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六章設北京的原因
  第十六章設北京的原因

  張度說道:“自然知道。”

  但是何夕從張度的表情上,看出來張度并不知道。

  何夕心中嘆息一聲。

  其實這才是正常的。很多政策用意何在,很多人是看不出來的。新法之所以被這么多人抵制,也是因為很多人根本不明白,新法為什么這么做,除卻讓他們自己不舒服之外,還有什么用處?

  張度而今的舉動,政治投機有成分居多。本質上,對新法也是很迷茫的。

  何夕只能給張度上課,從工業化生產開始。

  好在張度本身是小吏出身,不算儒臣,對儒家一些理念看得并不重。更是知道大規模工業的好處,只是他并沒有將這種感受,上升到理論層次。只知道這樣好。但是為什么好?怎么樣才能更好?他卻不知道。

  何夕就從這一點出發,給張度上了三天課。

  說的就是將工業化生產模式,推廣到全國,會遇見什么問題?需要什么條件?

  三日之后,何夕看張度似乎真心實意為何夕的理論而折服了。只是何夕知道,官場老油條們,哪一個不是胸有山河之險,腹有城府之嚴。何夕想看穿此人現在是真正的心悅誠服,還是惺惺作態。還真不做到。

  只能當成張度是真的同志了。

  何夕點點頭,說道:“你明日收拾一下。我帶你進宮,去見陛下。”

  張度聽了這話,激動得無法抑制,說道:“下官多謝大人。”

  ——

  乾清宮宮中。

  何夕將張度介紹給朱元璋,說明了自己的意思。

  朱元璋詢問了張度一些問題,又寬慰了幾句。將興奮的不知道東南西北的張度打發出去了。

  朱元璋說道:“其他位置,你就沒有什么人推薦了嗎?”

  朱元璋自然知道,何夕而今的位置,是他架上去的。所以才想讓何夕多栽培一些黨羽。只是何夕做事,還是很有分寸的。他也擔心,他如果要得太多了。擔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朱元璋了。

  南京到底不是別的地方。

  何夕說道:“有陛下在,臣無須操心南京局勢。”

  朱元璋微微一笑,說道:“滑頭。不過,你回遼東,也有一個問題。你現在身份不一樣了,官職要動一動了。但是怎么動,卻有一些麻煩。”

  何夕也明白。

  何夕現在的官職是,大明內閣大學士,秘書丞,遼東巡撫,駙馬都尉。這四個官職中,駙馬都尉就不用說了。僅僅表明他的駙馬身份。并沒有什么用處。

  而今的內閣大學士,并不是一個很高的官職,與秘書丞一樣,都是權高而官輕的位置。遼東巡撫非常設官職,不好拿來權衡。

  如果何夕在京師的話,這個位置倒也行。

  最多讓何夕再加尚書,獨當一面。

  畢竟在京師,官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

  但是何夕離開京師可就不一樣了。

  自古以來,從來是重京官而輕外官,外官本身就代表著沒有權力。如果何夕的官職不得到提升,怎么能承擔起變法赤幟這個頭銜啊。官場上從來是勢利眼。何夕以這個官職回到遼東,根本就是貶職。

  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變法失敗失勢。

  當然了,何夕需要做很多事情,向外人證明,自己的圣寵仍在。卻要費很多功夫。

  與其那么麻煩,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做出讓別人誤會的事情。裝逼打臉,那是小說家的追求。政治家可不喜歡這樣。那意味著政治風波。當然了,專門下去清理某些勢力的時候除外。

  只是這就一個麻煩。給何夕一個什么樣的官職的。總督,遼東,長春,高麗,日本軍政事?簡稱東北總督?

  但是問題是,太子就在北京,如此一來,將太子麾下很大一部分權力分割給了何夕。

  這方面處理有些麻煩?

  朱元璋不愿意折損太子的面子。

  朱元璋想到這里,他忽然說道:“你覺得召回太子如何?”

  何夕心中明白,太子從來是太子,天之驕子。在朱元璋心目之中,是他難以相比的。他對太子回來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而今聽了,心中依然有一絲發酸,太快了。

  這邊一切剛剛結束,那邊就要召回來了。

  何夕說道:“太子遠離國都,本就不是長久之策。臣以為召回太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北京的事情,要善始善終才是,否則恐傷太子之名。”

  朱元璋心中一動,暗道:“何夕想當主政北京?”

  朱元璋心中思忖片刻,暗中否定了這個想法。心中暗道:“算了,還不行。”

  朱元璋不想將何夕提拔的太快,朱元璋想壓一壓何夕,最少在自己死之前,何夕都不可能沾染中樞權力。而北京固然是陪都,但是實際上,朱元璋對北京的規劃之中,有很多中樞權力。比如兵權,財政權,司法權等等。

  朱元璋心目之中的北京,與明代南京差不多。是有很多中樞分支機構的。

  只說設北京,并不僅僅是為了安置太子,而是有現實需要的,朱元璋想了很久了。

  朱元璋對于遷都北京,是沒有什么想法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北京是很重要的。大明三分之一的兵馬就在北方,而且都是精兵強將。這些兵馬一定要加強監管。

  否則恐怕再現安史之亂。

  特別是,將來內陸兵力漸漸衰落,邊軍的實力就更加重要了。

  怎么加強監管?

  朱元璋之前是派大將軍總掌,其實這個大將軍本身就代表的一部分中樞權力。所以,朱元璋選人的時候,非常慎重。甚至幾乎一年到兩年,甚至一年兩趟都要將在任大將軍,召回京師述職。

  其實就是不放心。

  徐達都是這個待遇。

  朱元璋并不覺得,子孫后代與臣子之間的關系,能勝過他與徐達之間,他與徐達好歹是患難之交。過命的交情。

  其實這個制度缺陷,歷史上也有,朱元璋的解決辦法是用藩王代替大臣。但是而今,朱元璋自然不會用這個蠢辦法了。他想來想去,就是建立北京,形成一套中樞體系掌管這一部分權力。

  將這種權力從一個人,變成一個體系來掌管。

  朱元璋承認,這其實也有一些問題的。但遷都北京就沒有問題了?都有問題。不過是在可以解決的范圍之中。一個人,一個大臣背叛,與一個體系,數十名重臣一起背叛的幾率那一個大?

  如果一個皇帝,真做到如此眾叛親離。什么樣的制度設計都沒有用。

  所以主政北京的位置,即便有所限制,恐怕也被征北大將軍行轅的權力要大,這也是為什么派太子去北京的另外一個原因。

  朱元璋這個時候也思忖,要不要召回太子,他本意想讓太子在北京建立這一套體系,而今太子的工作遠遠沒有完成。這個時候將太子召回?代替太子的人不好找。

  只是朱元璋心中有一個擔憂,那就是歷史上太子的死期。

  不遠了。

  縱然太子身邊有一個頂級的醫療團隊。

  但是而今天下醫療資源最豐富,無過于太醫院。

  以戴原禮為首的名醫們,已經突破了金元四大家境界,將醫術推行到另外一個警戒,而且牛痘給戴原禮,給太醫院帶來極大的榮耀。是那種幾輩子吃不完的。也引來更多的名醫從四面八方來到太醫院。

  成為醫學院的教授。

  這里有無數醫學資源,無數同行,還有政治經濟待遇,還有從天下各地聚集來的病人,各種疑難雜癥。豈能不突飛猛進,成為天下醫學圣地?

  太子身邊的醫療團隊,與這些人相比,就差太多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