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章總理天下大事
  第一章總理天下大事

  洪武二十三年春天。

  不知不覺,何夕已經在南京待了大半年事情了。

  秘書監。

  何夕與方孝孺相對而坐。

  下面無數秘書郎走來走去。

  何夕眼前的奏疏,只見多不見少。

  何夕伸了一個懶腰,將一疊奏疏,拿出來,叫來一個秘書郎,讓他們將這些送到乾清宮中。

  這些奏疏,并不是別的,而是關于西番之亂。

  所謂西番之亂,就是青海,甘肅,四川西部等少數民族的叛亂。

  這些地方在唐末為吐蕃所有,一直以來都有吐蕃人存在,這也算是唐宋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之前朝廷大敵當前,軍事壓力很大。而今,朝廷財力軍力都比歷史上好多了。各方面的戰火,比起歷史上的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不過,何夕之所以整理這些。是因為藍玉報捷了。

  沒錯。

  主持平定西番之亂是藍玉。

  說實話,西番之亂,并不是太大的。雖然號稱三十六部落,但是合起來,也不知道有沒有三十六萬口,須知,這里說的是總人口而不是兵力。動用當地兵力,就足夠平定了。

  只是這一片區域,在陜西與四川邊陲之地,讓兩地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朝廷專門派高級將領去主持才行。

  本來,這個任務并不一定要讓藍玉去。

  畢竟,別的不說,大明有能力的高級將領從來不少。

  只是,太子去督造北京城。

  藍玉頗有怨言。有怨言也就罷了。還管不住嘴巴。朱元璋一腳將藍玉踹到西北去了。

  藍玉在軍事上的能力是沒有話可說的。短短數月,三戰三捷,斬首數萬,此刻正駐軍西寧。向朝廷報捷。話里的意思也只有一個,想回京。

  比起在高麗,日本,數十萬人的混戰。這里的戰事不過幾萬人的規模。更不要說,這些部落比起高麗與日本,都是窮鬼。更重要的是這些部落都在深山老林,雪域高原之上。要打他們有艱難困苦不說,也很難有什么油水。

  戰功雖然有。

  但是對藍玉來說,這樣的戰功根本沒有什么需要。

  正因為藍玉報捷,何夕需要將這一大半年關于西番戰事的所有情況都匯總起來。然后寫成節略,送到乾清宮供朱元璋參考。

  不過,何夕在做這一件事情的同時,他就知道,藍玉想回來大抵是不可能的。估計藍玉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駐守西寧了。無他,藍玉與太子關系太密切。同時沉不住氣。

  如果藍玉能夠沉得住氣,朱元璋也不會想將藍玉打發走。

  畢竟,這樣做更是會讓外人猜忌朱元璋與太子的矛盾。但問題是,藍玉決計不是能做到彌合父子矛盾的人。而是會擴大父子矛盾。

  這也是朱元璋不得已的選擇。

  算是兩項其害取起輕。

  這也是何夕這一段時間的深刻感悟。

  說實話,何夕這大半年是他最為忙碌的半年。

  因為大明丞相是不打好當的。

  當然了。太子離開了。秘書監的權力太子在的時候,那么大了。畢竟不管是方孝孺還是何夕,都不是太子。朱元璋對他們的信任也不如太子。在朝臣的權威,也不如太子。

  他們兩個人的分量加起來,也不如太子。

  但是不管怎么說,站在這個角度,對大明的了解更深刻了。

  何夕之前在秘書監做過事情。但是那個時候的秘書監僅僅是草創。何夕做的僅僅是一些文書工作,而今卻不一樣了。雖然說大明天子是朱元璋。但是秘書監也有很多輔佐決策的工作。

  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

  讓何夕真有一些執宰天下的感覺。

  何夕看向對面方孝孺。

  何夕與方孝孺相對而坐,空出上首的主位。這也象征著秘書監的政治格局。

  何夕在秘書監引入不少出身國子監的秘書郎,又有朱元璋的支持。在秘書監之中也有自己的人馬。主要負責軍事,新法,輿論。等各方面。而方孝孺帶領太子舊部。注意負責民政,錢糧等方面。

  當然了。今日之局面。

  也算是朱元璋有意為之的。

  何夕看向方孝孺,方孝孺似乎感受到何夕的目光,說道:“何大人有事情?”

  何夕說道:“沒有什么事情,黃河怎么樣?”

  方孝孺說道:“不容客觀,黃河決口,河北,山東,河南都受災,而且下面匯報上什么都有,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恐怕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何夕與方孝孺這一段時間的接觸,其實,也很佩服這個人的。但也同樣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眼前是方孝孺,決計不是歷史上的方孝孺。

  歷史上的方孝孺,被朱元璋覺得太過迂腐,要讓方孝孺在沉淀十年再說,于是,方孝孺轉任各地,在朱元璋晚年才從漢中教授的位置上,一下子變成了朱允炆近臣。

  而現在的方孝孺,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在秘書監歷練多年。

  早就淬煉出來了。

  方孝孺能成為宋濂的衣缽弟子,甚至在很多地方與宋濂觀點不一樣,唱反調,還被宋濂接納,一方面固然是宋濂胸懷寬廣。不計較。另外一方面也是方孝孺的確是出類拔萃。

  非一般人也比。

  能將一件事情做好,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在智商上決計不會有什么問題。就好像而今的方孝孺。經過歷練之后,即便不能在另外的事業上達到巔峰,但也決計不是外行。

  而今的方孝孺也是一樣。

  如果說歷史上的方孝孺,有很多迂腐之氣,大儒氣質多過名臣氣質。而今的方孝孺就是名臣之態多過大儒心態。甚至何夕還從方孝孺身上看出一些名相風范。

  只是可惜,大家不是一路人。

  說實話,何夕其實不怕方孝孺跳出來反對何夕推行新法。但讓何夕沒有想到的是,方孝孺似乎沒有看見一樣,對何夕做的事情,聽而不聞。似乎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前一段時間,劉三吾的死訊傳來。劉三吾是郁郁而終的。

  因為在何夕的主持之下,很多事情都臨近收尾了。劉三吾阻擋不了大勢,才有如此下場。但是方孝孺,一點反應都沒經驗。沉靜的如同一汪深潭。看上去什么都沒有,但實際上,什么都有。

  這樣的人看上去才更可怕。

  對于方孝孺的判斷,何夕自然是相信的。

  天災人禍,這兩者本就是相輔相成的。

  何夕說道:“內閣那邊是什么意見?”

  方孝孺說道:“賑災為先,調朝廷府庫從運河北上。我覺得應該派人去看看。不知道何大人意下如何?”

  何夕說道:“方大人客氣了,這事情方大人決定就行了。”

  兩個人客氣了幾句。就好像是多年的老同事一般,一點芥蒂都看不出來。

  何夕內心之中暗暗嘆了一口氣。他其實不大喜歡在這里的日子。總理天下,看似幸福,其實很困難的。困難的不是事情,而是人。

  忽然有人過來,行禮說道:“何大人,陛下召見。”

  何夕在秘書監工作。皇帝召見從來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

  何夕也都習慣了,向方孝孺打了一個招呼,自己起身向乾清宮去了。一邊走,心中暗暗揣摩,陛下會問他什么事情。不過一會功夫,何夕就放棄了。

  因為他經手的事情,太多太雜了。千頭萬緒。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國家大事,可以說根本沒有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根本不至于到他這個層面才處理。

  西番之亂,不過是其中一項,并不是多重要的事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