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九十六章余韻
  第一百九十六章余韻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北京的各種機關遷到南京來。

  雖然說,何夕與朱雄英早就有共識。

  那就是將來一定會遷都北京的。

  這就是北京的工業基礎的決定的。

  南北之戰,說明了一件事情,誰掌握鋼鐵與火藥,誰就能掌控天下。而北方發達的自然資源稟賦,有利于建立大型鋼鐵企業。

  處于戰略安全的考慮,中樞直接掌控這些企業,才符合朝廷強干弱枝,駕馭天下的邏輯。

  在很多情況沒有發生改變的時候,張之洞這種將鋼鐵企業放在眼皮底下的做法,未必不是一種智慧。

  因為這就是力量的根本。

  不管是何夕,還是朱雄英,讓工業中心與政治中心,長期分離。誰都覺得不妥當。

  就何夕本身來說,他背后的勢力,有很深厚地方背景,之前可以說是遼東派,但是而今說是北京派也是可以的。

  何夕更希望回到北京去。而朱雄英不一樣,借助朱元璋的余蔭,朱雄英很容易在南京獲得支持的。

  不要忘記朱元璋對南京這一片土地做過什么。

  聯系近三十年不收賦稅。讓南京百姓從骨子里擁護朱家天子。即便這個天子是從北京打過來的。

  雙方稍稍有一些隔閡。

  但是朱雄英只要有一些手腕。是很容易擺平的。畢竟,朱允炆已經是過去時了。

  只是,南京到底是之前大明的首都所在,北京僅僅是一個陪都而已,即便何夕與朱雄英都存了遷都的想法,但是依舊不可以現在就做。

  必須先要穩定了南方民心。

  最少要在南京住上兩三年,當戰爭的硝煙在大明徹底消散之后,才能考慮遷都這一件事情。

  所以,中樞機構最少要在南京維持兩年。

  而歷史上燕王朱棣入主南京之后,是直接任命降官,接管中樞的。但是而今何夕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北京中樞體系,其實并不算完善。在戰爭之中,何夕也遇見了很多事情。何夕也覺得,有必須做出一些修改與調整。但是這決計不是何夕用南京中樞代替北京中樞的理由。何夕并不排斥,從南京中樞之中選拔一些人才。但僅限于此了。

  整個南京中樞都必須推倒重來。

  即便是有足夠的人手。這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與此同時,還要接管南方各省的事務。

  這些還好辦。

  最難辦的其實是裁軍。

  其實,即便到了北軍打入南京的同時。南京下屬還有超過百萬大軍,他們分布在南方各地,與重慶藍田南陽等地。

  這些軍隊都是要動手的。

  對軍隊動手,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大事。

  一定要慎重。

  但是而今實在是一個大好機會。

  北京方面在何夕的努力之下,已經將衛所體制轉變成了募兵。而今南軍戰敗,正是不敢亂來的時候。

  借此機會,將南方各衛所全部掃蕩一遍。

  對于內地衛所干脆裁撤。能單獨設縣歸省府就歸省府。不能單獨設縣的。也就直接劃給縣一級別也行。

  而在邊疆的衛所,也要仿照北方保留衛所體制。但是本質上,就歸為輔佐兵力,真正決定戰力,是駐扎在當地的禁軍。

  總之,這些事情是非常多的。

  甚至很有可能引發叛亂。

  畢竟對于很多衛所軍來說,他們投奔北京,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因為,北京南京都姓朱嗎?

  但是何夕的法度,將衛所的特權打落了。

  何夕當初在北京變法的時候,給衛所軍官還有補償的。就是爵位的補償。而且大量衛所軍官其實都轉到了禁軍之中。

  畢竟六十萬禁軍也是需要很多軍官的。

  這種情況下,這些丘八才沒有鬧出來什么事情。

  但是而今,還讓何夕開這么大的口子,可能嗎?

  須知,給爵位,是要給錢的。

  何夕有時間,都覺得,朱元璋之所以搞出這個世襲官職,本質上就是想少給錢的。

  朱元璋當時最得意的是,養兵百萬不費一文。注意,他并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對軍事戰斗力,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朱元璋看來,當做最重要的是財政問題。

  而今也是一樣的。

  打了這一戰,即便有南京很多逆產被北京查抄。但是何夕估計朝廷的財政赤字,依舊在十億以上,甚至更多。

  因為花錢這一件事情,不會因為打仗結束了,就停止。

  論功行賞,撫恤重建,這都是需要大筆開支的。何夕是能搞到錢。但是錢也不是亂花的。

  花每一分錢都必須要有用處。

  當初北方的軍隊,是朝廷的統治核心,是萬萬不能虧待了。何夕寧肯背上沉重的負擔,也要讓軍隊平穩過度。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

  南軍這些將領,都是敗軍之將,他們有什么勇氣來討價還價。

  而今北軍很多將領都沒有打過癮,他們正嗷嗷待哺,想要給自己爭奪一個爵位,畢竟一旦戰爭結束。

  沒有仗打了。再想要爵位,可不好辦了。

  何夕權衡利弊之下。

  掃平南軍余孽,嚴厲打壓,本質上是對洪武開國功臣的影響力進行清掃。也是對隆武平亂功臣權力擴張。

  前者,與何夕的關系不大。后者,是何夕的根本盤。

  何夕會怎么想,還用說嗎?只是如此一來,南方想要徹底平定,就需要一段時間了。

  很多衛所軍官,是不滿意自己的新定位的。他們為朱允炆死戰之心,上一決計沒有的。但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抗爭一下的心思,自然是有的。

  畢竟,文官還敢讓欽差就地升天,更不要說這些武將了,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所以這樣的戰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估計大明真正太平,要在隆武四年了。

  不過,何夕想想也覺得劃算。畢竟不趁著現在,將這一件事情給做了。一旦天下太平之后,再想做這一件事情,就千難萬難了。

  要知道,在戰亂時候,做一件事情,與在和平時期做一件事情,所遇見的阻力相差太大了。

  除卻這一件事情之外,還有江南士大夫的事情。

  丁顯做的事情太絕了。朱雄英一入南京,就立即有很多人過來,想走通朱雄英的門路,想要撥亂反正。

  畢竟所謂的士大夫集團,固然是地主階級,但是他們本質上是官僚集團,他們從來喜歡依附朝廷把事情給辦了。而與朝廷對抗,刀兵相見。這并不是他們擅長的東西。

  在這一點上,何夕很感謝丁顯,是丁顯的做法,讓他有很大的回旋的余地。可以慢慢拖著辦。

  不過,江南的混亂也是好好撫平的。畢竟這樣的混亂對誰都不好。

  新秩序是怎么樣的?大家或許沒有共識,但是沒有秩序,誰也不習慣。

  總之,何夕一入南京千頭萬緒,忙得腳不點地。從北京找來很多人才,也從南京挖掘出很多人才,比如黃子澄。

  也算是幫了何夕很大忙。

  只是,何夕也明白,其實這一場戰爭,才是人為制造的,給何夕營造優勢。是朱元璋的余蔭。

  但是而今戰爭的紅利何夕已經吃盡了。變法一派的實力,也變得強大起來。

  在政壇上占據優勢。

  而朱元璋此刻才算是真正的壽終正寢。他對這個世界的安排,已經沒有了。

  剩下的路,對未來設計,就必須何夕自己來做了。沒有人再給何夕更多的提點與安排。給予解決方案了。這一切都是何夕來辦了。

  就這樣。

  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在何夕的畫筆之下。緩緩的暈染開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