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八章 鋼-弩
  第三十八章鋼-弩

  太子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對后勤卻非常熟悉。太子從小就參與政務,處理過很多支援前線作戰的事情。他豈能不知道,鎖子甲生產的革-命性意義。太子甚至覺得,可以將鎖子甲的生產放到前線。給前線戰士帶上足夠的鋼料,與拉絲器。自己編織就行了。

  當然了,從內外制衡上來說,是萬萬不行的。但是打造其他甲胄,需要專業鐵匠,最少是學徒,這樣的人,大明都是少有的。而鎖子甲讓不是普通人都能生產,而南京城中,有近乎一半都是工匠,都可以來生產這個。

  太子幾乎看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鎖子甲了。

  即便這鎖子甲在很多方面,比不上札甲,棉甲,新式甲胄。有甲與沒有甲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似乎是因為何夕給的驚喜太過,一時間所有人都沉默了。好一陣子,太子才說道:“何弟,還有什么驚喜給我們看。一并拿出來吧。”

  何夕說道:“只剩下一件了。”何夕讓人將最后一件兵器拿了上來。

  一把弩,準確地來說,一把鋼-弩。

  太子親自上手,細細打量。

  這弩身是鋼的,弓弦也是鋼絲。弩身固定在一塊硬木之上。旁邊還有一個轉輪,是一個上弦器。太子在何夕的指點之下,攪動上弦器,將鋼-弩撐開,上箭之后,一松手。“崩”的一聲,弩箭破空而出,扎在一根大樹上,直至沒羽。

  太子笑道:“不錯。”

  比起何夕之前的兩種甲胄,這把弓弩,顯得不那么驚喜了。

  雖然弓弩力道不錯,但是比起神臂弩,克敵弩,也就那樣子了。估計在伯仲之間。唯一有些驚喜的是這個上弦器,可以讓士卒省些力氣。但是與火器的威力相比,就差太多了。

  不是何夕不努力,實在是中國古代弓弩,特別是宋代的弓弩,那簡直是巔峰了。幾乎也到極限了。

  何夕說道:“殿下可知道,這弓弩是怎么造的?”

  太子給何夕一個面子,說道:“還請何弟為愚兄解惑?”其實作為太子,他不是太在乎技術細節的。

  何夕說道:“直接將鋼錠打成鋼條,固定在這上面。至于鋼絲弦,與鎖子甲的鋼絲并沒有什么區別。只要有足夠的原材料,足夠的工匠,日產數百把并不困難?”

  “什么?”傅友德大吃一驚,他再也忍不住了。幾步上前,將弓弩拿到手,細細觀摩一番,也不用上弦器,硬生生一把將弓弩拉開,看著弩身微微變形,這才松開。說道:“好硬的弓。”

  何夕見狀,忍不住說道:“潁川侯神勇。”

  真是神勇。

  造弓弩,是何夕為了彌補庫存的選擇。畢竟而今大明武庫之中,近萬把弓弩全部送出了。何夕一點也不填補。覺得有些不負責。但是之前也說過,弓弩的生產與其他武器生產不一樣。光原材料的積累,就要好幾年,而今想要生產,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于是何夕就想到了鋼-弩上。

  只是打造出來的鋼制的弓箭之后,何夕就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人能拉得開。太硬了。不管是弓身,而是弓弦。這才絞盡腦汁,加上了上弦器。也打消了做弓箭的想法,僅僅是打造成為弩箭。

  而傅友德硬生生地拉開了,可見傅友德的武力值有多高。

  傅友德滿臉堆笑,說道:“何秘書,可否將這次撥出的甲胄,全部換成這種?”

  傅友德前倨后恭,也是有原因的。

  之前說過,弓弩在南方的表現不佳,是因為會開膠。一旦開膠,弓弦松軟,那還不如燒火棍的。而火藥在南方也容易受潮。雖然可以克服,但是總就是有問題的。

  而今傅友德看到一種特別適合南方的武器。

  就是鋼-弩。

  是鐵木結構,即便問題太多,水汽太多,也僅僅是容易生銹而已。

  生銹這個問題,是比較好解決的。將士們都會保養武器的。其次,即便是生銹了,也不會一下子不能用。不過是替換頻率高一些而已。傅友德南征在即,每天想的都是南征事情,一見此,也顧不得剛剛挑刺了。

  何夕說道:“這僅僅剛剛生產出來,一時間恐怕也生產不出來多少。”

