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九章危機與風險
  第三十九章危機與風險

  方孝孺說道:“以臣之見,應該在南京建立大明銀行總行,接管下面所有的支行,進行換鈔,將大明銀行洪武舊鈔,換成了建文新鈔。從此銀行也可以為陛下所用。”

  朱允炆聽了方孝孺的言外之意。

  或許,他們也可以如北京那邊一樣超發貨幣。

  方孝孺其實比誰都感受到了財政危機了。只是他實在沒有什么解決辦法。

  增加商稅?

  何夕增加商稅的前提是,建立了強大順天府吏員,還有整個銀行體系,等各方面的配合,最后才能用最簡單的手段,將商稅征收上來,須知征稅從來是一個技術活。

  否則的話,下面定一分錢的稅,最低層要交一元錢,其余的錢,被中間環節層層剝削了。最后上面覺得,我才搞了一點錢,下面都已經揭竿而起了。

  崇禎在這方面,堪為反面教材。

  方孝孺自然不知道崇禎的。

  但是并不妨礙,他對這上面有感悟。

  方孝孺是不能對支持的文官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的。就連貪腐,方孝孺治理不好,處于每況日下之中,就更不要說體制改革了。

  有一句話,君因此興,必因此亡。

  雖然這一句話,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感覺,但是很多時候是正確的。這就路徑依賴。當一個人因為一個辦法成功之后,他就覺得他能用這個辦法贏得下一個成功,或許可以,但總有一天,這個辦法不能帶他走向成功。反而成為他失敗罪魁禍首。

  方孝孺拉攏了很多人,讓自己成為文官體系的代言人,形成了一股,讓朱元璋都不能忽略的力量。

  但是方孝孺對這股力量的掌控到底有多少?

  是方孝孺依賴這股力量多,而是相反?

  這股力量本身就是守舊的。方孝孺想做出改革,根本是不可能,這比自己打自己嘴巴都難,因為這代表著方孝孺政治信用的死亡。

  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方孝孺還必須解決問題,方孝孺思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辦法了。

  那就是超發貨幣。

  重蹈寶鈔的覆轍。

  從后世看,很多人做法似乎很蠢,但如果設身處地地在這個人的位置上想想,那或許是他能做出最精妙的應對了。

  畢竟,在方孝孺看來。何夕能將寶鈔的局面挽回,等將來平定北京之后,他再想辦法不遲。

  朱允炆也明白方孝孺的想法,說道:“方先生,而今局面并不好,朕也就不說什么了。朕不管你做什么,這財政上決計不能出問題。你好自為之吧。”

  朱允炆明白方孝孺的想法,但是并沒有阻攔,甚至不僅僅沒有阻攔,已經準備好,該怎么與方孝孺切割了。

  他不會給方孝孺任何這方面的命令的,將來天下怨聲載道的時候,就是方孝孺去位的時候。

  方孝孺對而今的局面并不覺得難過,反正丞相的位置,本來就做不長,這也是唐宋以來的慣例的,畢竟丞相做的時間長了,皇帝的權威就會受到影響。

  方孝孺說道:“臣明白。”

  朱允炆又與方孝孺談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這才請方孝孺走了。

  等方孝孺走后,朱允炆忽然問道:“丁先生,你覺得怎么樣?”

  丁顯從后面走出來,說道:“陛下,首輔的應對辦法固然是不錯。只是首輔大概忽略了一件事情。”

  朱允炆說道:“什么事情?”

  丁顯說道:“錢僅僅是錢,有很多時候,有錢也是買不到東西的。臣覺得應當為首輔查漏補缺。”

  朱允炆說道:“丁先生有此心就很好了。只是那里有問題。”

  丁顯說道:“臣這一段時間,一直想再建一座鐵廠以供應前線武器,臣走訪多地終于確定,徐州是一個合適的地方。距離前線又近。可以就近補充物資。”

  “之前一直擔心朝廷財力。這才沒有提,而今看來,有方首輔坐鎮,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怎么不是問題,銀行超發貨幣,會有什么后果,丁顯比誰都知道,但是他不在乎。比較將來方孝孺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自然沒有資格在擔任首輔之位。

  這個位置就是他的了。

  更何況,丁顯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想法。

  朱允炆是默許的。

  畢竟,其他方面搞錢都太麻煩了。花錢才容易。

  特別是何夕為了將商稅給征上來,做了不知道多少改革。順天府工作與南京應天府的工作,簡直不是一個時代的。

  里面的阻力有多大,大到方孝孺想了想,就決定飲鴆止渴。

  丁顯不怕這些,畢竟丁顯的根基與方孝孺的根基不一樣,他其實不介意大開殺戒的。只是,他所有根基都在朱允炆身上,所以他的意見從來是根據朱允炆的意見而變換的。

  既然朱允炆改了主意,他自然也會改了想法。

  朱允炆說道:“你下去寫一個章程,朕再看看。”

  徐州建立一個鋼鐵廠,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有煤有鐵,比太平鐵廠都方便,距離前線很近,這是一個好處,也是一個壞處。好處自然供應方便。壞處也在于供應方便。

  朱允炆還需要好好斟酌,這畢竟是一件大事情。

  -------

  北京。

  文淵閣。

  姚廣孝在自己的值房之中,看著各方面的情報。他隨即看到方孝孺準備籌備南京銀行,已經換鈔的想法。

  姚廣孝心中暗道:“方孝孺還是很敏銳的。”

  何夕超發貨幣,讓整個大明來承擔通貨膨脹的后果,這一個計劃,姚廣孝從來是知道的。只是何夕秉承為了獲取最大利益,開戰以來,這一段時間,何夕雖然從上面搞出不少錢來補貼軍費。但是總體上,并不多。

  所以呈現出物價相對穩定的情況。

  方孝孺而今感覺到這方面的不對,想出辦法,廢掉北京的鑄幣權。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應對辦法。只是可惜了。方孝孺想得太美妙了一些。

  他根本不知道,在這一件事情上,北京這方面是有很多預案。負責這個預案的就是姚廣孝。

  這一段時間,姚廣孝沉寂了很多。

  不沉寂不行。

  不能說姚廣孝在軍事上毫無建樹,但是問題是而今戰事與之前完全不一樣,姚廣孝熟悉的那一套,都已經過時了。新的戰法,他也懶得學習了,軍事,財政,都不是姚廣孝的長項。

  姚廣孝只能每天為何夕整理各地情報,作為何夕的情報秘書,當然了,姚廣孝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盯死宮中。

  這個任務很重要。但又沒有那么重要。

  原因很簡單。

  何夕不想這個時候與朱雄英翻臉,朱雄英也不愿意這個時候與何夕鬧翻,雙方有幾分相忍為國的感覺。

  雙方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小摩擦,也彼此退讓。

  姚廣孝也知道而今大局所在,他能做到僅僅是盯著,其他的事情什么也做不了,自然沉寂下來,以至于很多新到北京的人,都忘記了何夕的首席幕僚姚廣孝了。

  這些姚廣孝并沒有在意。

  他只是等待機會,而今機會來了。

  姚廣孝是跟隨何夕開辟銀行,特別清楚何夕搞銀行有多耗神,用了多少這樣那樣的手段。而方孝孺的想法,又多想當然而已。換鈔這一件事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夕當年將置換寶鈔的時候了,做了多少事情,才算是完成了平穩過渡。只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讓后來人覺得這一件事情很稀疏平常。卻不知道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而這里面的風險,就是姚廣孝的機會所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