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零三章軍制改革
  第一百零三章軍制改革

  何夕說道:“正是。這也是臣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南京擁有天下大多數地方,人口十倍于我。而今,我各方軍隊,大概有六十萬之眾,但實際上,看似不少,但實際上,差南京方面太多了。”

  “南京方面派出一百多萬軍隊,都是又可能的。但是我們能有多少。各級衛所所有兵馬都已經用盡了,甚至這個數字,還有一些虛高的。畢竟,各地衛所不一定是滿額。”

  “為了獲勝,必須想盡辦法擴充軍隊。臣也不指望下面將領是韓白之才,能以少勝多,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讓他們兵馬不少于南京那邊。”

  “征召百姓入軍。勢在必行。”

  朱雄英說道:“姑父,而今只有你我兩人。有些客套話,就不用說了。你還有其他用意吧。”

  朱雄英之所以猜出這些,是因為大明朝廷其實是又擴充軍隊的章程。那就是擴充軍戶。這種軍戶,就是垛集戶。在開國之初,地方軍隊不足的情況下,有過很多次這樣的行為,比如遼東,遼東百姓幾乎全部是軍戶。

  就是明證。

  何夕說道:“陛下英名。臣其實想推進兵役制度。其實北方百姓,軍戶比例是相當大的。而今臣不過是將全部百姓擴充為軍戶。將衛所與府縣合一,從此在縣中設一武官,管理民壯。令民壯日常訓練,選拔出精銳敢戰之士。為京營供應士卒。陛下也是看過未來的衛所制度崩壞的。很多事情將來就不好辦了。而今做這一件事情是最合適的。”

  說實話,如果不是朱雄英看過未來的書籍,何夕想勸說朱雄英,是要費很大的功夫的。

  無他,而今衛所制度雖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整體上還是能戰的。而且衛所制度本身,就代表太多勛貴的利益了。這些勛貴們能在朝廷上有特殊地位,就是因為這些勛貴對很多衛所特別的影響力。

  而今如果按何夕的辦法。那么這些衛所全部變成府縣了。所謂特別影響力就沒有了。衛所留守軍隊,與民壯也就是一樣了。真正大明精銳,是京營。

  未來的京營很有可能超過百萬。甚至更多。都是野戰軍。

  雖然看上去,或許將來在軍隊數量上,與洪武年間相差不大。但問題是,各地衛所有很多屯兵。而京營全部是戰兵,雙方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了。

  朱雄英說道:“這一件事情真的合適嗎?朕沒有想要反對的意思。而今真是用兵之計。如果將上下的將領都動,一旦在關鍵時刻,有將領動搖。那么,事不可言啊。”

  朱雄英的意思是,而今還指望這些衛所軍隊打仗的。動這些衛所將領,是不是不行。

  的確,衛所軍隊還是軍中主力。即便北京京營的軍官,本身就是衛所軍官為主的。這個時候動軍隊主體,下面很容易嘩變的。

  軍隊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更不要說這個時候還打著仗。

  何夕說道:“不,陛下,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動的。打仗的時候,軍令如山,只要能打勝仗。一切都好說。而且,臣也沒有想過一步到位。陛下可能理解錯了一件事情,那就臣對事不對人。在戰事之中,凡是表現出色的將領,自然有重賞,他們所得到的利益,會遠遠超過了衛所那一點蠅頭小利。到時候一步步對不能打的軍隊進行處置。這是一場變革,也是一場淘汰。而今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淘汰。大浪淘沙,讓我們很清楚,誰值得拉攏,誰不值得拉攏。”

  “而平日里可就不是這樣了。平日里這些人是一個整體,那是動他們集體的利益。”

  “另外,臣給陛下說的可不是兵役制度,而是征召百姓入伍啊。臣以為將來軍中也會出現很多出身百姓的將領,事情也更容易處理一些。”

  何夕的做法,就是形成既定事實,維持著原來的框架。將來衛所就失去了實際的軍事上意義,成為了京營征兵的一處兵源地而已,等天下大定之后,再進行清理。

  對于不同的衛所給與不同的處置。一些占地很大的衛所,就好像遼東的衛所,直接改成縣。而一些內地的衛所,根本在城中,就直接改成府縣中的一個機構,負責征兵,組織民壯,或者民兵訓練,或者治安云云。

  對于一些邊疆的地方,不適合改為縣,又需要一定的軍事存在,那還保留衛所制度,不過就類似于生產建設兵團了。附近肯定會京營駐扎的。作為二線部隊與主力一起鎮守邊關。

  所以要一步步的來。

  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洗牌。何夕只是想利用這一場洗牌,將之前不好做的事情,一起做了。

  朱雄英挑不出錯來。說道:“那第三個原則。”

  何夕說道:“建立大明武學。培養足夠的軍事人才,將來所有將領都要從武學出來。臣請陛下為武學山長。”

  這也是一場洗牌。

  將有文化的將領代替沒有文化的將領,其實這一場洗牌,已經開始了。張明以區區白身,數年之內,成為千戶。而今一戰成名。未來前程不可限量。就可以看出來明軍內部對有文化的將領有多么渴望。

  畢竟那么多火銃火炮。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是玩不轉的。

  何夕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給了朱雄英一個足夠的利益。

  蔣公的事跡,也是朱雄英的后車之鑒。將來武學的學生與他都有足夠師徒名分之后。是加強了,他對軍隊的影響力。

  朱雄英很清楚,如果按照何夕想法,多少年之后,非武學出身,估計連高級軍官都做不了。可見這影響力有多大。其中的利益有多大。朱雄英是不可能拒絕這個誘惑的。

  朱雄英說道:“那朕就謝過姑父了。”朱雄英高興之余,又將話題給拉回來了。說道:“朕剛剛想了想,各地軍戶最少的,應該是河北各府縣了。其他地方都好說。河北這里姑父準備怎么處理。”

  北京所管轄的地方,無非是遼東,北京地區,漠北,大同地區。遼東,北京,大同,漠南,都是軍事要地,特別是遼東與大同,幾乎都是軍戶。當然了,遼東還與大同不一樣。

  因為何夕在遼東的時候,引進了大量的高麗百姓。重建了遼東省,在遼東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民戶的。而其他地方根本沒有。當然了,遼東民戶與其他地方的民戶不一樣,朝廷對他們的控制力是相當強大的。

  而河北地區就不一樣了。

  這里本來就是府縣體系,而且人口也是在北京所有管轄地方最多的。想來想去。也就是這里最難辦了。

  何夕聽了微微一笑,說道:“有些事情,福兮禍兮。臣本來準備了很多辦法,但是潁國公在河北做得好大事,讓臣很多事情,不用做了。所以臣請陛下到了前線第一件事情,就是祭奠死難百姓。”

  “極點死難百姓?”朱雄英有些奇怪。

  大明的仁義道德從來不是給底層百姓的。對朱允炆來說是這樣的。對朱雄英來說,也是這里的。

  朱雄英雖然學習了很多現代的知識,但是朱雄英知識結構的底色依然是大明的。

  特別是朱雄英掌握大權之后,對底層百姓的態度就越來越淡漠了。無他,因為朱雄英明白一個殘酷的真理,那就是在真正的大事上,底層百姓是沒有什么影響力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是士紳之心,而不是百姓之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