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二十章財政缺口到底有多大
  第一百二十章財政缺口到底有多大

  在噼里啪啦的算盤聲中。

  何夕,楊士奇,姚廣孝,楊震等核心人物,正在等結果。

  忽然,聽見外面算盤聲一停。

  立即有人送來一個單子。

  何夕拿過來掃了一眼,閉上眼睛靠在太師椅上,說道:“看看吧。”

  楊士奇眉頭一皺,遞給姚廣孝,姚廣孝倒是臉色不變。楊震一看,手都在顫抖。他先忍不住了。說道:“大人,五億最少五億元。這什么概念,就是拿下南京之后,這也是朝廷五年歲入。而且朝廷也不可能每年一點錢都不花,我估計最少要還十年。這還是建立在朝廷不大興土木的前提之下。而且,大人,錢最近是越發不值錢了。時間長了,我怕有問題。”

  楊士奇說道:“物價暫時問題不大。糧價給定死。有南洋糧食,朝廷時時刻刻關注糧價。而今河北遼東產糧也不少。足以自給自足。只是財政上有所補貼。而今鐵價,煤炭,紙張,木頭,等價格都沒有升。其他價格下官并沒有怎么管控。漲得最多的是棉花。布匹相對而言漲的兵不多。”

  物價貶值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何夕的貨幣發現太多了。

  即便有海外市場分擔。但物價依舊上來了。不過,凡是工業品,因為擴大生產了。所以沒有漲價,即便有,也不多。但是一些不能工業生產的產品。就不是這個價格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北京房價。

  不客氣的說,而今北京順天府單單征收房租都富得流油,何夕在北京的房產,都要快沖上百萬之具了。當然了,何夕的房產在北京是地段最好的。與紫禁城有一墻之隔。

  周圍都是達官顯貴。即便是放眼天下也是一等一的。

  但問題是,不管再好。這大明天下何曾有過百萬元級別的豪宅啊。何夕經營的時候,也不過花了萬余兩而已。

  棉花的問題很嚴重,這也是何夕早有預見的。山東之戰,本身就有爭奪棉花產地的想法,不過,因為戰事的原因,山東棉花大規模減產。而機械織布。要比人工便宜太多了。而北京有太多吃工錢的人。他們都要買布的需要。所以凡是布匹織出來,就不會發愁銷路。這種情況下,才回出現布匹沒有漲多,而棉花漲了很多的情況。

  甚至極端的情況下,還一度有棉花與布匹價格倒掛的情況。

  畢竟開了紡織廠這么多成本,如果讓下面人停工,損失更大。有時候只能咬著牙堅持。

  當然了,這里面也有南京紡織業的沖擊。

  不得不承認,江南地區天然適合紡織業。北方不能說不適合,只能說沒有南方適合。

  可以總結一下,除卻工業上大宗商品與糧食之外,其他都在漲價。不過,正因為工業上產量,將這種漲價,更多壓迫到了其他領域,房子是其一,字畫,古董,等奢侈品之中。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種浪潮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夜深人靜的時候,何夕也在思考,北京的經濟會不會比南京先崩潰。但是他思來想去,覺得不會。無他,北京的經濟有很多地方可以轉嫁。南洋,東洋,西域。而且,北京的工業產能才是何夕這樣做的信心所在。

  至于貨幣貶值。何夕也沒有辦法。

  要知道,而今人民幣的一元,本身就對應著冤大頭一元,也就是西班牙銀幣一枚。七錢銀子。可以當一兩用,看看古代一兩,與后世一元相差多大。就知道,當工業化開始之后,貨幣貶值似乎不可避免了。

  即便不打仗,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的。

  畢竟,生產了這么多商品,不投發足夠的貨幣,就會發生錢荒。而錢荒也就是通貨緊縮,在宋代已經反復出現了,并不是什么好現象。

  而適當通過膨脹,比通貨緊縮要好的多。

  只是如何讓適當通貨膨脹,不演變成為惡行通貨膨脹,就是何夕所擔心的事情了。

  “大人,以我之見。五億太少了。最少發十億。”姚廣孝語出驚人。

  楊士奇愣住了,說道:“姚先生,你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這五億元我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籌借了。你還十億,我甚至不知道市面上有沒有這么快多錢。放出去這么多錢,又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搞不好會出大事的。”

  何夕也皺眉。

  三億元,單單國債或許可以解決。但是五億元,就由壓力了。更不要說十億元。那是一下子借大明朝廷十年的財政收入啊。

  何夕倒不是擔心還不了,他是擔心大放水會遇見的各種問題,通貨膨脹,能不能控制得住?

  姚廣孝說道:“大人,我不懂財政上的事情。這到底借多少錢,我也確定不了一個數字。但是我要說的是,越多越好。越多大人在戰后的局面就越穩定。越多天下人就越依仗大人,大人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而今有些事情,不能不考慮一下了。”

  何夕頓時明白了姚廣孝的想法。

  姚廣孝是給何夕加籌碼。

  何夕其實也是有憂慮的。天下人都是好逸惡勞的。而儒家體系偏偏是一套靜態的茍且的體系。儒家體系之中的朝廷事務是非常少的。而在何夕變法之后的大明朝廷,那簡直忙得要死。

  單單中樞就擴大了十幾倍。在大明朝,文官總共有一萬多人。而在何夕這里,單單中樞二十多個部,還有各種機構加起來的官員,就有一萬多人。這里說的還是官。何夕將大量吏員納入官員之中。也打通了吏員到官員的通道。但是吏員的數量還在官員之上,也就是說如果統計吏員數字,估計還要翻一番。

  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很多人都很憂慮的。

  很多人其實并不想要這樣的朝廷,這不是他們心目中的朝廷。事情太多,他們所想的大老爺們不一樣。

  何夕努力想建立一套公務員體系,來代替封建官僚體系。但是很遺憾,何夕這一套體系之中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即便如此,已經有很多人看何夕不爽了。

  而今不過是戰爭壓制了這些異樣的聲音。

  當不打仗的時候,這些聲音一定會響起來的。

  姚廣孝覺得何夕需要一些籌碼,讓其他人不敢動。在他看來,債務就是籌碼。

  大明王朝在理財思想上,很傳統。如果不是何夕在,國債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行得通。即便而今行得通了。也被當做臨時的權宜之計。不可能不還的。而且要盡快還。

  雖然何夕不覺得十幾億債務算什么?

  且不說,只要工業革命擴展到全國去,統合全國生產與市場之后,大明商稅會增長到什么地步,單單說貨幣貶值這一件事情,即便加上國債的利息,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甚至何夕都不知道,這些人能不能跑贏通脹。

  但是別人可沒有何夕這個信心。

  一想到代替何夕成為首輔,就要代替何夕去還這十幾億的債務。估計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的。即便是朱雄英也要考慮一下,誰能代替何夕做成這樣的事情。最少能給何夕爭取數年的時候,壓制朱雄英與何夕之間的矛盾。

  但也僅僅能壓制而已。

  姚廣孝心中暗道:“我的大人,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即便這樣做了,也僅僅只能壓制你們之間的矛盾而已。將來總是會爆發的。難道真的想功成身退嗎?”

  對于這一件事情,姚廣孝沒有問。但是他不太相信何夕這個承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