習不好,沒有到了戴原禮的水平而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