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九章葉沈的決策
  第一百四十九章葉沈的決策

  朱允炆說道:“馮勝在京師沒有子嗣。”

  此話一出,下面的人誰也說不出來其他話了。

  歸根結底,而今的朱允炆對任何人都不信任了。

  即便是眼前幾個人,按理說乃是他的心腹,但是他也不相信。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非常之人,來力挽狂瀾。這樣的人必須有非常之事權。畢竟如果能以往昔之成法挽回局面,事情也不會發展到了這個地步。

  但是因為之前的事情,朱允炆對任何人都沒有多少信任了。

  宋晟也好,李景隆也好。朱允炆覺得他對這些人不可謂不信任,但是最后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但是不能因為不相信這些人就不用人了。

  各方面急如星火,不管好也罷,壞也罷,都是要安置的。

  朱允炆思來想去,也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安排絕對忠于自己的人。這種如果有能力也就罷,沒有能力也行。無非是自己多操點心。丁顯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二種選擇,就是能拿捏住的人。

  雖然說,很多人做大事的時候,是不顧忌家小的。但是有家小牽制,總是比沒有家小牽制要好一點吧。而且馮勝的女婿不是一般人。

  是周王。

  一旦馮勝在前線生出什么心思來?

  朱允炆是毫無辦法的。

  朱允炆這里理由簡直無懈可擊。

  只是派誰過去啊?

  朱允炆想來想去,說道:“就韓國公吧。”

  韓國公李祺在朝中一支有很大分量,有一群老將支持,作為軍中的反對派,是朱允炆用來制衡傅友德的棋子。只是這個棋子一度沒有用。但依然不能否定李祺的地位。

  之所以用李祺,一方面是因為漢中總兵官,乃是李景隆與韓國公一脈爭奪,然后拿下來了。李景隆做下如此好大事。自然證明了當初韓國公一脈是正確的。

  要加以安撫。

  另外,就是韓國公一脈的崛起,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的。他并不是洪武朝原本的政治結構之中的。也就是說,他們完全是得了朱允炆的恩惠。

  而北京如果贏了,對南京的勢力一定會進行清洗的。

  很多人都要離開權力中心,甚至要進行清算。但是清算到那一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馮勝,即便北京打下來之后,馮勝依然會是大明國公。或許實權會被削掉很多。但是馮家的地位,一定會保留的。

  畢竟,馮勝這么多年,幾乎不參與朝政,將家中子弟早早打發到云南去。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立場。

  這也是朱允炆不想用馮勝的原因。

  而李祺就不一樣了。

  李祺與背后的將領,已經過時了。

  很可憐。

  這些將領不能說不能打仗,如果不能打仗,也不會是開國功臣。奈何大明立國之后,朝廷對于軍隊與將領要求不一樣了。之前那種亂知道打打殺殺,不知道朝廷法度是不行了。

  所以這些人被從權力中樞趕走了。

  歷史上,朱元璋為了以防后患,將這些人都殺了。

  但是而今,他們的下場,并不比讓朱元璋殺了好。

  在他們最自傲的軍事上,他們也過時了。之前好幾個大將在前線折戟沉沙,見辱于無名之輩。將他們開國武勛踩在泥地里摩擦。

  估計,這也是朱元璋最后放過他們的原因,有些人還活著,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死了。

  否則打到了現在,這些將領依舊在京師。一開始是被排擠。后來是很多人發現,這些人只剩下當初的虛名了。

  但區區虛名能有什么用處啊?

  不過,四川多山,更不要說牽扯到從云南將云南軍給撤出來,或許這些將領還能有一點用處。

  而且,一旦北京一統天下,可以預見的是,已經進行的軍事改革,還會進行。甚至更加深入。他們這些人是沒有絲毫地位可言的。韓國公一脈所謂的影響力,對北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也就是說,這些人在南京政權倒下之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未來可言的。

  這也是朱允炆信任他們的原因。

  -------

  就在南京為西北驚變做出調整的時候。黃河之戰,已經到了最后關頭了。

  從孟津到廣武山這數百里河面,葉沈已經摸清楚了。

  甚至可以說是火力偵查,可以渡河的地方,都派人進攻過了。

  最后選擇的地方,不是別的地方。乃是廣武山一線。

  這是葉沈最后的決定。

  之所以選擇這里。

  原因有很多,第一,這里乃是沁水匯入黃河的地方。葉沈在沁水之中造了大量船只,當然了,都是小船。但是大小是相對的。這些船只如果在海上,連小舢板都算不上。但是黃河之中本來就容納不了大船。

  不管怎么說,進攻這里,后方的物資就能源源不斷的通過水運進入前線,有利于前線鏖戰。

  第二,就是制水權的爭奪。

  黃河其實到了廣武山以東,就變成了地上懸河。而且黃河在廣武山以西,河道并不是太寬的。特別是在孟津等地,在枯水期,河道也不過一兩里寬,其中還有大量的灘涂與沙洲。

  也就說,只要拿下廣武山,就能將廣武山以西黃河河道納入掌控之中。而北軍的物資,可以從沁水轉運黃河一線。

  也就是黃河洛陽段水道,就為北軍所有了,這在戰略上有太大的優勢了。

  第三,也是黃河的地理因素。

  從廣武山以東,作為地上懸河,葉沈是不敢在這里用兵的。畢竟,黃河一扒開,多少勝利果實都沒有了。

  這一是后世修鐵路的時候想法差不多,后世京廣鐵路修建的第一座鐵路橋,就在廣武山附近。就是這樣考慮的。而且葉沈雖然攻洛陽的。但是葉沈用心其實并不在洛陽。

  攻洛陽是為了什么?

  為了兩軍會師,絕山西之心。

  但是在葉沈看來,屬于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勝負之數,根本不在一城一地,而在南軍的主力,只要拿下南軍主力,天下傳檄可定。好吧,就算不能傳檄可定,剩下的邊邊角角也好打多了。

  所以,用兵洛陽,是北京的決策。

  畢竟好看嗎?

  兩軍會師,鉗形攻勢。兵力優勢,這都是糊弄上面的人。但是葉沈的心思很簡單,一子雙征。你如果不來救援,那么我老老實實的打洛陽,反正洛陽一下,潼關不守,山西孤懸。形勢有利于我。

  但是他這些年一支在琢磨傅友德。他不覺得傅友德能承受這樣的局面。

  傅友德一定會想到力挽狂瀾的。

  傅友德有幾個選擇,第一圍魏救趙。北上攻北京,一路破軍殺將,打到北京城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不大可能實現。畢竟,之前南軍全盛的時候都不行。而今就行了嗎?

  第二,就是參與洛陽之戰。

  救援洛陽,穩定住他們的黃河防線。

  但是怎么來救援啊?

  不可能走黃河水運。

  畢竟,黃河太不穩定了。是相當的隱患。別的不說,葉沈狠下心來,在傅友德大軍在黃河之中的時候,決河放水,讓傅友德大軍連人帶船擱淺到黃河里,那就是難看多了。

  至于,其他方向來救援洛陽,根本不用多說了。

  畢竟洛陽在歷史上打過太多的戰事了,從東邊救援洛陽的路線,或者說進攻洛陽的路線,根本不用說。無非是虎牢關而已。

  這里有太多的名場面了。

  而廣武山與虎牢關相距不遠。只要廣武山在手,葉沈能讓傅友德過來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