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一十章梅殷的想法
  第一百一十章梅殷的想法

  寧夏,蘭州,臨洮,包括了后世寧夏省,已經甘肅大部分地方。河西走廊,原本陜西行都司地區而今雖然在燕王手中。

  但是燕王已經在陸陸續續撤軍了。

  當然了,陜西行都司地區的降軍,大概有數萬都被燕王給拉走。拉到了西域了。

  將來派人接手就行了。

  這里原本就很荒涼,而今看來更加荒涼了。

  只需派幾千士卒,就鬧不出什么事情來。

  寧夏之后,原本寧夏一帶,大軍云集就北軍十萬有余,也不可能鬧出事情來。

  但是蘭州,臨洮這些地方,只有北軍兩個團兵力,再加上何夕的護衛數千。總共一萬多人,其余的都是降兵。本來寧夏大軍要進入的。但是蕭關一戰后,這些軍隊都停在固原了。

  牽制蕭關敵軍。

  這兩三個府的地方,一片混亂。零零種種各方面的人馬,大概有十幾萬之多。

  這里面什么成分都有,有響應梅殷起兵的,想投機搏一個功名富貴的。有起兵勤王支持南京朝廷的。有各地土司兵趁火打劫,有土匪亂來的。有打仗打敗的敗兵,變成了流寇土匪的。

  總之,一個亂字,不足以形容。

  這其實才是真正戰亂。

  就軍紀而言,這些亂兵才是沒有底線到了極致。

  而黃河兩岸的大戰,因為雙方都是精兵,雖然打得很慘烈,但實際上百姓受到的波折卻是最少的。無他,對于精兵來說,保持軍紀是最基本的。而將領的統率能力都很強,即便是失敗也可能不會讓軍隊處于無組織的情況下,因為這種情況太危險了。

  一旦軍隊處于這種情況下,數萬大軍,被數百上千軍隊追著跑都有可能。

  而精兵意味著,即便一些軍隊打亂了,他們追求的是歸隊。因為他們知道,在戰場上只要抱團,生存的可能性才高。

  甚至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投降,抱團投降,待遇也能高一些。

  所以很少出現亂兵劫掠地方情況。

  即便有些有組織的暴行,也是令人發指的,但再壞的秩序,也好過無秩序。有組織的暴行,還存在某種目的性。而這種無組織的暴行,才是將人性之惡完全發揮出來。

  而現在這些地方,就承受這樣的情況。

  何夕召見蘭州大小官員,以梅殷為首。

  何夕說道:“這種情況決計不能繼續下去,一定馬上結束。梅兄你有什么辦法?”

  梅殷說道:“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重建官府,任命官員,招降納叛,找幾個惡賊,殺雞儆猴。讓下面人收心。其他的事情徐徐圖之。”

  何夕說道:“具體該怎么做?”

  梅殷說道:“下官以為當將榆林,寧夏,固原,蘭州,臨洮,鞏昌等地合并為一省,派官員主政,至于下面官員,凡是投降的官員,都可以按原職留任,而如果各路降軍,如果愿意交出兵馬可以調為文官,蘭州,臨洮等地,當以本地人為主,或者從寧夏,固原,榆林等地調入官員也可以。而寧夏等地,可以從北京調一些官員。等將來再徐徐調整。”

  何夕沉思片刻,就覺得梅殷這個辦法可行。

  用本地人當官,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最大的好處,就是很快地解決了本地的混亂。

  這才是最重要的。

  西北地區本來就地廣人稀,胡漢混雜。這種混亂時間長了,會大傷元氣的。

  何夕才不愿意朱元璋用了幾十年才培養出的元氣,被自己霍霍掉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混亂的事情長了。很有可能讓南軍發現機會反攻。

  無他,關中通向這些地方大道,不僅僅是蕭關道,還有大散關,而且這些地方不僅僅與關中相鄰,還與漢中,四川相接。

  雖然道路也很艱難,但也不至于不能行軍。

  不將秩序理順,很有可能,本來吃到手的地盤,就會被別人給吞并了。

  至于其他問題,比如本地人坐大抱團。這些問題在這兩個大問題面前,都不重要。

  將來想要解決也是很容易的。

  而且,梅殷的安排之中,也有一層戰略方面的安排,合并為省。本地人為官,這就暗示在臨洮等地,不會大規模用兵,而寧夏榆林固原,卻要用北京的人過來。

  就是因為,前線打仗不能有意外,一旦出錯很有可能讓數十萬大軍功敗垂成,甚至全軍覆沒。故而這些地方官不能不謹慎。但是臨洮等地不用兵,就可以放松一些。不用那么在意。

  得失不用很在意。

  因為這里是一個次要戰場。

  這也是何夕最看重的地方。

  這種對全局的透徹了解,是很多人所部具備的能力。

  何夕說道:“不錯,正合我意,只是不知道梅兄,愿意不愿意當這個巡撫。為陛下鎮守此地?”

  正因為這里并不重要。甚至臨洮府以南的土地,真要是丟失了。何夕也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之所以爭奪關中,其實也是為了迂回進攻中原。

  更不要耗費兵力投放在這里,畢竟這里距離北京太遠了。大軍后勤難以維持。新軍在這里作戰有很多問題,就好像寧夏之戰,一戰下去,打空了軍中大半火藥儲備。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后勤空缺,在十天半個月之內,軍中火藥儲存量在警戒線之下。

  在這里打仗,恐怕比寧夏打仗的問題更嚴重。

  何夕決定就是在建立行省之后,這塊區域的作戰,主要是當地軍隊為主。只要不大崩潰,影響關中作戰就行了。但是也要擔心藩鎮化。

  何夕就想到了梅殷。

  梅殷到底與其他人不一樣。倒不是說何夕信任梅殷。覺得梅殷不會攬權。而是何夕知道梅殷作為朱元璋的駙馬,志向遠大,決計不僅僅是想要區區一個藩鎮,他是想要在中樞有一個位置。

  將來用中樞的位置來換梅殷在這里的權威,梅殷決計會高高興興地上任,甚至自己親自將想要藩鎮化的地方勢力清理干凈。

  雖然這種清理,并非殺戮,很有可能安排在其他方面當官。決計不會因為這里的事情,反而牽連到自己在京師的前程。

  其實唐代節度使也是這樣的。

  出將入相,想在中樞有大權,自然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自己來處理自己的班底,有影響力,但不可能出現藩鎮。奈何李林甫絕了邊將出將入相之途,再加上重用胡將,少用漢將,最后演變成安史之亂。

  這固然不是全部的原因,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只要翻開歷史,很多事情都足以借鑒。

  再加上梅殷在當地時間很長,這片地方的影響力很大,梅殷本人也文武雙全,何夕也不指望他能夠帶領大軍,破大散關入關中,或者南下漢中,蜀中,只要維系當地統治不崩盤。

  少向朝廷要錢就足夠了。

  畢竟,皇帝家里也沒有余糧。

  一開戰,各方面都要錢,之前的國債都花得差不多了。

  只是何夕的心思是何夕的心思。梅殷卻未必是這個想法。

  梅殷想法很多,總體上來說,他有兩點擔心,第一,那就是他擔心少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很清楚在南北之戰中,有很多勛貴冒頭,這些人會如當初的開國功臣一樣,奠定了今后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政治格局。他不想失去這個機會。

  第二,梅殷在朝廷之中沒有是盟友。他很擔心,他即便在這里建功立業,在京師也不會有人知道。

  朝中有人好做官,反之也是一樣的。朝中沒有人做外官是非常被動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