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零一章燕選官
  第一百零一章燕選官

  不過,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與燕王談。

  何夕是萬萬不肯讓燕王從甘肅分一杯羹。

  但是現實卻是何夕必須尊重燕王。尊重燕王手中的兵力。燕王在面對帖木兒的壓力下,還是能夠抽調一些兵馬地。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而今即便北京拿下西北之后,就會在這里駐守大量兵馬嗎?

  不,不會的。

  北京最重要的對手,還是南京。總計十三個軍的禁軍,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各式武裝,但是對應南京,還是有一點捉襟見肘。

  在打仗的時候,軍隊從來不嫌多的。

  就整體戰略而言,甘肅根本不可能部署重兵,面對燕王的兵力優勢,還是要有一些妥協了。

  何夕沉思片刻,給燕王開出了條件。

  第一,加大燕王特別經費。甚至何夕可以為燕王發行燕王公債。

  第二,給燕王在甘肅地區特別人事權。何夕效仿后世經驗,在蘭州以西的所有官員都轉為燕選官。也就是雖然是大明官員,但是任命在燕王手中,甚至將來燕王需要,這些人可以到燕國任職。

  這樣對燕王有兩個好處。

  第一,給燕王開發大明人才庫。

  燕王手中非常缺少人才。特別是文官人才。即便天下分崩為二,大部分文官都沒有想過去藩屬國。而北京方面,雖然建立了很多大學,但是北京人才,還沒有到過剩的地步。

  大部分人才都會在朝廷,還有軍隊之中找到位置。

  燕王這里能打仗的人非常多,但是能治理地方的人才很少。

  但是,燕王從大明選拔一些人才放在甘肅等地,人事權在燕王手中,燕王在甘肅做什么事情,就很容易得到支持。其次,將來這些人也很容易被燕王拉攏。原因很簡單,他們身上打上了燕王標簽,不去燕國,在大明很容易打入另冊。

  第二,也是很容易收回這一項權力。

  僅僅是人事權而已。雖然這一項人事權,其實是默許了燕國在甘肅的很多特權。但是這些特權卻是灰色地帶,大明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一點,將來收回這一項人事權。將這些東西也都一并取消了。

  何夕派人將這一些內容告訴燕王。他能做的也只有等消息了。

  隨即何夕內心之中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是要去西北一趟。

  原因也很簡單。

  西北方面將有大突破,干系很多事情,如果做到的話。甚至能讓西北地區只給南京留一個關中。兵鋒越過隴西碰一碰四川。

  如果做不好。很容易成為一鍋夾生飯。

  這里面不僅僅是軍事問題,如果單單是軍事問題,何夕也不會想過去,因為軍事問題上,前線的將領很容易做好。但是其余問題就不一樣了。

  不是前線將領不能做好,能做好,也不能讓他們去做。瞿能的權力就太大了。

  要么派一位大臣,代表朝廷全權去西北處置。要么何夕去一趟。

  不過這要看中樞的情況,也與朱雄英的心思有關系。

  -------

  “啪”朱允炆將手中的瓷器,砸在地面之上,厲聲對丁顯說道:“朕將天下大事托付給先生,先生就是這樣回報朕的。”

  丁顯一言不發,跪在地面上,只是磕頭而已。

  齊德卻開口了。說道:“陛下,臣罪該萬死。”

  本來朱允炆是召見丁顯的。但是丁顯卻將齊德給叫過來了。就因為丁顯知道西北戰事,朱允炆一定會大怒的。

  原因很簡單。

  榆林之戰,對于雙方都不是一場意外的戰事。北京籌備這一場大戰,籌備了一年有余。而南京方面何曾不是。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各方面運輸到西北地區。

  否則在榆林城中維系十幾萬大軍,乃至大量的糧食,火藥等物資。是怎么運輸到前線了。

  榆林城中的銅墻鐵壁,絲毫不弱于濟南城。甚至濟南城的城防也不過是這個樣子了。

  所以,榆林之戰,很有可能是未來濟南戰役的預演。

  這才是朱允炆最驚怒的原因。

  其實,朱允炆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丁顯的責任不大。

  丁顯雖然是內閣首輔,但是軍事上的事情,丁顯參與的并不多。原因很簡單,朱允炆將丁顯抬上來是為了解決后勤問題,對軍事上并不指望丁顯能做什么。

  而今丁顯做得也很不錯。

  朱允炆不是不知道超發貨幣有問題,畢竟寶鈔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只是他更知道,而今打不贏他會有什么下場。

  只要能打贏,即便寶鈔貶值又怎么樣?天下在手。

  而且丁顯還興辦工業,江寧工業區的賦稅也成為朝廷一項重要收入。

  有了錢,各方面工作的展開,前線軍需供應都跟上來了。這都是丁顯的功勞。

  前線的事情與丁顯沒有太多的關系。但是朱允炆實在忍不住驚怒。

  而丁顯也明白這一點,他才將齊德拉過來。軍需生產丁顯負責一些,但是為前線調配軍需,甚至一些兵力調度都是齊德的事情。

  齊德這個人,他為人不允許讓別人為自己背鍋的。而且齊德也覺得,這一件事情上上下下都沒有什么大問題。純粹是實力的問題。

  這也是南京上下最不想承認的一個點。

  打仗打到現在,明明他們才是正統。北京不過一隅之地,偏偏是北京壓著南京打。

  朱允炆冷笑一聲說道:“罪該萬死就夠了嗎?”

  齊德說道:“自然不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臣有一個想法。挽回西北局面。”

  朱允炆收斂脾氣,說道:“說。”

  齊德說道:“修建鐵路。只要修建鐵路才能減少前線耗損。將更多的物資送上前線。哪怕不用火車,用馬拉車,也能減輕很多損耗。”

  丁顯聽了齊德的話,心中有些猶豫。他其實并不是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只是他更清楚一件事情,而今所有向前線道路都在運輸輜重。

  現在修建鐵路,就要面對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耗損。對而今南京朝廷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不過,丁顯很快就看到了朱允炆神色微微變化。他心中明白朱允炆心動了。他立即有了決斷。說道:“其實,臣也有這個想法,而今太平鐵廠已經有余力生產鐵軌。只是蒸汽機還在仿制之中。不過請陛下放心,蒸汽機遲早會仿制好的。先行修建鐵路也是可以的。”

  “臣想來有兩條鐵路,一是方城鐵路。另外一是藍田鐵路。這兩條鐵路都是從南陽開始,一路從方城連通白河越過方城山與淮水相連。另外一個就是連接丹水與關中水運的鐵路。有這兩條鐵路在。大量物資就可以從長江,漢水,源源不斷地到關中與黃河一線。”

  不得不承認丁顯的才華。

  丁顯在此之前根本沒有多想。但是臨時急智,就想出了這兩個方案,來附和朱允炆。

  而這兩個方案都不是空穴來風。

  他分別是有原型的。

  方城鐵路,其實就是北宋時期的京襄運河工程,但是最后因為地質原因,最后放棄了。而藍田鐵路就是唐代的丹江通京運河,是準備連通漢江流域與關中水域的工程。從而讓江南的物資能夠繞過三門,源源不斷地進入關中地區。同樣工程浩大,但是最后也失敗了。

  丁顯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運河這東西,其實比鐵路的要求還多。

  要求水源,流域,還有坡度,比鐵路要多太多了。鐵路遇見高度差太大的情況下,還有很多解決辦法,而運河只能用船閘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