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八章釜底抽薪
  第六十八章釜底抽薪

  何夕說道:“土地兼并,最大的問題是農業生產的風險,遇見荒年,百姓無法生存,只能賤賣土地,從而讓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如果銀行為百姓貸款-------”

  “青苗法?”劉璟打斷何夕的話,說道:“你要重啟青苗法,你可知道青苗法有多少惡名。”

  貸款給農民,讓百姓渡過難關。這就是王安石所謂的青苗法。只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讓新法惡名昭彰。劉璟一聽就知道何夕說的是什么。

  何夕說道:“我現在還在乎什么惡名不惡名的?青苗法的惡名也好,善名也罷,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在我看來,青苗法之所以失敗,并不是立法本意好與壞,而是執行出了問題。”

  劉璟說道:“你細細說說,你準備怎么樣推進青苗法。”

  何夕說道:“首先放青苗款的是銀行,不是官府。其次青苗款是要有抵押。”

  劉璟說道:“以土地為抵押?這不好辦吧。”

  劉璟很明白,土地對于百姓意味著什么。貸款還不上,就要收他們的土地,看上去是合情合理。但實際上執行起來是非常難的。

  關乎到自己的實際利益的時候,老百姓都會變成了刁民。很多時候根本不會說理。

  特別是農民團結在一起的,敢收他們的地,他們就敢殺人,搞出民變來,而這種民變,在封建王朝什么時候都有,即便所謂太平盛世,一年也有不知道多少次。

  為什么說土地兼并是巧取豪奪。

  因為對于中國農民來說,不用盡一切辦法,非法的合法的乃至暴力,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土地的。并不說,土地兼并之中,完全沒有合法的。但是規模一大,非法的帶血就多了起來。

  只是比例問題而已。

  放在青苗貸上。

  你讓不讓下面有強制的能力。如果有的,銀行一定會成為土地兼并的主力,很多地主都與銀行的某些人合作借助青苗法來進行土地兼并,不讓下面有這樣強制的權力。

  那這個就推行不下去。

  后世農村還是很多網絡貸款的禁區,這個時代的民風只有更加彪悍。

  何夕說道:“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將土地進行一個簡單整理。你在遼東經營多年,而今有足夠的新工具,維持多大面積的土地最方便經營,成本最低。”

  畢竟經營土地不僅僅需要人力。

  雖然說何夕已經開發出很的農業機械,這些機械,還是需要人力驅動,但已經讓人的勞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是農民置辦這些東西,也是要用錢的。

  而農業生產的特性,也就農忙的存在。根本不存在借農具的可能。

  畢竟你忙的時候,別人也忙。

  一家人十幾口人,男女都有。借助這些先進的工具,能耕種多少土地。

  這一件事情,問別人肯定不知道。但是問劉璟一定知道。

  因為劉璟在遼東做的事情,就開荒屯墾,遼東的土地雖然不是無邊無際的。與劉璟手中的人力物力相比,就好像是無邊無際的。

  這種局面之下,劉璟必須盡可能發揮出人力的效力。

  工具是不缺的。畢竟有沈陽鐵廠在。

  劉璟沉思了好一陣子,說道:“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但是我想來應該在一百多畝到兩百畝之間。各地情況不一樣,也要具體分析。如果再加上幾頭大牲口。會更多的。”

  何夕說道:“那好,我的意思就是,今后朝廷清丈土地,確定基本農田的不可分割。”

  劉璟說道:“你的意思是?”

  他有些不太明白。

  何夕說道:“也就是說,今后的土地買賣,必須說一整片土地,幾百畝一起買賣,而不是幾畝幾畝的零敲碎打。”

  劉璟更迷茫的問道:“這有什么意義嗎?而且大部分百姓都沒有那么多土地吧。”

  何夕說道:“現在沒有,將來可以有。家鄉沒有,但是遼東有,東北有,海外有。而且即便一家沒有,可以幾家一起有。”

  劉璟說道:“幾家一起有?”

  對于何夕所言的遼東有,海外有,劉璟并不奇怪。畢竟何夕一直鼓吹海外擴張。劉璟并不奇怪。他甚至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成為何夕這種想法的擁護者了。

  畢竟,他在遼東看到那么多能夠開墾的土地,看著這些土地荒者,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感覺自己在犯罪。而各地百姓根本不想外遷,這也是他頭疼的事情。

  而且劉璟也知道,其實很多地方也有大片荒地的。別的不說,就河北地區就有很大的開荒潛力的。

  只是他不明白,幾家一起有什么什么意思?

  何夕說道:“自然是合股經營了。”

  劉璟搖搖頭說道:“老百姓恐怕沒有那么多想法了。”

  合股經營自然不是什么新東西,但是在土地上合股經營,在劉璟看來太麻煩了。

  何夕說道:“之所以如此,就是讓這一片土地成立公司,從此之后,朝廷直接從這些公司征收賦稅,而貸款什么的,也以這些公司為主體,也就好辦多了。而對于一些人家,想要穩定,只需這些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就行了,可以吃分紅。”

  何夕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將土地經營的方式改變。

  他其實并不在乎很多人在土地上獲取收益。但問題是,原本佃戶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人身依附關系。佃戶與農奴相差不大,更不要說。單個農戶的能力太小了。只能精耕細作,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但問題是,這種投入產出比太小了。也就是所謂內卷。

  大量勞動力投入到無效的結果之中。

  而轉變模式之后,成為農業公司之后,第一人身依附關系解除了。

  雖然說著一下子是解除不了的,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這些農業公司的員工與地主的佃戶相差不會太大的。但是時間長了,可就不一樣了。畢竟而今在法律意義上是不一樣的。

  其次,一塊土地數百畝,就由足夠的能力進行多種多樣的經營,獲得利潤要比一小塊土地上精耕細作要得到的更多。

  更不要說,朝廷稅收成本也降低了。

  將朝廷面對每一個農戶的收稅,變成了朝廷對一個個公司收稅,成本自然降低了。朝廷對農業的扶持政策,比如青苗費,也可以直接投入其中了。

  還有其他種種好處。但是最大的好處就是將勞動力從土地上抽出來,為工業發展提高力量。

  工業發展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

  何夕也意思到這一點了。

  隨著戰事的發展,各地都需要人力物力。

  工業需要人,軍隊需要人。但是人從什么地方來啊?只能從農業上來。但是怎么從農業上來,也是一個技術問題。畢竟而今糧食生產也是問題。

  大規模推廣這樣的模式,讓勞動力從農業部門抽出來。還能不降低農業生產效率。更是為將來大明的海外擴張,帶來無窮的力量。,

  在此之前的擴展,說是為大明的犁尋找土地,并不正確。因為無論外面有多少土地,也不能落在大明百姓手中,但而今這種改革之后,卻變成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將整個土地體系資本化,商業化了。

  從此可以用商業資本的邏輯來理解與解釋中國土地問題了。更是對士紳特權的釜底抽薪,這一步只要能夠完成,大明就再也回不到過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