  太子說道:“潁川侯,你出京之前,能生產多少都會一并讓你帶走,只是而今一切都定下來了。臨時改易卻是不能的。不過,請潁川侯放心,孤這就去秉明父皇,第二批送往前線的物資,可以加一些新式盔甲與甲胄。”

  傅友德說道:“臣代前線將士謝過太子殿下。”

  一行人在城外用過午飯。太子說道:“何弟,跟我回宮吧。”

  何夕說道:“殿下,這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都是剛剛生產出來的樣品。還沒有大規模生產。還有我對工匠們的承諾還沒有兌現。”

  太子說道;“你不是收了一個弟子,師傅有事,弟子服其勞,讓他當軍器局大使吧。你將事情交給他來辦,實在不行,我派幾個得力的人手,協助一二就行了。”

  “父皇掛念你。你也在外有一段日子了,父皇讓我帶你回去。”

  太子看得明白,其實最困難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

  何夕造出的新式武器,在其他方面或許不行。但是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方便生產。特別方便生產。剩下的組織生產,并不需要何夕主持了。很多人都會做。

  畢竟大明王朝之前,組織數十萬計的武器生產,并不是沒有人手。

  將何夕的弟子安排在這上面,意思不是他太子要搶功。真正原因是來自皇帝。

  何夕大吃一驚,他根本沒有教葛天工任何事情。僅僅是掛了一個師徒名分而已。太子就順手給了一個七品官。這也太過了,何夕說道:“殿下,葛天工年紀尚輕,什么也不會。怎么能委以重任?”

  太子微微一笑,說道:“怎么不能?他是你弟子,見了孤,也要叫一聲師伯的。孤豈能不給見面禮,區區七品大使。又算得了什么?什么不會,只要實心辦事,下情上秉,不要讓宵小們給欺瞞了就行了。”

  何夕還能說什么,只能躬身行禮,說道:“謝過太子殿下。”

  ------

  乾清宮之中。

  兩副甲胄撐在木頭架子上,朱元璋細細看了,用指頭彈了幾下,然后反手拔出身邊的寶劍,一個標準的刺擊動作。“叮”的一聲脆響,鋼甲上什么也沒有變化。

  朱元璋還劍回鞘,又看看了,桌子上的鋼-弩,不用上弦器,徒手開弓,雖然比不上傅友德拉滿了,但也拉了八成。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好像撥弄琴弦一般。

  何夕在下面看了,如果不是他當初讓身邊的人一一嘗試過了。此刻萬萬不敢相信。

  朱元璋五十多歲的人了。武力值其實并不弱。只是身在宮中,多少年沒有顯露身手。當年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還被成為朱公子的時候,也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的主。

  朱元璋說道:“何夕,你做得不錯。只是有一件事情,俺不明白。你在軍器局也沒有做什么。這些發明,大多是工匠自己造出來的。但是在此之前,為什么造不出來?你說的科技體現在什么上面?”

  這也是朱元璋迷糊的地方。

  他看了何夕出去之后,幾乎所有言行的記錄。何夕做的事情其實并不多,為什么一下子有這么多改變?

  何夕沉吟片刻,說道:“陛下,有一句叫:‘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其實很多事情上,真理很簡單。因為天地之間,大道至簡。只要弄不明白的人,才會將事情搞得很復雜。臣提點工匠最關鍵的是,煉鋼的原理。至于下面不過,是材料進步對技術的影響而已。”

  “很多技術本來就有的。很多地方都有應用,之所以不能打造這種新甲胄,不是因為工匠們才能不足,而是沒有原材料。只有足夠的鋼材。因為鋼材的特性比生鐵好上太多了。才有而今的應有。”

  “材料是一切技術的基礎。沒有材料學的發展。一切科舉都是虛妄。”

  “臣只不過改善煉鋼法,剩下的不過是順勢而為之。”

  這些話,很多都是何夕這一次實踐之中的感嘆。

  在此之前,他知道材料的重要。但萬萬沒有想到重要這種地步。鋼不能大規模生產。很多技術根本不可能用。各種煉鋼方法之中,都需要工匠用錘子敲打。雖然次數減少了。但是形成思維慣性,這種大規模水力鍛壓就很難出現。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這就是你之前一定要推廣大規模煉鋼的原因嗎?”

  何夕說道:“陛下明見萬里。臣就是這個意思。”

  朱元璋說道:“不錯。朕本來信了你的話,只有一件事情,或許應該讓你知道,朕派人查了浙江布政使郭桓,發現此人辦事得力,清廉自守,絕非貪瀆之臣。你怎么說?”

  “什么?”何夕臉色頓時變了。說道:“這不可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