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三章南京見招拆招
  第五十三章南京見招拆招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從各地奔赴南京,將北京大軍西出稟報南京。

  只是不用他們稟報,朱允炆已經知道了。

  錦衣衛只是內部混亂,很多事情理不順。并沒有完全癱瘓。這種最簡單的情報工作,還是能夠做好的。

  朱允炆聽到消息之后,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并專門派人請在前線的傅友德發表意見。

  只是,陽謀之所以是陽謀,就是很多事情即便都能看明白,也沒有辦法破解。

  雖然說,因為軍事改革的原因,南軍或許打不過北軍,但是最上層將才,卻不乏明白人。誰不知道,關中于關東,有高屋建瓴之勢,關中不保,則山西難以為我所有。

  山西一去,區區黃河,難當北方兵鋒。

  戰略形態惡劣到了極點。

  到了那個時候,就不要想反攻了。能南北朝就不錯了。

  但是南北朝分立,不僅僅朱允炆決計不能接受。即便是這些大臣之中任何一位,都是難以接受的。

  只是面對這樣的情況,誰也說出上來好辦法。

  要在西北用兵,就必須給西北調兵,但是西北凋敝,本地產出不多。陜西凋敝已久,不是一年兩年,不客氣的時候,北宋時候西北用兵,用陜西本地產出,從來不可能供應大軍的。必須從外地調糧食。

  而今也是如此。當初北伐盡收西北之民,安置于關中。不過二百萬老弱。即便加上關中百姓,也不過幾百萬口。如何能支撐起大軍征伐。

  也就是在西北用兵。不僅僅要派兵,運輜重,甚至連運輜重的民夫也必須其他地方調用。而這些運輜重的民夫的口糧,也必須從外地運,如此一來,開支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估計動用數百萬人,才能供應前線幾十萬人大戰。而如此一來,不僅僅陜西民力全部用在戰爭之上,連臨近省份的民力也要透支。不要說征收賦稅了。

  不引起民變就好了。

  但是不這樣做?放棄陜西更不可能。

  “陛下,”韓國公說道:“陜西不能有失,而今要做的就是往西北調兵遣將。以備不測。”

  “陛下,”方孝孺說道:“何賊用心險惡,現在要做的,就是保住西北,等將來再做計較,臣請陛下下令,調四川都司兵馬北上,并令蜀中之糧不用運到京師,直接運入關中,并派遣戶部大臣,調配西南民力支持關中。”

  朱允炆呼吸有一些急促。他也知道,韓國公李祺與方孝孺的辦法,其實都是見招拆招而已。

  明知道,跟著何夕的節奏走,這其中必然有問題,但是奈何,不接招問題更大。

  不接招的話,戰線直接推到秦嶺一線,對南京來說更加不可接受。

  朱允炆說道:“準。”

  韓國公李祺說道:“陛下,西北軍事而今陜西都指揮使宋晟主持。宋晟老將,可以托大任,只是西北兵力單薄,分在西寧,甘肅,寧夏,陜西各地,又有一部跟隨耿炳文進入山西,此刻如果北賊大兵入,恐不能敵,臣請令耿炳文出雁門攻大同,絕賊西路,則陜西可安。”

  “韓國公,”齊德說道:“賊人這一次西進,醞釀大半年,開春之后,大張旗鼓,宣告天下,不符合用兵之道,其中必有詐。下官以為,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在山西。就是誘長興侯出兵。”

  “韓國公此言,正是中賊人之計。”

  韓國公說道:“那又如何?”

  齊德一愣,不知道韓國公如此說。韓國公說道:“齊大人,到底是文人,并不知道,戰場的勝負,總就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長興侯在山西這么長的時間,難道不是為了擊賊。而今難道不是戰機,而且即便長興侯戰敗,也能拖延時間,山西是丟不了的。也能給陜西更多準備時間。”

  “朝廷局面危急,不得不有所取舍。”

  “請陛下明鑒。”

  朱允炆有些煩躁,他來之前,也看過陜西軍情,可以說開戰以來,陜西都司多次調兵入山西。不敢說抽空了。但是關隴之地,的確是兵力空虛。整個西北之地,也就甘肅寧夏榆林等邊塞兵力充足。

  除此之外,兵力都很少。

  即便邊境線上,兵力充沛,但也是相對而言的。畢竟這一條延綿千里的邊境線。擺上幾十萬人馬都不嫌多。而今能有十幾萬就不錯了。

  很難抵擋對方的進攻。

  朱允炆說道:“準了。今天就到這里了。丁先生留下。”

  其他人都走。只有丁顯留了下來。

  朱允炆說道:“丁顯今日為什么不說話?”

  丁顯說道:“陛下,臣在想一件事情。”

  朱允炆說道:“什么事情?”

  丁顯說道:“從北京到西北路途也遙遠,問題難道少嗎?在不解決山西之前,北京有什么自信在陜西長期作戰,與我們耗下去?”

  朱允炆一愣,他細細想想,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者他從大臣那么直接得到的就是結論。想想也是,從四川到陜西,從河南到陜西,好歹有成熟的官道,這些官道好多都不是大明修,乃是漢唐開辟,一代代修繕的道路。

  這道路放在后世,與尋常鄉道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從北京進攻陜西,一路上很多地方根本就是無人區。如果按照南京這邊后勤邏輯,北京估計也要征召百萬之眾,步步為營。保持后勤線,才能供應大軍在前線作戰。

  就好像明成祖北伐一般,近百萬民夫負責后勤,幾十里就一個營地,才支持幾萬騎兵在草原深處征戰。

  消耗太大了。

  朱允炆說道:“北賊何敢如此?”

  丁顯說道:“正是鐵路。”

  朱允炆說道:“鐵路?”

  作為皇帝,朱允炆的工作很滿的。他雖然比不上朱元璋勤政,但也不差。但是天下之間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一個人要處理完,根本不可能,一定要有側重。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也是大臣們糊弄皇帝常用的手法。

  皇帝面對奏折海,很多時候,就是下面人要他看什么,就能看什么。

  不要忘記方孝孺是什么出身。即便方孝孺不做什么手腳,但是方孝孺手下的人就不會做什么手腳了。

  鐵路好不好?

  鐵路的效果,在哪里擺著。明眼人都知道鐵路的好處的。鐵路甚至可以說是何夕新學與新政的招牌。很多人其實不理解新政有什么好處,內涵是什么。但是說起鐵路,自然知道是什么東西。

  方孝孺對鐵路也是無言以對。

  面對鐵路,所有對新政的詆毀,都說不出來了。

  但是說不出來,就沒有辦法對付了嗎?那也太天真了。政治如果僅僅是分是非黑白,那就是清平世界了。

  很多時候,只看立場,只看利益,而不是看是非對錯。

  于是,方孝孺默許之下,對鐵路,甚至其他很多東西進行了封殺。

  除非一定層次的人,他們根本不知道,北邊有這東西。甚至給朱允炆的奏疏之中,也避重就輕,含糊其辭,在文字上做手腳,將重要的變成不重要的。

  京營鐵路在南京奏疏之中,變成了修京營直道。

  秦直道馳道是有區別的。馳道,就是類似鐵路,不過是沒有鐵軌,而是木頭。而直道卻不是。但是在這些人的筆鋒下面,稍稍一含糊,就是這樣了。

  不得不承認,語言是一項藝術。

  朱允炆對這一件事情,根本沒有多想。畢竟在他看來,修繕道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