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四章靖江王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靖江王的影響

  而福建當地,也根本沒有想到,靖江王會忽然動手。要知道,靖江王的靖海商社,是最開始經營海貿的商社,這么多年在海上也是前十的存在,因為距離福建近,福建港口之中,很多船只都是他們的。

  靖江王忽然動手,福建地方有防備才怪。

  不過,何夕細細想來,靖江王有今日并不奇怪。

  當年靖江王就不安分,估計這么多年都在想著造反。朱元璋在的時候,他不敢,而今卻敢了。

  這也是靖江國給他帶來的信心。

  海貿開啟之后,海外移民也是非常多的。但靖江有一個很好的優勢,那就是距離福建非常近,順風順水不過一兩日就能到臺灣。

  而福建又是一個人口多到爆炸的地方。這種情況下,福建人的移民首選的地方自然是靖江了。

  何夕在時候,靖江才粗安,這十幾年過去了。整個臺南地區,幾乎都開墾出來,因為靖江王每年從海貿上獲取了利益相當不少,投入靖江的開發之中后,自然得到很大回報。更不要說,靖江本地的伐木業,造船業也很發達。這些都是靖江王直接控制的產業。

  何夕給靖江王留下的底子,再加上靖江王聯系到海外的市場,雖然靖江王自己不知道什么叫做資本主義,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工業化,但是他本能走到這一條路上了。

  這也是各種經濟要素的推動。

  何夕留下的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海外龐大的生產需求,國內關稅,還靖江沒有關稅,國內的法度森嚴,而靖江的法度松弛,適合一些灰色的產業。再加上靖江人口缺乏,需要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

  于是,遼東很多新技術,總能在靖江得到應用。

  這些年下來,靖江人口沒有百萬,但是靖江王手下能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是相當可觀的,如此一來,自然讓靖江王心中生出了別的心思。

  只是何夕沒有想到而已。

  不過,而今聽說這個消息之后,心中暗道:“時來天地同借力。”

  沒錯,何夕確定,南京一定會先處置靖江王,。再來處置北方的問題。倒不是說靖江王對南京的威脅更大,而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從北京到南京,要突破山東河南,然后突破兩淮,才能飲馬長江。但是從臺灣到南京,卻能乘船一路到達,更不要說,靖江王不需要到南京,只需要到江南一代,朱允炆就受不了。

  根本原因在于,朱允炆背后的力量,就是士大夫集團,而士大夫們最強盛的地方,就是江南一代。這些人左右朝堂。不可能讓戰火燃到自己家鄉。還有財賦上的問題。

  海關賦稅,是商稅之中大宗,大明已經不可能離開沿海海關賦稅了。一旦沒有了這個錢,不要說打仗了,連朝廷運行都會捉襟見肘。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明戶部習慣了大手大腳,很難節省下來。

  更不要說,北方的戰事即將大起,錢更是重要。多多益善。

  即便不說商稅,單單說田賦,江南田賦也是朝廷重中之重,江南一地,幾乎承擔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田賦,江南的田賦收不上來,對大明朝廷影響非常大。

  更不要說,大明收的是實物稅,也就是糧食。

  別的地方收上來的糧食,還需要運道南京,朝廷才能使用,而江南的糧食可以直接用。這對朝廷影響特別大。

  所以,朱允炆不擺平了靖江王,是不可能來對付他的。最少京營大軍是不可能北上的。

  何夕不由的想道:“我是不是太保守了。”

  何夕定下的計劃,就是將河北納入控制之中,將來河北平原與遼東成為北京的兩大糧倉,從而支持北京長期作戰,如果能成功的話,北京有錢,有糧食,有足夠的人口,更有足夠的鐵與煤,各方面要素都有。

  足夠何夕爆發處于強大產能,從而對南京的戰事之中有絕對的優勢了。

  只是何夕發現,似乎南邊的反應不快,甚至很慢。再加上靖江王這一檔子事情,南邊更很難反應過來了。如此一來,何夕就由很多的自由活動時間了。

  要不要繼續南下?

  這一個問題在何夕腦海之中反復盤旋。

  南下的話,有利有弊。

  這一次何夕南下,幾乎沒有遇見戰事。堪稱兵不血刃。不僅僅,直接將河北的府縣給拿下來,也將河北各地的衛所軍給拿下來了。何夕出北京城的時候,僅僅帶了三萬余人。

  畢竟北京還有其他方面的地方。何夕也擔心朱雄英的安危,更擔心朱雄英不能很好收攏延邊兵馬。所以給朱雄英多留一下人馬。但是而今,何夕手中的兵馬近十萬人。

  將地方上的衛所軍全部召集起來了。

  何夕南下行軍之中,也對這支軍隊內部進行了大調整,從而確保這一支軍隊聽從北京的命令,不會出現反復的問題。

  當然了,這么順利的原因,何夕也知道。

  第一,這些人根本沒有想到。北京會起兵造反,所以對北京來的人根本沒有一點防備。

  第二,那就是北京對河北地方的管轄權。河北各衛所都有人在北京。里應外合之下,根本不可能出什么問題。

  但是繼續南下,飲馬黃河這些條件不存在了。

  畢竟這么長時間過去了。何夕控制河北地方,用了十幾天的時間。甚至到河間府以南地方,已經遇見了反抗的人。消息已經傳遍了天下,自然不可能如之前那么順利了。

  再有,就是在往南,就不是河北地界了。而是河南山東地界了。

  北京對這兩個省份并沒有管轄權。雖然說,如果北方戰線遇見危機的時候,朝廷是會從這些地方調兵北上的。但是最少現在,北京并沒有對這兩地衛所有管轄權。

  想要繼續南下,就非打仗不可。

  對于何夕整體計劃來說,繼續南下意義不大。

  何夕并沒有想過冒險直入南京,只是想將戰線維系在一個遠離北京的地方,能保全河北平原之余,為北京留下更多的戰略緩沖,與種糧食的地方就行了。

  所以,雙方戰線,往南一百里,往北一百里,并不重要。

  而河間府這一帶,是何夕選定的地方。

  首先,這里河道縱橫,都是東西流向,以河而守,足夠南軍喝上一壺的,而歷史上燕王南下的時候,就在這里,與南軍反復拉鋸,就可見這里地形地勢的問題。

  其次,繼續往南,就是山東。想占據山東興勝之地,對南方自然會有戰略優勢。但問題是山東并不是那么好拿的。而河南更是如此。如果全取黃河以北,倒也不錯。只是也要注意到山西的威脅。

  山西到河北只有太行八經。而戰線在河間府一線,需要堵住兩三個口子就行了。但是維系到黃河一線,需要防守的地方就多了。

  而很長一段時間,何夕手中的總兵力是有限的。

  這是北京方面而今手中的兵力,與河北遼東的總人口決定的,越往南打,占據的地方越多,防守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整合地方也是需要時間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何夕不可能將兵力提升上去。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敵人的第一波進攻,如果擋不住的話,何夕也很難說什么以后如何?

  這里面的權衡利弊,讓何夕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何夕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召集諸將商議,反正何夕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軍事上的天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