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一章第一條正式鐵路
  第五十一章第一條正式鐵路

  火器戰爭有什么規則?

  那就是防守優于進攻。

  只要火器正常發射,不出現質量問題,防守總是優于進攻的。特別是加上合適的工事,而火器的進步更是讓這一點非常突出,這種情況進展的終極形勢,就是一戰的塹壕戰。

  但在此之前,并非沒有特征的。

  只看人能不能抓住。

  其次,就是消耗遠遠大于冷兵器時代,對后勤的依賴太重了。沒有后勤就沒有辦法打仗了。冷兵器時代,或許可以就地劫掠,解決糧草問題,而火器時代,是決計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后勤負擔太重了。

  何夕就準備用鐵路來轉運后勤,一條鐵路,能勝過十幾萬人轉運后勤。

  鐵路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內心作戰。

  方便調集兵力,從一個方向,迅速到另外一個防線。從而提高兵力的利用率。而這就是北京到營口鐵路的重要性,雖然說,營口到天津,從海道非常近,但是海上到底不平靜,一旦遇見風暴,或者能見度非常低的天氣,遼東與北京之間聯系就非常緩慢,從北京到南方,還有運河暫時代替,但是從營口到北京的陸路太難走了。

  只要修了鐵路,遼東就與北京連為一體,遼東十萬大軍可以迅速調動到京師,而京師的大軍也可以迅速調動到遼東,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遼東軍隊數量,將更多的實力用在南方了。

  同樣的,鐵路修好之后,物資調配速度提高了。這種情況下,北京方面就可以用更少的物資,維持住更大地方穩定。

  畢竟,糧食不足,也是何夕內心之中的隱憂。

  下面人不知道何夕的想法。只聽張宗德在講臺上將蒸汽火車與鐵路講清楚。

  剛剛講完。張友直猛地站起來,說道:“大人,蒲州社愿意免費為朝廷效力。只求大人給蒲州社一個機會。”

  何夕說道:“不行,朝廷做事向來有規矩,從來沒有免費效力的想法。不過,而今國事艱難,朝廷用度,是有一些不足,朝廷有意發行國債,會給利息的。到時候,你可以賣一些,至于生意,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

  其實在何夕看來,國債是福利。

  無他,鈔票要大貶值了。雖然何夕會控制跌幅的,不可能跌的太厲害。但是不管怎么說,而今持有大量現鈔,全部都是在賠錢。而國債不一樣了,國債有利息,不敢說多高,但是跑贏通脹決計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所有支持北京朝廷的人,他們的財產會得到保全,甚至可能小賺一筆,至于不賣國債的人。大概會賠上不少。當然了,對于老百姓來說,影響不大。

  因為,整體上北京附近,人力資源緊張。

  何夕會人為的提高工價。人力的價格會漲上很多。一來是供需因素影響,二來是何夕有意為之。從而抵消機器的成本,從而讓大工廠主轉變思維,從增加人手變成傾向于增加機器。

  而何夕的鐵路工程,與之后的戰備與消耗,也會攤薄工業的成本,從而讓機器的價格下降。有更多的競爭空間。

  何夕為了推廣蒸汽機,改造社會,也算是沒誰了。

  各種手段都用了。

  張友直種種僅僅是一個小插曲。

  何夕也沒有想過今天就能定下來。因為何夕知道,這些人大多都是做不了主的。

  必須讓他們與背后的商議之后,才能有結果。

  而從北京到南京,最快的大概是從天津出海,到南京去。然后從南京再回來,這也需要一兩個月。這也是為什么何夕要提前說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他馬上去北巡,等北巡回來之后,正好與這些人商議大事。

  不過,何夕不覺得大部門勛貴會拒絕自己的提議。

  無他,賺錢嗎?誰的錢不是賺。

  更不要說這些勛貴們在朱元璋在的時候,不敢造次。朱元璋對他們下手,固然是有些過了。但是他們決計不是大明皇室的忠臣,不管是朱雄英還是朱允炆都是一樣的。

  所以,站那一邊是一回事,賺錢是另外一回事,留后路又是另外的事情。

  明面上的戰爭,要打,私下的人心之戰,也要打。

  ------

  北京乾清宮中。

  何夕將自己的鐵路計劃,一五一十的說給了朱雄英聽。

  朱雄英微微皺眉說道:“如此說來,鐵路最重要的是鐵軌與枕木了。這夠嗎?”

  何夕說道:“自然夠,其實這幾年北京與遼東鋼鐵產量一直處于過剩的情況,如果不盡快找一個出路,各地就由關閉鐵爐了,至于枕木,遼東那邊的木頭不要太多啊。這也是為什么他們解決大問題了。”

  有時候,何夕也覺得朱元璋說的太對了。

  大明需要一場戰爭,沒有一場戰爭的洗牌,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何夕對這一場戰爭有些迫不及待的原因,也是因為重工業部門生產開始過剩了。在北京城修建之中,大規模生產水泥,鋼鐵,磚石等等。而北京城修建完畢之后,何夕一直推進河北水利工程修建,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北京的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唐代水利的水準。但更多是因為,鋼鐵廠,水泥廠產能過剩了。

  畢竟布匹什么的,還有銷路。但是鋼鐵的銷路在什么地方?

  前文說過,這些工廠主,更喜歡加人力而不是增加機械。而大量農用機械,根本賣不出去。能消耗鋼鐵的,也就是營造了。還有戰爭。

  其中營造是不可持續的。

  一方面,經費有限。另外一方面,朝廷如此大手大腳的花錢,也是不能理解的。

  說白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是農業社會靜態管理制度,他根本無法理解工業社會種種產業波動,已經該如何管理。

  何夕如果不干預,鋼鐵業必然萎縮,大明鋼鐵產量會有一個大下坡。或許可以等看不見的手自然調節。但是那沒有幾年,甚至十幾年,鋼鐵產量是不可能回到現在的。

  畢竟而今的鋼鐵產量,幾乎是何夕用一座北京城營造而催生的。

  本身就不正常。

  而何夕沒有時間去等下一個高峰。

  他必然想有更激烈的手段,推進產業革命,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重工業高速發展,帶動整個大明工業的發展。

  所以,這一場戰事,北方等不及了。而南方也受不了了。

  朱元璋也是看明白了這些,才在臨終的時候設下這個局面。

  朱雄英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朱雄英說道:“姑父的決定朕知道了。只是朕希望,下一次先聽姑父稟報。”

  朱雄英這是隱晦的表明,朱雄英對何夕先斬后奏的不滿。

  何夕立即起身謝罪,說道:“而今內閣不齊全,朝廷章程全無,上下混亂無比,這才有了這樣的疏漏。還請殿下降罪。”

  朱雄英說道:“事急從權,朕知道。姑父說得也對,也該說說內閣的事情了。”

  何夕說道:“殿下屬意誰?”

  朱雄英說道:“姑父為內閣首輔,還是姑父說說,你屬意誰吧。朕一概準。”

  何夕說道:“多謝殿下信任,臣如果一人在內閣,也是沒有辦法辦事的。楊士奇負責北京各方面有年,是一個能臣。而今后工商業,也是發展的重點,唯一工業可以強國,臣讓楊震負責。其余的人選,就任殿下安排了。”

  朱雄英一愣,說道:“就這兩個?”

  何夕說道:“就這兩個,加上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