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五十六章何夕的規劃
  第一百五十六章何夕的規劃

  何夕對未來一直在思考,很多事情,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的想法,一次又一次重建自己的想法。

  秉承著讓大明進入現代化的想法,始終沒有變過。但是具體到該怎么做?一個時期的何夕,有一個時期的想法。這本身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進步的過程。

  何夕每天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從來不少。

  此刻朱元璋問起,何夕對答如流。

  何夕說道:“陛下,以臣之見,注意分為三件大事,第一為北京的工廠尋找市場。而這市場,應該分為兩類,一種是國內的,一種是國外的。”

  “國外的最為簡單,那就是對外貿易,加大對外貿易的投入,這一點上,我已經在籌備了。比如降低對出海商戶的要求,讓中小商賈可以搭船出海。并且派出探險隊,去海外尋找更多的市場。”

  “派出官方船隊,去天竺,去非洲,去歐洲,加強對外聯系,讓大明的商品銷售出去。甚至不惜戰爭。”

  “在國內,具體怎么做,我還沒有想清楚,但是有一些地方,已經想明白了不少。”

  隨即何夕將他預備對河北農業的改變告訴朱元璋。想辦法將最先進的農具賣給百姓,并修建水利工程,讓百姓擴大耕種面積,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

  從而消化北京,遼東的產能云云。

  何夕之所以,將市場放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

  原因無他,何夕之所以能拉起一批人,固然是何夕在學術上的造詣,所帶來的聲望,但實際上,這些聲望并不是說沒有用,但是用處不大,真正讓這么多人都支持他的原因是,何夕能帶他們的賺到錢。

  故而,何夕必須讓經濟發展起來。讓跟隨他的人都嘗到了時代與發展的紅利。他們才回繼續跟隨,如果讓他們都賠了,就不用想,這些人一定會搖身一變,成為了何夕的反對者。

  而經過何夕調教過的工廠,比起手工業作坊效率要高出不少。在一些堪稱藝術品的手工藝還有所不如,但是在前工業時代,是物資短缺的時代,根本不用擔心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擔心的購買力。

  是的,購買力。

  大明大部分百姓都是赤貧,能不能吃飽都是問題,根本沒有錢賣多余的東西,即便是生產工具也是一樣的。

  而且,少數有消費能力的人,消費的東西也與工業生產的大宗商品有著出入,所以,不要看工業體系好像建立起來了。但是如果維持下去,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擴大對外貿易,是何夕能想到的。國內貿易,僅僅是一個補充。

  當然了,這里有一點,何夕并沒有說,但是朱元璋也是知道的。

  何夕在怕。

  其實,前文說過,真要算起來,大明六千萬人口,在這個時代,才是最大的單一市場。如果能往工業品完全占據大明國內市場,那么支撐起遼東,北京的工業體系,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的。

  但是何夕不敢這樣做。

  何夕怕的不是拿些腐儒們,而是怕,在工業產品沖擊之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解體瓦解,從而帶來的巨大的災難。畢竟,晚清民國出現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歸納到這個一個原因上。

  外國人只要在中國大地上賺錢,不需要在收拾局面。所以,就形成了萬惡的舊社會,形成了人民的極端貧困。要知道古代中國百姓并不是都如解放前的農村那么窮的。

  甚至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人均消耗糧食的數據,還比不過宋朝。

  從農業生產上來說,農業技術革新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清代的糧食畝產是超過宋代的,農村本來應該比歷史上要更有錢才是,但是解放前的農村,是普遍破產。日子過的苦極了。

  如果貿然將工業品傾銷全國,所帶來的后果,會是什么樣的?何夕不知道。

  那是將中國其他非工業區當經濟殖民地來經營的,時間長了,鬧出遍地烽煙,都是有可能的。是以,何夕才想要改造河北的農村,想辦法,河北百姓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進化為專業化經營的農場。

  這也是何夕為將來更多農村改革做準備。

  畢竟,在大明農村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士大夫們的根基就在農村。在村落。

  如果不解決的話,將來面對的問題更多。

  不過,這一件事情太大,何夕只能做準備,連提都不敢多提。

  只是,朱元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可不是一個好糊弄的。很快就抓住了何夕言語之中的漏洞,開始詢問,幾句話的功夫,就將何夕的想隱藏的東西,扒得干干凈凈的。

  朱元璋說道:“這么說?你覺得,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說,將工業體系推廣到全國的時候,各地農村會出事?”

  何夕說道:“會有陣痛。”

  朱元璋冷笑一聲,沒有說話。但是何夕聽了,卻又一些臉紅。

  何夕不知道這個詞是誰發明出來的。但是非常高明,一下子化解的問題深度,這種技術進步,社會改革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自然會讓很多人被時代的洪流裹挾,不知道什么樣的下場。

  但是什么樣的下場,都不能用陣痛來形容?

  那有要人命的陣痛?而且不是要一個人的命,是要一群人,甚至更多人的性命。

  大明底層百姓到底有多脆弱,有多難以承受壓力,不用看別的。就看之前的水災就行了,一場天災人禍,好幾代的人積累就要被清空了。

  而小農經濟的瓦解,新經濟體系的形成,固然會將很多人帶上云端,但是更多人或許要沉入地下吧。所帶來的傷害,絕不是一場天災一場人禍可以比擬的。

  這樣的事情,說成是陣痛。這真是語言的藝術。

  朱元璋心中沉思了片刻,說道:“這樣的事情,不可避免嗎?”

  何夕說道:“不可避免。不過,如果徐徐圖之,或許事情不會那么嚴重。”

  朱元璋說道:“徐徐圖之?你覺得,你下面那些人,會有徐徐圖之的心思,你身后那幫勛貴們,能按捺住不賺錢的心思。你在秘書監,觀察到關于私鹽的奏疏沒有?”

  何夕一愣,說道:“臣沒有看過。”

  朱元璋說道:“那就去看看。鹽稅這些年持續走低,而且越來越少,甚至揚州那邊,已經允許鹽商募集人手,用來護鹽。而在地方上?私鹽的比例明顯多了。百姓都愿意吃私鹽,所以私鹽販子,更是難抓了。”

  何夕用腳指頭就知道是為什么?

  自然是遼東鹽廠的產量太高了,雖然僅僅可以對海外銷售,在成本上,曬鹽法有著煮鹽法不可忽略的好處。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有人愿意鋌而走險,想辦法將鹽走私進國內。

  甚至何夕疑心有些懷疑,這一件事情背后是不是藍玉,或者某一位勛貴主持的。

  所以,何夕已經知道答案了。

  現在的何夕已經三令五申,不許將遼東的鹽賣給國內,這個時候能拿到大批量鹽,又能送到國內的,是什么樣的人物,就是何夕身后勛貴之中的一員。這不用以后,現在這些人現在就已經開始不聽話了。

  這讓何夕內心之中非常難受,這些勛貴是不能夠成為何夕的派系中堅,他必須另外組織自己的嫡系才行。

  至于,反對何夕的人,決計不會停止步伐的,特別是這一次,很有可能改變農村的所有面貌,是在挖士大夫們的根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