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章蘇伯衡的評價
  第九章蘇伯衡的評價

  蘇伯衡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

  只是他還在努力的翻閱元代的史料,而今他已經數量的掌握了蒙古文,藏文,甚至回鶻文,從而做到能夠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充入自己的編寫的《新元史》之中。

  這一部元史是蘇伯衡生命的延續。

  蘇伯衡之所以如此努力,因為在蘇伯衡看來,這是一部不遜色于前四史的偉大著作。

  就史學水平來說,后面的正史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足以讓他們與前四史并列,但是在蘇伯衡看來,最重要的是,后世史學家在史學上創新不多。

  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名垂青史。不僅僅是司馬光史學水平,更重要是司馬光在體制上的創新。

  同樣的前四史,水平比較高,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正史體制。之后所有朝廷都在后面因循,更不要說有開創之處了。

  而今蘇伯衡這一部就不一樣了。

  在何夕的思想指導之下,蘇伯衡史學突破了原本本紀列傳等體例,增加了很多經濟政治專門史的內容。甚至占據整個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元朝時間短,但是與傳統的中原王朝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元朝的很多事情,溯本追源,其實并不是中國的傳統,而是來自于西域其他文明。

  比如說,元朝達官貴人與回回商人合伙做海貿生意,都擺在臺面之上,甚至搞出很多花樣。這也是回回商人一系在元朝政壇上占據一席之地,甚至逼得儒學一派,生死相搏的地步。

  這些不同與傳統中國的變化,要一一寫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要有很大的篇幅了。

  這些變化,原本是傳統史家不注意,或者說不太注意的地方。

  不過,蘇伯衡也感嘆,他的身體已經不足以讓他完成這一部宏偉大作了。還好,他有自己的衣缽傳人。黃觀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在學術上,蘇伯衡看來非常有靈性。

  有黃觀在,足以完成這一部史書。

  如此一來,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蘇伯衡想到了自己弟子黃觀的時候,黃觀也來看他了。

  黃觀心思重重,他對蘇伯衡十分敬愛,的確是如師如父,但是對于何夕的態度,卻又一點不那么恭敬了。無他,北京明眼之人都能看出來何夕是一個權臣。

  而且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權臣。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權臣都是敬而遠之的。

  畢竟權臣沒有什么好下場?做得好的,不過是曹操司馬懿。這樣的人正統士大夫是不愿意接觸的。即便必須接觸,也不愿意跟隨他們做一些臟事。落得個華歆的下場。

  最少也等篡位之后,畢竟不做二臣嗎?

  而且一個不好,就跟隨何夕誅殺九族了。那又何必啊。

  只是何夕這一篇文章,讓黃觀看不明白了。他思來想去還是來請教自己老師了。

  黃觀請蘇伯衡看了一篇文章,蘇伯衡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了一遍,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準備吧,將之前的稿子推倒重寫吧。”

  黃觀萬萬沒有想到蘇伯衡是這樣的反應,說道:“老師這是為什么?之前的稿子,不都是您的心血嗎?怎么忽然推倒了嗎?”

  蘇伯衡何曾不心疼,他之前寫的文字,可以說每一個都是他的心血煎熬。但是他還是下了這個決心,說道:“文章合為時而作,你要明白這一點,宋濂文章在我之上,對自己的文字,也是非常在乎的。但是他留下一坨屎一般的元史。那是為什么?因為太祖皇帝當時需要這一部元史。而今也是如此,我也沒有想到,何夕敢做如此大的改革?但是我敢肯定,此文一出,當今天下與之前截然不同,我這些新元史,也變成了舊元史了。即便寫出來,也不過是舊史的尾巴。而不是舊時代蓋棺定論的棺材釘。”

  “天下能做第一,何必做第二啊。”

  史學最重要的是史家的思想。而不是文章公正。正要說起來,歷史上明史是體例最完整,寫得最好的。但是評價卻是最糟糕的。就是因為明史里面被改動的東西太多了。

  前后修了一百多年。

  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史記為什么是史家之絕唱,其中也有太史公的史學精神在其中。

  蘇伯衡也是明白這一點的。他看著這一部史書,就是感受到何夕新思想給史學帶來不一樣的地方,從而確定這一部史書寫出來,將在之前史書之上。

  而今,蘇伯衡更是以歷史家的敏銳,感受到了中國歷史到了一個關鍵點。這個具體的關鍵點,不管是這一場戰爭,還是這一次改革,但是從今天之后,歷史將變得截然不同。

  黃觀說道:“老師,弟子擔心,何夕會不會是一王莽?”

  何夕與王莽也是有相似之處的。首先是何夕與皇室之間的關系,何夕算得上外戚,而王莽也是外戚。而何夕在儒學之中獨立一支,而今再詆毀何夕的人,也不能否定何夕在儒學上大宗師的地位。而王莽更是得到全天下大儒的支持。

  當年一副王莽不篡位,天下難以為繼的樣子。

  這也是儒家的黑歷史了。也是儒學激進派的絕唱了。

  而王莽的下場是什么樣子的?

  黃觀不得不憂慮,何夕如果落得王莽那個下場,他們師徒會不會因為這一部書,也落得一個下場凄涼。

  蘇伯衡哈哈大笑,說道:“你與何夕沒有相處過,何夕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似乎對生活要求很高,從來不喝冷水,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但是對錢財卻從來不放在眼里。他只想做事,不想做官,我估計以他的想法,就是皇帝給他,他也不做。”

  黃觀說道:“如此說來,何夕的下場豈不是更不好?”

  黃觀言下之意,那就是何夕有當皇帝的雄心壯志,還有勝利翻盤的可能,而今,何夕沒有這個想法,將來朱雄英對他下手的時候,豈不是何夕死定了?

  蘇伯衡沒有回答,而是嘆息一聲,說道:“或許吧,不過這不重要。”

  “天下是一人之天下嗎?不,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之事天下人來管。這個道理再淺顯不過了,甚至可以說,春秋戰國的先賢就已經闡述的明明白白了。大家不知道嗎?不,是知道的。無非是不能為,不敢為。更不知道該怎么做?”

  “而今何夕讓大家看到該怎么做?何夕或許會身敗名裂,斷子絕孫。但是后世之人,就會甘心如此嗎?”

  “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見過光明,他不在乎有多黑暗,但是如果有人看見了光明,那么他們是很難接受黑暗的。”

  “我老了。估計何夕什么樣的結局,我已經看不見了。但是我希望,你能秉持一個史家的良知,將你看見的東西一五一十的寫下來,讓后世子孫知道何夕做的事情。”

  “不管成敗。”

  蘇伯衡看著黃觀說道:“你明白嗎?”

  黃觀沉默了一會兒,向蘇伯衡行禮說道:“弟子明白了。”

  雖然何夕很多做法,被很多人詬病,但是天下人并非沒有眼睛,何夕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天下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答案當然是變好了。

  中國人是最實際的,只要能用,只要好用,才不管這理論有多離經叛道的。

  這也是何夕為什么被很多人推崇接受的原因。

  何夕的改革自然是有問題的。但是其中有太多理想主義的閃光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