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八十二章外籍軍團
  第一百八十二章外籍軍團

  軍隊是一個整體,軍隊的派系問題,還有對軍紀的要求,其實就是將軍隊融合成一個整體的努力。

  如果按照方乘風的辦法來辦。

  那么,這樣的軍隊在小規模戰斗之中,或許還有一定的戰斗力。畢竟這些日本人自己抱團。但是在更大規模的戰事之中,根本就不能用。

  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方乘風淡然說道:“何須他能陣而戰之?只要他能有一腔血勇可用即可。敢打敢沖就行了。”

  瞿良才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方乘風的話。

  戰爭是很嚴肅的事情,決計不是一腔血勇就可以的。一腔血勇,最多算一個斗將,最多能做到千戶就到頂了。更不要說,而今軍制改革之后的明軍,一腔血勇連一個千戶都當不了了。

  怎么能這樣安排。簡直是草芥人命。

  當然了,瞿良才對于日本軍隊的人命并不是太在乎的。這些之中很多人是不得已才投奔大明,甚至讓這些人留在日本,他們未必是大明之順臣。

  這些人死得多一點,瞿良才只會感嘆自己的本錢少了一些。畢竟將軍這個職務,說起來也很市儈,好像商人一樣。只是商人的本錢是錢,而將軍的本錢是麾下的將士而已。

  其他想法并不會有多少。

  只是瞿良才不擔心日本人的陣亡數目。但是,瞿良才關心他的任務能不能完成。也就是說,死多少日本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了這么多人能不能有死出效果來。

  方乘風說道:“瞿少將軍,有所不知。此番南下,首輔大人并沒有我們繞海攻東南的想法,最多是騷擾。也就是說,我們的戰事,大多在島嶼上打的。而在島嶼上的爭奪戰,很多時候都施展不開,戰場上也安排不了多少。只要有了制海權,敵人就是困獸。這些人不過是用來清掃戰場而已。而且船在我們手中,生死就由不得他們了。”

  方乘風這一番話,對日軍的定位,頗有英國人,陸家是海軍發射出的炮彈的風范。

  只是方乘風也是不得已。沒有辦法之下,出此下策。

  如果可以的話,方乘風如何不想將這些日本軍改造成為大明軍隊,為自己麾下平添戰力。但是事實發現,問題太多了。但是戰事時間在這里放著。

  河間大戰勝負如何還沒有消息,方乘風如何能不著急?

  自然要去想解決辦法了。

  想來想去,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從根子上,不對日本軍隊做任何改造,只是從后勤,裝備,獎罰等方面控制日本軍隊,對于日本軍隊之中的派系統統承認,將十萬日本軍,改造成大大小小幾十個軍頭的。甚至可以說是小軍閥。

  如果在陸地上打仗,這里問題不要太多,甚至這些日本人說不定還會陣前倒戈。

  根本就是不穩定因素。

  但是在海上完全不怕。

  怕什么?船都在他們手中,沒有船,不管多少軍隊,都是死物。

  至于倒戈?

  如果海軍一直勝利,根本不怕他們倒戈。如果海軍海戰失利,即便不倒戈,海軍也根本不會顧惜這一支軍隊。

  總之,方乘風的方案就是打造一支,低成本,一次性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最大的好處是,不用漢人。而今可以用日本人,將來可以抽調南洋的壯丁。

  可以組織大批量仆從軍。

  瞿良才對這種模式,是有一些抵觸的。他畢竟是一個將軍,并不希望自己帶領的軍隊都是這樣的貨色。因為,如果都是這樣的軍隊,瞿良才也看到今后海上戰事,他不可能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最多是一個組織者而已。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瞿良才也沒有其他辦法。

  只是說道:“謹遵侯爺之令。”

  他們兩人誰也沒有想到,后世大明大名鼎鼎的外籍軍團模式,就是基于今日章程發展而來的。在幾十年之后,海外擴張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很多時候,大明只需派一兩萬軍隊,帶領十幾萬外籍軍團,就能征服一個大國了。

  方乘風根本沒有想這些什么,他說道:“好,既然如此,你立即去安排。馬上出發。目標澎湖。”

  ------

  方乘風想澎湖,已經想很長時間了。

  澎湖作為戰略要地,聯系臺灣與大陸。

  而澎湖列島看上去不大,其實也不小,足以駐扎大軍。

  方乘風知道,他迅速奪取靖江。

  原因很簡單,方乘風的后勤線太長了。方乘風需要的物資,需要從遼東出發,先運到日本,然后運到澎湖。

  但是即便是海運,這樣漫長的補給線,對前線作戰,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是拿下靖江就不一樣了。

  靖江乃是靖江王的根基之地,當初,開辟靖江的時候,何夕也是出了力氣的,靖江王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在靖江籌備造反,所以靖江城中,很多東西都是有的。

  除卻一些高科技的火炮之外,船只,火藥,糧食,藥物,乃至于人員都能從靖江補充。

  不得不說,靖江王這個人即便再不靠譜,但是靖江百姓還是對靖江王有感情的。

  畢竟,他們在靖江王統治下,活了十幾年。早就習慣了。更不要說,很多人在陸地上,都是一無所有的人,是到了靖江,才有了自己的土地。

  不管靖江王出于什么目的,是收買人心,圖謀不軌,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靖江,總之,在靖江建城一直到現在,本地百姓是吃到了紅利。

  他們將這些紅利歸于靖江王。

  這也是靖江王能糾結數萬人馬造反的原因。

  更不要說,很多事情都是要比較的。

  或許有很多本地百姓,雖然對靖江王有好感。但是這好感,還不至于讓他們反抗朝廷的地步。但是靖江王戰敗之后,朝廷官軍進入靖江之后,這些百姓就知道該怎么選擇了。

  總體上來說,南京方面是放縱權貴的,或者不能說是放縱。是贖買。朱允炆給這些權貴好處,這些權貴擁護朱允炆登基。

  這樣做,不是沒有效果的。

  經歷了朱元璋高壓統治之后,不管是武勛還是文官,都對朱允炆的寬大為政,十分滿意。

  這也是朱允炆統治根基。

  天下很多人視為正統的原因所在。

  但是這樣做,不是沒有副作用的。在文官這邊,那就是大明稅基出了問題。在洪武朝,不是沒有欠稅,但是都是真正的平民百姓,比例上少之又少。

  而一進建文朝,欠稅就成為了大問題,甚至還在飛速增長之中。

  對于武將來說,就是很多事情上更放肆了。

  在大明,在皇帝眼皮下面。很多事情還不敢做得太過分。但是臺灣這里是什么地方?雖然距離福建很近,但是也算是海外,根本沒有朝廷管的地方。

  靖江王更是將此地經營的很是富庶。

  讓占領這里的將領,豈能不動心。

  即便是勛貴們參與了海貿。但是做生意哪里有搶的快。施瑯定臺灣,讓臺灣百姓交了二百多年施侯大租。而今占領這里的將領的做法,不敢有如此過分。但是以從逆的身份大撈錢財,卻是也是理所應當的。

  只是,他們從靖江本地多拿一分錢,就讓靖江民心多怨恨南京朝廷。

  正是明白這一點,方乘風才下定決心一定要拿下靖江,因為靖江雖然比東南沿海的,臺州,溫州,等城市要小一點。但也不算荒蕪之地。最重要的是,拿下沿海其他地方,百姓未必心服。但是拿下靖江,靖江百姓一定竭盡全力,為大軍效力。

  因為他們不敢戰敗第二次。而欲求靖江,先下澎湖。拿下澎湖,大軍有進攻臺灣的落腳點。同時,也有阻礙大陸進攻的堅固據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