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這大臣大怒,于是就給楚王說,說范蠡的兒子在楚國犯事,有人造謠說這一次大赦,是為了讓范蠡的兒子逃脫,臣以為當斬殺范蠡的兒子,以昭示天下,絕無此事。

  楚王就同意了。

  范蠡評價自己的兒子,長子跟隨自己起家,起早貪黑,知道錢難賺,他心疼錢。而小兒子出生的時候,范家已經起來了小兒子整天花天酒地,根本不在乎錢。

  所以,派長子去楚國的時候,他就當自己兒子已經是死人了。

  這也能說明,朱標與朱雄英的不同。不能說朱雄英比朱標強,朱雄英而今的勇氣,近乎于無知的勇氣。而朱標卻是想太多了。

  朱元璋說道:“將這封奏疏公布天下。讓天下人議論一下。”

  朱雄英說道:“是。”

  而何夕這封奏疏之中,寫的什么啊?

  是關于北京三司的構想。

  而今的北京城,還沒有修建成,僅僅開始選址了。未來北京派什么樣的衙門,這個還沒有說的。是派一個北京留守衙門,還是安置北京六部等等。

  而何夕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建立北京三司。

  這北京三司是規劃司,營造司,寶鈔司,或者銀票司。

  規劃司的作用是,規劃北京城的整體框架,在什么地方建造什么。并掌管北京城的土地,將來如果北京城建成之后,何夕準備將這個規劃司,變成了北京府。

  規劃司不直接負責營造,但是負責接受。負責監工。

  營造司,就是專門負責營造北京城,已經北京城附屬工程的機構。營造司是何夕重點的重點,未來北京城的城池,北京城的工業體系,都是由營造司來辦。

  甚至何夕已經準備,將遼東的工業,大部分都給遷移過來。安置在北京附近。當然了,遼東也有自己的好處,更多是重建。

  而寶鈔司,就是銀行。

  銀行負責兩個職能,第一個職能,就是回收寶鈔。

  其實,何夕很多時候都想過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寶鈔吧,另立新鈔的,這樣一來所需要的成本,所需要的金銀,要減少太多太多了。

  但是何夕終于還是否定了這個想法。

  一方面是朱元璋堅決不同意。

  朱元璋自從覺得,發寶鈔就是變相剝削百姓之后,其實一直有些慚愧,廢除寶鈔雖然簡單,但問題是,即便元朝,也就此變鈔,也就是廢除舊鈔,另立新鈔。但是那個時候,朝廷依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舊鈔兌換。

  當然了。很多百姓都不可能兌換得了。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中的錢,變成了廢紙。

  這一點上,朱元璋是有切膚之痛的。他不愿意讓百姓,重新吃這樣的苦。

  另外一方面,何夕也要保證國家信用。

  百姓不是傻子,寶鈔事情不解決的話,讓百姓相信新鈔票,幾乎不可能的。畢竟百姓也不是傻子,很多百姓一生的家產,也就那幾十張寶鈔。

  一下子廢除了。

  對民心的損傷太大了。

  只是用銀票代替寶鈔也是要有時機的。

  首先。這種銀票要有運行經驗,銀票制度好歹運行了好幾年了。大部分坑,也都踩過了。該有的問題,也都發現了。

  其次,要有大量的本錢。

  這一點,何夕很清楚,那就是日本的金銀。

  傅友德在日本的奮戰,可不是沒有結果的。最少日本的金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都存在內廷府庫之中,具體有多少,何夕并不知道,但是卻知道這是很大一筆錢。

  足夠做很多的事情。

  還有一點,那就是足夠的使用場景。

  如果沒有足夠的使用場景,這些銀票僅僅是官府與百姓之間,相互流通,那么皇宮那些白銀,是萬萬不能撐起這個盤子的。

  而營造北京城,用新的營造方法,不用勞役,而是用銀票,允許百姓組建公司,建筑社等事情,來承辦北京營造事務。

  這一些過程,都用銀票。

  而且銀票使用都在銀行之中。

  如此一來,廢寶鈔而用銀票,就有可能的實現了。

  還有一段需要說明的是,那就是大明寶鈔大部分都在南方,北方固然也有,但更多是因為賞賜有功將士的寶鈔。比不上南京的存量巨大。

  這也是何夕最擔心的事情。因為何夕也不知道大明到底發行了多少寶鈔,幾億貫?幾十億貫?好在這個時代的交通限制了寶鈔的流通。

  從云南到北京,估計要一年的時間。等云南的寶鈔到北京來兌換,時間就拉開了。

  何夕也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海量的貨幣。

  當然了,這銀票換寶鈔,決計不可能用面值來換的。而是一比六十幾的比例,也就是寶鈔的市價來換的。

  不管怎么說,何夕這一次是有一些風險的。但是即便有風險,何夕也想放棄這個機會,錯過了北京營造這一件事情,今后還有什么大工程,能容納如此海量的貨幣。

  別的不說,北京新城之中地皮,稍稍一動,就能飛漲。這也是何夕效仿后世的辦法,通過賣地,等辦法,消耗大量的貨幣,不管是銀票,還是寶鈔。

  總之,渡過這個門檻之后。

  不管說,整個大明鈔票體系就給理順了。最少北京附近銀票就會代表寶鈔,貨幣穩定,以及貨幣供應量掌握在何夕手中。他所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能將大明的未來狠狠地往前推了一步。

  在北京,此刻的何夕也在思考。不知道南京方面,對這個想法,到底是存什么意見。他猜得到,這一件事情,定然會有很多人反對。

  畢竟太冒險了。簡直是驚險一跳,如果跳過去,自然是千好萬好。但如何跳不過去,又該怎么辦啊?

  朝廷做事,未慮勝,先慮敗,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何夕有絕對的信心,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朱元璋。因為寶鈔與銀票更替,本質上是給朱元璋擦屁股的。朱元璋其實也有非常強烈的欲望,要解決這一件事情。

  大明朝廷上,朱元璋一錘定音的存在。

  有朱元璋在,何夕不用多操心。

  故而,此刻的何夕,正在視察北京城新址。

  香河縣北邊,臨近北運河東邊大量土地之上,何夕騎著馬,帶著很多人馬,正在眺望此地。

  何夕問姚廣孝說道:“姚兄,你覺得此地如何?”

  姚廣孝說道:“北靠燕山,西臨運河,東靠潮河,北面中原。的確形勝之地,只是不如大都。大人可知道,大都是誰選址?”

  何夕說道:“郭守敬。”

  姚廣孝說道:“正是。屬下也敢自稱精通風水堪輿之術,但萬萬不敢與郭守敬相比,從龍脈而言,此地下于大都。只是大都為舊都,而今朝廷新立,在大都原來的地址稍稍挪移一下,就可以了。放在這里。下官只能說,各有好處。”

  何夕不懂風水,但是卻也知道,北京的風水定然是極好的。畢竟,明清定都六百年,不知道多少人都勘探過北京的風水。定然是天下第一流的。

  別的不說,北京六百年間,就沒有什么大地震,可見北京選址之精妙。

  只是,何夕要的是一個工業城市,而不是一個古代的帝王宅。在鐵路出現之前,沒有什么比船更方便的運輸方式了。

  而今此城,有兩條河夾流而過,足以讓大船進入北京城附近。這實在是太方便了。為了這一點,犧牲一些所謂風水之道上的利處,何夕也是愿意的。

  姚廣孝正是明白何夕的用意,才在最后打了一個馬虎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