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六章遼東設省
  第二十六章遼東設省

  香案后面,黑壓壓跪了一地。

  香案前面,香氣裊裊而上,何夕展開卷軸,大聲朗讀著圣旨。

  這圣旨不是別的。

  就是遼東設省的圣旨。

  其中,劉璟升為遼東布政使,楊士奇為遼東按察使,吳高依舊是遼東都指揮使。

  遼東三司就成立了。

  隨即設沈陽府,遼陽府,營口府,旅順府,樂浪府。長春都司等機構。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遼東行省的版圖。

  何夕對這一件事情,也很是唏噓。

  他本來想遼東設省,是為了自己做事方便。卻沒有想到,自己最后也沒有回到遼東,這一番操作白白便宜了劉璟。不過數年,從白身變成了一方布政使。升遷速度,可比何夕要快。

  不過,如果想想劉璟是劉伯溫的兒子。因為劉伯溫的事情,在家里蟄伏了十幾年,何夕也就心理平衡了。

  何夕宣讀完圣旨之后,讓劉璟接旨。說道:“今后遼東這邊多麻煩劉大人了。”

  劉璟說道:“請大人放心,下官定然蕭規曹隨。”

  何夕說道:“新建各府縣,都要劉大人操心了。說實話,遼東這么多人,也不是一個府能管起來。朝廷僅僅定了府,下面的縣,就要劉大人來辦了。要抓緊,朝廷那邊也等著回話了。”

  遼東五府之中。沈陽府,遼陽府,營口府就不用說。唯一有疑問的是旅順府,與樂浪府。

  旅順港雖然好。但是縱深太淺了。撐不起一個府。要知道,明代的府很大的。一個省最多有七八個府,可以說,明代府要比現代的市在行政規劃上大得多。

  旅順港地方如此劃分,卻是一問題。

  總不能旅順府就一個縣,旅順縣吧?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僅僅設一個州。

  而樂浪府就是平壤。

  樂浪府是取漢代舊稱,不用高麗地名。而樂浪府所轄的地域,大抵是整個北朝鮮。

  這也是題中之事,將高麗一部分劃分到遼東,讓高麗不能有完整的山河之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漢江平原都是無險可守的地方。唯一的險要大抵就是漢江了。

  如此一來樂浪府的地方特別大。甚至在鴨綠江西岸還有一些地方。畢竟前文也說了鴨綠江兩岸人煙稀少,都是荒地。

  總之,理順遼東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何夕宣布遼東設省之后。今日的會面也就結束了。

  何夕當夜細細閱讀了這一段時間的遼東經濟數據,心中暗暗一嘆,暗道:“看來,這么模式走到盡頭了。”

  何夕從這些經濟數據所看到的,其實是冰山一角。但是他隱隱約約明白,遼東工業體系,看似突飛猛進,但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地方爛掉了。

  只是被外面光鮮亮麗的外表所蒙蔽。讓大家看不出來而已。

  為什么會這樣?

  首先,就是經驗問題。

  前文說過,中國古人,并不缺少管理一個兩個,大型制造工坊的能力。但是一個幾十工廠組成的。有銀行等各種機構的企業聯合體的管理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說實話,怎么管理這些?何夕也是一邊摸索,一邊前進的。

  就而今的問題而言,何夕感覺,楊士奇在這一件事情做的不合格。

  他應該在某些廠有貨物積壓的時候,就應該著手處理這個問題,而不是現在,崩得在資金鏈都快破裂了,才病急亂投醫。

  但是細細想想,怪楊士奇嗎?

  或者說,換了楊士奇,選另外的人就好了?

  不是,何夕知道,即便換了楊士奇,那么是讓黃子澄來,他也未必能做過。他們并不是不聰明?純粹是沒有見識。

  對于何夕來說,企業經營的種種,他固然沒有實際操作過。但是該往哪一個方向走,心里是有數的。但是楊士奇等人必須在黑暗之中摸索出道路來。

  很多理論與想法,有很多人都覺得,理所當然。其實在當時都是石破天驚的。

  何夕很多想法,他自己并不在意,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卻很有可能是一些人一輩子的思考的結晶。

  何夕畢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這一件事情上,并不僅僅說楊士奇一個人不合格,而是整個遼東工業體系,從楊士奇到下面沒有幾個人合格的。特別是系統越復雜,問題就越大。

  官造粗糙,自古皆然。

  這一句話,說得很輕巧。但是解釋這一句話,恐怕要幾本書了。

  何夕心中暗道:“恐怕,這種大規模的國有企業管理模式,實在是難以為繼啊。”

  眼前的問題,何夕并不覺得是多大的問題。他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問題,最笨的辦法,大抵是楊士奇的想法,就是從朝廷弄出一筆錢來作為采購資金,將遼東的生產的東西,全部買了。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但是現在的問題解決了?將來的問題來沒有解決。

  不過是笨辦法而已。

  這還是遼東,這還僅僅是幾十個工廠,生產規模說起來也不大,全部加起來才十幾萬工人了。而今楊士奇這等名臣種子都管理不過來。何夕并不覺得別人能管理過來。

  最少,何夕相信楊士奇沒有貪污的打算。

  楊士奇僅僅是沒有做好而已。

  但是放在別人手中,稍稍動動手腳,就會有天文數字的金錢到手了。能守住的有多少個?

  而且何夕心中想要到大明王朝,可不僅僅是這種十幾萬工人工業化規模。在何夕看來,生產效率,工業革命這類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單單是生產規模,全國工人加起來,最少過千萬吧。

  說起來,才不過是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了。朝廷大舉進入工業領域,需要管理的工廠,不知道有多少個。又要從什么地方尋找這么多可用堪用的人才啊?

  這才是何夕內心之中最糾結的。

  這也是很多后起工業化國家面對的問題,比如日本,日本剛剛開始也建造了很多大企業,但是最后這些國有企業都給了個人。其中的問題就是這些企業都會賠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