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二章冷處理
  第二十二章冷處理

  乾清宮之中。

  朱元璋問道:“太子的情況怎么樣了?”

  太子身體不好,雖然他一心遮掩,也讓何夕看出端倪了。何夕自然將秦王喪事放下,送太子回宮休息。而今秦王葬禮上的事情,朱元璋很快就知道了。

  他沒有直接去問太子。而是在何夕想要出宮的時候,將何夕召了過來詢問。

  何夕說道:“太醫說,已經沒有大礙,只不過,氣急而已。只是,要好好調養身體,安神寧心,否則將來會落下病根的。”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這孩子。”

  人的成長,都是很痛苦的。特別是人心性上的成長,是外人萬萬幫不上忙的。只有在痛苦之中,否定自己之前堅持的,才能看見新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殺了之前的自己,才有新的自己。

  外人說什么都沒有用的。

  太子這么大了,思維早就定型了。想要有所變化。本身就是很難的。

  秦王之死,這一件事情,對太子來說,是天大的門檻。但是在朱元璋這里,根本不算什么?早就過去了。

  其實,太子這種情況才是正常情況。如朱元璋這種,永遠保持進步,五六十歲了,而能保持學習態度。而不是否定新事物,才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

  只是,朱元璋是大英雄大豪杰。但是此等大英雄大豪杰都要面對一個問題,一個普通的問題,那就是有一個遠遠不如自己的兒子。

  同樣的朱標,其實也不錯了。他的問題是,有了一個如此大英雄的父親,做朱元璋的兒子,特別是繼承人,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太子有今天,謹慎周全,沒有出過什么大錯,但是一旦遇見已經超出自己承載能力的事情,遇見大挫折與失敗,不知道自己應對的。不過,這對太子也算一件好事。

  如果太子能從這種情況下走出來。那么將來遇見這樣的事情,也就不至于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畢竟,不管是誰?誰一輩子沒有幾次大錯事,誰一輩子不為自己收拾幾個爛攤子。在逆境之中,保持心態。在滿盤皆輸的情況下,尋找下一步棋落腳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畢竟,人生這個游戲,你總不能中盤崩了。就要重開吧?可惜人生不能重開,再爛的局面,也要繼續走下去。

  朱元璋也希望太子,能自己走出這個低谷。但是還想問問何夕有什么辦法,說道:“你覺得,這一件事情該怎么處理?”

  何夕說道:“陛下,這一件事情應該冷處理。讓下面人封口,即便流傳出去一些,也不要去管。再放出一些其他消息?”

  朱元璋說道:“什么消息?”

  何夕說道:“最好是桃色新聞,最好是最上面的桃色新聞,這些事情是百姓最喜歡傳的。百姓傳的多了。別的事情就傳得少了,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人在意了。”

  朱元璋看著何夕,目光之中有一些很奇怪的東西。

  何夕沒有察覺出什么,不知道朱元璋何以用這么奇怪的眼光來看他。

  朱元璋好久才說道:“朕知道了。”沒有繼續說。而是直接進入下一個議題,說道:“對于北京的事情,你怎么看?”

  何夕說道:“北京地勢險要,大明要想掌控草原,必須對北京加強建設。故而,修建北京城是對的。臣也是贊同的,太子殿下,想以北京為中心,建立工業基地,臣也覺得是合適的辦法。”

  何夕點明了北京最重要的地理要素。

  如果能掌控漠南,東北。那么北京為都,其實并不算錯。如果不能掌控漠南與東北,那么北京為都,那就是腦門抽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明朝定都北京,其實是有一定問題的。倒是清朝定都北京,卻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對于清朝來說,北京是不二選擇。

  而今,大明掌控漠南,東北也在次第平定。

  建立北京,雖然是陪都,也算合適。

  更不要說,北方要比南方有更多的煤鐵,更適合發展工業。

  朱元璋說道:“那么這一件事情,就教給你了。”

  何夕一愣,說道:“殿下的意思是?”

  朱元璋說道:“你以兵部尚書,總督,漠南,遼東,北直隸,大寧,長春,高麗,日本等地。兼營造北京城。太子在北邊的差事交給你了。”

  何夕聽了,心中猛地一震。

  朱元璋雖然對大明朝廷進行了一些改革,增加秘書監與內閣。但是秘書監與內閣都是權重而官卑。大明公認的文官之首,還是六部尚書。

  何夕有了兵部尚書銜,算是進入大明文官最頂層圈子了。當然了,何夕知道,這是朱元璋強推上去的。在朝廷之中的人脈與其他尚書沒有辦法比。

  好在,這是洪武年間,大明的權力并不在文官手中。再加上朱元璋對朝廷的屢次清理。這種情況下,各部尚書的權力與人脈也有限得很。比何夕強不了多少。

  這也是為什么本書之中,六部尚書都沒有花太多筆墨的原因,因為這些人換官如走馬。幾乎沒有幾個能長久在位的。

  在朱元璋手中,他們不過是一個辦事員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說?何夕在大明文官體制之中,已經爬到了頂層了。可以向更高一層發起挑戰了。擁有更高的官職,才能有更多權力。辦更多的事情。

  其次,何夕接替了太子的權力。也就是說,何夕在朱元璋說的試點,要擴大了。不再局限于遼東,而有更多選擇權。

  何夕其實很贊同太子的一些想法的。就而今的局面來看,北京建立工業體系,要比遼東要好。這種好不是資源等硬環境,而是地理人文等軟環境。

  首先是人。

  雖然說北方屢經戰亂,但是好歹是中原之地,要比遼東好太多了。再加上朱元璋已經經營了好多,特別是北京,作為北伐的后勤基地,不知道安置了多少人員在北平。整個北直隸有數百萬漢民。

  僅僅這一點,就讓何夕高興極了。

  他煩透了沒有人問題。

  其次,就是市場問題。

  遼東的物產走海運,對日本,高麗,南洋等地銷售,固然有其他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地理,從遼東賣東西到山東,天津最好的辦法都是走海運。

  但是海運畢竟是比較新興的運輸方式,銷售網絡什么的,都要重新組建。以這個時代工作效率與地方保護。想要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北京這就不用說了。

  因為北京作為北方最大的幾個城市,天然地就是貨物散集地。有很多商人本身就以北京為中心,將貨物銷往全國各地。

  也就是說,北京出產貨物,直接接入全國銷售網絡,根本不用何夕怎么費心。而在遼東,卻需要何夕親自將商人找過來推銷,還必須是何夕營造的海商圈子里的。

  倒不是何夕不想找其他圈子里的商人。但問題是,這個時代,圈子與圈子之間,不僅僅是地域的隔閡,還有消息的隔閡。信任的隔閡。別人怎么知道,你不是巧取豪奪來了?

  現在交通方便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之前人們對外地的恐懼了。

  即便八十年代,都有人出外要賬,一去不復返,死在外地了。警察法院等地,一推了事,最后不了了之。到底是怎么回事、誰也說不清楚,反正家屬到的時候,什么證據都沒有。甚至人都變成骨灰了。

  你有什么辦法?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