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
  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

  楊震回到何府。

  新北京還沒有修建好。何夕的府邸其實在香河縣北邊。沒有在城池之中。方便就近監督新北京城工程。而朝廷新設的北京三司都在何府附近。

  也就在這里形成一個小小的聚集。

  也變得繁華起來。

  楊震來到后院之中。

  何夕依然在忙于案牘。何夕見楊震回來了,說道:“那個什么張大郎怎么樣了?”

  楊震將自己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說了。

  何夕嘆息一聲說道:“有我一張名刺,沒有我一張名刺就差這么多?”

  楊震說道:“恐怕是了。”

  何夕說道:“那就按姚先生之前的方案來辦。”隨即何夕拿起身邊一份名單。這一份名單不是別的。就是河北各縣中,在何夕派系之中的人名。

  很多事情姚廣孝總是有辦法的。

  只是他不說。

  何夕也明白,姚廣孝為什么不說。

  因為這一件事情,怎么看怎么問題多多。

  如果用朝廷名義征召,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如果地方強力人士的人脈征召。就沒有問題的嗎?不,恐怕問題會更大吧。

  何夕可以為張大郎一個人提供擔保,讓帶著五百人來到北京,如果何夕為很多提供名刺,十幾萬人都是以何夕的名義來到北京,何夕的問題就大了。

  想來想去,何夕終于選了后者。

  就是將自己派系之中,河北各縣里人物挑出來,讓他們以自己的名義,或者以自己家族的名義辦這一件事,成為勞務中介。其實只要辦好了。這是可以賺錢的。而且在本鄉本土是會很有影響力的。

  同時,何夕也在打造自己的基本盤。

  畢竟北方士大夫不能說沒有,與南方士大夫的實力簡直不能相比。河北河南山東一些地方,更是移民過去的。沒有強盛的宗族力量。也沒有太多讀書人。從明初南北榜案就能看出來。

  總體上也沒有很多儒家的傳統。而很多明代筆記之中,鄙視北方風氣淺薄。也能體現出來。

  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很現實,誰能帶他們賺錢,誰就是地方的老大。誰在家鄉就有影響力。

  雖然說,營造一些地方豪強。對朝廷本身,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何夕還想明白的。但是卻覺得,與其利用原來的官府體系,不如這樣來。因為官府之中,儒家士子還是多數的。

  何夕深深看了一眼名單。將這名單鄭重收在一邊,這里面的人名,將來都會很重要的。

  何夕說道:“楊震,我給你說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樣了?”

  楊震說道:“大人,關乎北京土地的事情,我已經有一些眉目了。這事情固然是能做的。但是學生覺得,這北京的土地的價格是上不去的。因為北京畢竟是陪都,大明真正的京師是南京。如果北京成為京師,這里地價可以高上十倍有余。但是而今------”楊震微微一頓,說道:“價格恐怕達不到預期。”

  何夕很想說,這北京將來很有可能是京師。

  但是即便是何夕也不敢打包票了。

  原因很簡單。

  歷史已經改變了。

  在朱元璋朱標對北京的規劃。北京重要不重要,很重要。作為北京的工業城市,很可能是大明最大的工業城市,掌控北京,就掌控了天下兵馬。天下兵權。

  自然是重要的。否則也不會提升為陪都。

  但是正是因為夠重視了,將來會不會遷都北京,何夕就不知道了。

  無他,因為歷史上明朝遷都北京,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利弊參半。很難說是好是壞。

  如果陪都制度,能讓南京很好地掌控北京,未必需要遷都。北京大明南方經濟好于北方。工業革命能不能改變這一點也說不定。京師遠離經濟中心,頭腦與屁股分離的弊端。歷史上的明朝已經很好的演示了一遍。

  想來不需要再來一遍了。

  何夕很想吵一下京師房的概念,但是不敢。

  因為這樣做,影響太大了。甚至會引起政治風波的。因小失大。

  只是如此一來,新北京的地價,或許僅僅比省會城市高上一點。與南京根本沒有辦法比。何夕想通過買地回收貨幣的可能就太少了。

  何夕說道:“真沒有什么辦法嗎?”

  楊震沉思片刻說道:“或許,有一個辦法。”

  何夕問道:“什么辦法?”

  楊震說道:“請陛下北巡。”楊震說完之后,隨即搖搖頭說道:“學生有些異想天開了。”

  這也不怪楊震。

  因為朱元璋很早就表明過對巡幸的態度。他是反對皇帝隨便出去亂逛的。原因無他,吸取前朝教訓,遼,金,蒙古都是游牧民族起家,他們的文化之中,對于皇帝出巡,是很寬容的。

  于是,遼金蒙古都有皇帝出巡出事,導致政治危機的事情。

  遼根本沒有固定首都,在什么地方都算是巡幸,金的海陵王,元朝南坡之變,等等。

  同時巡幸給地方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

  朱元璋覺得,巡幸可以帶來政治不穩定,又給地方帶來負擔。朱元璋是反對巡幸的。當然了,并不是完全反對巡幸,如果國家有事,皇帝當仁不讓。但是如果國家無事,就是皇帝想出去逛逛,那就是桀紂之君了。

  而且朱元璋年紀大了。

  楊震想來想去,并不覺得請朱元璋巡幸是什么好事,而且朱元璋巡幸也是提振一段時間的地價而已。

  沒有什么用。

  何夕卻搖搖頭說道:“不,你的想法很好。我覺得陛下或許會巡幸北京。而且就在北京城落成之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二十六年。”

  洪武二十三年就要過去了。北京城是一個大工程,何夕覺得最少需要一兩年的修建過程,即便是用上很多新技術,新手段也是一樣的。今年僅僅是籌備,明年正式開工,后年,或者大后年,才能完工。

  甚至僅僅是大部完工,等什么時候完全完工就不知道。

  須知歷史上的北京城,到了正統年間,依然在修建收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