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崩潰
  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的被動

  當黃河北邊的百姓知道了黃河南邊百姓的日子,他們還會想要讓南軍過來嗎?更不要說,北京朝廷對這一件事情自然是加大宣傳。北方百姓無須知道,其中復雜的經濟運動。

  對他們的宣傳很直白。那就是南邊如何打過來,他們就會用廢紙一樣的新鈔來換你們的所有。

  百姓們自然不樂意了。

  再加上,這幾年工業的發展,其實對整個北京下轄的所有地區都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山東北部這一片。因為山東原本就是棉花種植要地。而北京紡織業發展,棉花價格飛漲,甚至讓印度棉花都到了北京,對于山東棉花,更是引起了一場戰爭。

  所以,不用何夕推廣,老百姓都自發地種植棉花。甚至與當地官員斗智斗勇。

  無他,何夕也是要確保北京的糧食紅線。畢竟,即便能從海外輸入糧食,在何夕看來,北京朝廷的糧食儲備還是很危險的。否則也不至于每年都要投入大價錢來維持糧價。

  如果地方都種棉花,維系糧食價格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最后,河北原本來府縣種植的不多,不是不愿意,而是朝廷管得嚴。而山東都管得松了。畢竟是前線,民心比糧食重要。總不能因為這一件事情,動作太狠,讓當地百姓投了南邊。

  這就得不償失了。

  一句話,河北屬于腹地了。沒有統戰價值。而山東屬于前線有統戰價值。而今也有了效果。

  他們的棉花都是賣給北京的工廠。一旦南軍打過來,他們可不覺得,南軍那邊會用北京的價格來買棉花。為了保證自己的棉花,無數山東大漢,自發地購置火器。修建自己寨墻。聽朝廷的命令。

  雖然這樣做,可能有后患。但是何夕還是放開了對火銃等軍械的管控。

  畢竟,何夕對百姓的要求不一樣。

  何夕想讓未來大明百姓參與到大航海時代,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生根發芽,就必須有一個培育的過程。而原本的大明朝廷需要的僅僅是一些安分守己,愿意為朝廷納糧的。欺負了也不敢反抗的順民。

  而這些順民承擔不起,何夕想要的事情。

  當然了,這也是為北京發達的軍火產業找市場與效果。畢竟,生產的武器越多,朝廷武器的成本就越低。所有軍工廠都是朝廷的。賺的錢本質上都是軍費。

  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傅友德而今的被動。

  手握南軍最精銳大軍的傅友德,在濟南府似乎沒有什么動靜。

  從去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傅友德向后方要的物資,連一半都沒有籌齊。其實如果僅僅是沒有籌齊,直接傅友德并不是不能進攻的。只要后面的物資能跟得上就行了。

  只是他卻知道一個令人絕望的消息。

  負責后勤的齊德親自給他寫信告訴他。后面的物資,他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送上來,他請傅友德,為國家著想,共度時艱。

  傅友德看了這封書信,當時就想殺人。

  他第一次感覺到為什么漢初第一功臣是蕭何。太有道理了。什么共度時艱,簡直是癡人說夢。他能勉為其難,下面的士卒能嗎?即便下面的士卒能,但是火藥能嗎?

  沒有火藥,或者打到一半沒有火藥了。讓下面拿著燒火棍去打仗啊?

  那個時候北邊的人,可不會體諒國家的難處。

  但是傅友德能有什么辦法啊?

  他殺人能變出來后勤物資嗎?維持十幾萬北伐的軍需物資,簡直是如山如海。傅友德的家產全部砸進去,也撐不住的。

  于是,原本想要先發制人的進攻擱置了。

  傅友德本質上還是想完成原來的計劃。他想給后方一些事情,讓后方將物資送上來。但是多拖延了一段時間,也沒有什么效果,雖然徐州鐵廠已經開始生產了。每天生產出來的火器直接送入軍營之中。但是杯水車薪。

  而且長江口的戰事,也影響到這里。

  讓傅友德明白,他想等后勤充足的情況下,與北軍交戰,已經不可能了。

  雖然南京方面給傅友德決斷權,也就是傅友德想怎么打都可以。但是實際上,傅友德那里有許多選擇。根本就沒有選擇。

  傅友德本人想北上,因為他知道,坐守遲早是守不住的。而今即便能守住又如何?將來一定會出問題的。所以要進攻,要掌握戰略主動權。

  即便進攻或許會遭遇失敗,但是傅友德本人是有信心全身而退的。

  有損失也損失不大。

  但是只要能打斷北軍進攻的攻勢。就足夠了。

  否則守的時間長了。上上下下的軍心士氣就非常不堪了。

  南軍就沒有未來了。

  但是傅友德手中籌碼,根本不夠。

  北邊是怎么樣的銅墻鐵壁。

  傅友德自然是知道的。

  傅友德之所以要大量后勤物資才要動手,就是知道,必然要用火力將這些地方給一一敲掉。否則難以寸進,就好像北軍在陜西打得一樣。

  如果沒有足夠的火藥,在擊破重重防御之后,遇見北軍主力,也就沒有再戰之力了。

  畢竟,火器時代,士卒僅僅是移動的載體,火藥才是作戰的底氣。

  而不北上,傅友德就必須西進了。

  去支援洛陽戰場。

  但是傅友德很清楚,他一離開,山東戰場必然引來北軍的反攻。即便留下人鎮守,但是很多地方都要失守。更重要的是,哈刺不花南下的趨勢難以抵擋。

  甚至他覺得最壞的結果,就是哈刺不花的水師與方乘風的水師匯合打通,沿岸所有港口。北軍甚至能夠沿著海岸線直接進入長江。

  那問題可就大了。

  只是,北軍的海上優勢要比南軍大太多了。

  他甚至覺得,他即便不西進,維持而今的均勢,也很難。

  畢竟陸軍再厲害,也跑不到海上去。

  更何況一旦他西進了,代表整條防線上,南軍都處于被動之中,再也沒有其他機動兵力。后方兵力也因為長江上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北上了。

  到底該何去何從,讓傅友德很是難以決斷。

  傅友德思來想去,還是要等一等。

  具體等什么?

  傅友德也不知道,他在等變數。

  才能決定進一步戰略。

  關中陷入烽火之中,固然問題很多,看上去很兇險,但是傅友德還是相信耿炳文的能力的。倒不是相信耿炳文能守住西北。而是相信耿炳文最少能夠守住潼關。

  防御西線。

  耿炳文提出的秦嶺,潼關,黃河防線,傅友德自然是知道的。

  他很不愿意將來的形勢到這一步,但局勢已經向這一步發展了。傅友德也沒有其他辦法。

  領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承認現實。有多少兵打多少仗,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這一戰北方來勢洶洶,不可能沒有任何損失。而西北地區已經成為雞肋了。單純從軍事上來說,西北的投入產出比也太低了。投入西北三分物資,只能產出山東戰場一份的效果。

  如果朝廷財大氣粗也就罷了。

  而今南京朝廷簡直要斷氣了。既然維持不住了,西北放棄也不是不行。只是主動放棄太過弱勢,會損失人心的。所以耿炳文放棄西北,將兵力收縮到關中地區。背靠秦嶺與潼關與敵人拉鋸,也就相當不錯了。

  至于山西,傅友德自然不想放棄,但也必須接受現實。如果在確保山西與確保洛陽之間做選擇,傅友德選擇洛陽。而不是山西。

  山西能保則保,不能保也就罷了。但是秦嶺潼關黃河防線,卻是絕對不能有失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