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六十五章耿炳文之死
  第一百六十五章耿炳文之死

  瞿能還是很尊重耿炳文這位老將的。畢竟大家都是一個圈里的人物。如果沒有這一場南北之戰,說不定,他瞿能在某些事情上還會求到到耿炳文門下的。

  而今這個情況,耿炳文想要做什么,瞿能大概清楚。

  只是他忽然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嘆息一聲,并沒有說話。示意令身邊的人等一會兒。

  不過一會兒功夫,里面傳出痛哭之聲。

  耿炳文自殺了。

  耿炳文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其實也差不多到油盡燈枯了,即便能熬過去,又能活幾年啊。雖然很多時候人們都說生命是無價的。但是賠償上,老人總是比青壯年賠償少。也是一樣的道理。

  以耿炳文的身份地位,他只要投降,一定能活下去,甚至榮華富貴或許還能保留一部分,但是未來在政治上的處境,一定不會好的。

  到了耿炳文這個年紀,不想接受今后十幾年的憋屈生活了。

  早幾年走,晚幾年走,又有什么區別啊?

  耿炳文死之前有遺言,令身邊的人全部投降。瞿能上前瞻仰了耿炳文的遺容,耿炳文臨死的表情,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讓瞿能不勝唏噓。下令厚葬。

  耿炳文之死,算是關中戰死落下了帷幕。

  耿炳文不在了,再也沒有人維系軍心士氣。南軍在關中的統治徹底崩潰,北軍所過之處,望風而降,甚至幾個騎兵,就能讓一個縣城投降。數千人向幾百人投降。

  簡直如同狂風掃落葉一般。

  在關中地區,也只剩下兩個地方了還在南京手中。第一就是潼關。

  很早的時候,耿炳文擔心潼關的問題,就讓潼關由河南方面管轄。雖然說,潼關是對東側的防御更嚴密一些。但是而今,卻是西側最為危險。

  于是。耿炳文為了以防萬一,還有統一調配的需要,這才讓洛陽管轄。也就是盛庸負責。

  所以即便耿炳文全軍覆沒了也不會有事情。

  只是情況更加岌岌可危了。

  其次就是藍田。

  耿炳文不打沒有把握的戰事,他既然要帶著主力撤退到藍田,很早就在藍田有所布置,因為交通便利,南方來的大量物資都云集在藍田附近。

  再加上藍田已經在秦嶺山腳下了,有地利存在。

  耿炳文原本的布置,足夠抵擋北軍的攻勢。

  雖然說,耿炳文之死,大軍近乎全軍覆沒,但是依然有兩三萬人逃回來藍田,再加上藍田原來的駐兵,足可一戰。

  而且這將士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南逃,而不是北投,就說明他們是南京的死忠。在很多事情上已經與南京方面分割不開了。

  雖然人心浮動,但是想投降的人倒是不多。

  只是有一些人根本不在藍田逗留,直接跑到河南去。好在明軍到底開過未久,軍中還沒有腐化墮落,雖然打了敗仗,折了主將。但是洪武年間積累下來的老將,不知道多少。

  很多人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就很頂用。

  一員名叫楊文老將,也不過是指揮使,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當機立斷,斬殺逃將,代掌諸軍,才算是將局面給穩定下來了。

  一旦局面穩定下來,南軍藍田大營就不是太好打了。

  不過,北軍勝仗越打越多,就越從容不迫。瞿能的選擇也就越多。瞿能一邊派人上奏,請京師派官員來接管地方,一方面與藍田潼關方面對峙。

  另外與漢中方面聯系,希望漢中能出奇兵,順漢水直入襄樊之地。將藍田之敵給包圍下來。

  只是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

  ------

  安邑城中。

  趙庸的臉色很難看。

  看著手中的書信。

  他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說道:“耿炳文真不在了嗎?”

  宋晟的使者說道:“世叔,這一件事情,又怎么能騙人啊。世叔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等上幾日,就知道真假,只是如此一來,大功就不是世叔您的了。”

  以雙方錯綜復雜的關系,找一個對方親密的人來勸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所謂的親密關系,也不過是勸降的敲門磚而已。真正要勸降是要天下形勢的變化,與朝廷手中的籌碼與開價的。

  不過,何夕早就下令,所有勸降都不可能開什么高價格。

  一般來說都是保留原職,將功折罪而已。

  不過,即便何夕在這上面并不積極,但是在形勢越發有利于北京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思也都動搖了。

  其中包括趙庸。

  要讓趙庸動搖并不容易。

  作為韓國公一系推到前線的將領,在朝廷是有人的。他的家人也都在南京。這些人在有利的情況下,都是他的支持。而今卻都是他負擔。

  他投降的話,就要面對家眷處死,還有與韓國公一系的其他將領結仇。

  這種仇不是國仇,而是私仇。

  其實到了這個地步,對于南京能夠堅持多久,山西能夠堅持多久這一件事情,韓國公一系上上下下都有思考,也有議論。

  韓國公一系內部,他們都覺得,在北京不可能有他們的位置,當初殺藍玉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少出力。幾乎不可能被北邊原諒了。

  能堅持就堅持。即便堅持不住了,也要在有統一協調的意見,將來也好互相提攜。

  畢竟,他們當初都是洪武一朝的失意人物,只要失去了權力,此刻重新得到,才會知道權力是多可貴的。

  他們拼命想要保住。

  趙庸投降容易,他一投降,對南京韓國公一系就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這才是問題所在。

  這就很對不起南京的老兄弟們了。

  所以南京韓國公那邊,其實讓他找準時機放棄山西,退入河南,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只是,朱允炆太愛面子,他才不肯下這樣的命令。

  趙庸只能做不能說。

  只是趙庸也要為自己著想。

  如果說趙庸這幾年最大的感覺是什么?

  是老了。

  在洪武年間,他是一點也不覺得老。他被朱元璋壓制的時候,他天天想的都是復起,想的是奪回權力,想得是回到中樞。

  畢竟,四五十歲。作為一個大將,很老嗎?

  他甚至比傅友德要小一些的。

  他當時的感覺,就是傅友德能做到的事情,我趙某人做不到嗎?

  但是這些年,也就三四年的時間。趙庸就就完成了中年到老年的過度。

  或許,人感覺自己老了,很多時候是心態上的老。

  比起徐達臨終之前,還在研究新軍隊的編制與變化,比起耿炳文七十多歲,還完善新防御戰術。趙庸雖然年輕,但是當他發現,自己年輕時候打仗無往而不利的那一套,不管用了。過時了。

  他想學習新戰術,根本學不會。

  只是這些新東西,云里霧里,好像是天書一樣了。不會就是不會,不懂就是不懂。

  趙庸看著自己同時期的將領,或折戟沉沙,或縮在后面不敢出頭。

  洪武年間的心氣也散了。

  很多時候,人的野心是與能力相關的。當趙庸發現,而今他似乎成為一個無能之輩,就好像他年輕時候,在戰場殺取下的那些首級一樣。

  也是很有名的大官,結果什么也不是。

  人一老,就沒有那么多心氣了。

  他固然愛自己的家人與子孫。但是在亂世之中混出來的人內心之中,都是有一股狠勁的。這股狠勁不僅僅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

  畢竟在亂世之中,什么樣的人間慘劇沒有見過,什么樣的場面沒有經歷過,這些人內心之中的道德觀是后世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也就是心太狠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