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八十八章禁軍體系
  第一百八十八章禁軍體系

  但是即便有這些紅利,何夕也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花多少錢,就能辦多少事情嗎?怎么保證,這些發下去的錢,不會被下層吞到自己的腰包之中。

  須知,這個時代消息流通是非常難的。

  下面很多地方,實在是天高皇帝遠。監管根本不可能到位。

  這也是何夕的改革,局限于中央與軍隊,還沒有對地方府縣進行改革的另外一個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財政開支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下面官員的不信任。

  經過一系列商討之后,京營體系改稱禁軍體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京營大規模擴充,成為今后征戰的主力。而衛所軍卻被削弱,今后除卻防守之外,大抵不會有衛所軍參與了。

  這本質上,就是一個利益重新分配的結果。

  幾乎能打的將領,都被抽調到了禁軍之中,而不能打的,年齡大的,作戰技能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不能適應火器作戰節奏與變化的將士與將領,都被分配到衛所軍之中。

  這種分割,并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

  無他,禁軍待遇要超過了衛所軍。這是不用質疑的。禁軍完全領軍餉,一年十八元。而衛所軍在駐地的時候要種地,不僅僅不能領軍餉,還要繳納種子糧。而出來打仗,僅僅分月糧,也就是每月幾斗米,僅僅夠伙食而已。

  總體上來說,衛所軍隊實在是最便宜了。

  但是衛所的戰斗力巔峰已經過去了。未來的墮落會越來越快。

  那還是冷兵器時代,更不要說火器時代了。總體上來說,火器時代對士卒素質要求更高。這個素質并不是體質等硬素質,而是識字等軟素質。

  衛所士卒的待遇,根本不足以應對這樣的戰爭。

  軍中是講究實力的,實力強的有好待遇,實力差的有壞待遇。這種改革,除卻有一些倚老賣老的將領有一些怨言之外,并沒有什么人反對。

  更不要說,禁軍與衛所軍之間,還有聯系,衛所軍中有士卒素質好,會被挑選進禁軍之中。而今禁軍也有退役的,一般來說,禁軍將士四十五歲之后,就會退下去。退役選擇之一,就是安置在衛所軍之中。或者集中在一起,安置在邊疆開荒。這樣開辟的新居民點,如果在比較安全的地方,自然是普通村落,如果是在畢竟危險的地方,很有可能劃到某一個衛所下面。也算是回到衛所軍之中了。

  當然了,如果不想的話,也可以領錢回家。

  除此之外,禁軍的軍制也與衛所軍制做出了區分。

  衛所軍制是,百戶,千戶,衛所,都司,五軍都督府。

  而禁軍的軍制,排,營,團,軍,樞密院。

  所謂排,這個之前說過,其實就是百戶。

  因為要排槍射擊,三排橫列之中,一排將士要聽一個軍官命令,這個軍官就是排長。

  不過,因為戰術需要,排長下面負責的人數,就不是一百人了。具體多少。這個還在討論之中。

  所謂營,就是千戶編制。

  因為,作戰的時候,營作為一個獨立作戰單位,一個完整的軍陣。自然歸一個人負責。如果說排編制人數多少,還有爭論的話,但是營一級別的編制,幾乎有一致意見了。那就是壓縮。

  一個千戶,準確編制是一千兩百人上下。很多人覺得,一個營八百人就行了。

  一個營下轄三或者六個排,然后營部有一部分騎兵,還有一部分炮兵,加上輜重隊。一個八百人。

  當然了,即便如此,還有人建議分營。也就是一個營分成為左右兩部。或者是小營制度。也就是三排橫隊,加上部分騎兵與炮兵與指揮部,大概在三百到四百人作為一個單位。

  何夕覺得,這大概是后來的連這個建制的來由。

  不過,戰術上的事情,何夕并沒有多參與。

  最后商議覺得,還是要保守一點。也就是八百人一個營。

  至于團,是從衛所轉變過來的。團這個名字是何夕定的,但是上上下下沒有一點違和,畢竟營團本來就是中國軍隊傳統的稱呼。

  甚至,即便沒有何夕,后來的明軍也搞了團營制。

  一個團,下轄五個營。再加上團部,團部直屬也有騎兵,炮兵等等單位。總共有一千多人。幾乎上與衛所相當。

  而團以上,直接是軍。

  也算是這一次作戰的經驗。衛所級別上面,需要新的編制。但是有一點需要爭論,那就是這個編制,是固定的還是臨時的。

  畢竟,衛所制度之中,衛所上面有都司,衛所指揮使上面有都指揮使。但是實際上,衛所是分開的。都指揮使是不可能完全管理衛所的。只要打仗的時候,才召集起來。

  而大軍出征的時候,主帥一般掛將軍印,下面有副將,甚至有又副將,副將的副將。這些人都是各自領著數萬大軍聽主帥的命令。

  這也算是朱元璋發明的制衡手段,不能讓軍隊大權到一人手中。

  如何軍成為了常設編制。

  也就是有數萬大軍,大概三萬之眾,長期在一個人掌握之中。這已經是相當厲害了。

  討論到最后,參考參謀體系之后,最后還是決定軍作為常設機構。

  一個軍六個團,再加上軍部,與大量輜重隊。也因為駐扎地方,與作戰對象不一。人數在三萬到四萬之間,最多的也不會到達四萬。

  從而編練出十二個軍,一共六十萬禁軍。

  其中第一軍,乃至平安統領,超大編制。足足有十個團,六萬余人。因為第一軍是北京駐軍,乃是朱雄英的心頭肉。也是朱雄英的權力保障。

  第二軍到第九軍,一共八個軍,加上葉沈征南大將軍行轅的附屬兵力,一共有三十萬戰兵。

  幾乎是舉國之兵,都在葉沈手中。

  當然了,這些軍隊是葉沈以征戰大將軍的名義統率的。可以稱之為征南軍。一旦戰事結束,葉沈沒有征南軍的加銜,征南軍就會立即撤銷。

  這也是很正常的。

  朝廷不允許,軍以上有其他編制。即便有需要,也必須是臨時編制,長期帶兵的軍官,到軍統制為止。軍統制以上,都必須在樞密院掛職。身上有樞密院的加銜。

  而樞密院副職特別多,樞密使是主官,有樞密院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使,等等。這些副職之間也有等級,其實就是為了安置,軍統制以上的將領的。

  這些將軍打仗時候,放出去統率數個軍,獨擋方面之任。不打仗的時候,如果能在樞密院之中任事,在樞密院下轄的某一個機構任職,自然是可以的。

  但是很多將領,除卻打仗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大行。

  自然是掛上樞密院副職,對軍事有知情權。卻沒有管理權。有軍國大事,也會列席討論。確保統兵不帶兵,帶兵不統兵。

  這也形成了一整套體系,一個軍官前期是從軍中摸爬打滾,一步步升到軍統制,這已經是大部分將領的極限了。而有很多人特別厲害的話。就要進入樞密院體系之中了。

  從此不在一線領兵了。

  九軍,安置在大同方向。十軍放在遼東,十一軍放在日本由吳高作為軍統制。十二軍放在漠南。順便說一下,十二軍事完整的騎兵軍。總共有五萬精騎。沒有火炮。火器裝備數量也不足。不過戰斗力也是相當可以的。也算是大軍的總預備隊。一旦南邊開戰,十二軍會直接歸屬于征南軍的。畢竟,北邊也沒有什么好防御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