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漢風華從掃平西域開始 > 第六十八章 變夷為夏
  郭開與韓江兩人離開西域不久,匈奴右賢王也回到了自己的王庭。

  隨著右賢王的回歸,西域的局勢開始變的緊張。

  首先就是前些時日一直歸縮不出的歐脫部,開始變的積極主動起來。

  從太始四年九月開始,歐脫部就不斷派兵襲擾蒲類和阿惡地區。

  兩國面對匈奴人的襲擾,難以抵擋,只得向漢軍求援。

  駐扎在阿惡和蒲類兩地的漢軍,不得不協助兩國抵御匈奴人。

  一時間漢匈騎兵在阿惡與蒲類不斷發生小規模的沖突。

  最多的時候一天之內就會發生十數次小規模的沖突。

  漢匈局勢的緊張,也讓處于漢匈控制區附近的諸國緊張不已。

  諸國紛紛向張越請求,派漢軍入住本國。

  面對這樣的形勢,張越和漢軍卻并未出現任何緊張的表現。

  除了向交河城增派了300騎外就沒有再做出其他動作。

  去歲的寒冬導致草原上發生了嚴重的白災,造成了大量人口和牲畜的死亡。

  右賢王即使有心發動大戰,也與大漢一樣,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補給。

  如果強行開戰,即使獲勝,今年這個冬天,匈奴人也別想輕易渡過。

  正是因為清楚匈奴人窘迫的情況,所以張越根本不擔心發生大戰。

  至于小規模的沖突,從馬邑之圍開始,漢匈之間又何曾斷過。

  正是基于這一點,輪臺這邊沒有進行任何動員,還是按照張越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發展。

  太始四年十月,輪臺官學終于建成。

  張越以大漢典屬國丞的名義,向西域諸國發布命令。

  命諸國所有年滿十歲的王子入輪臺官學讀書。

  最先入輪臺官學讀書的自然就是烏孫王子元貴靡和烏就屠。

  元貴靡為了更好的與輪臺上下進行交往,還取了一個漢名劉貴。

  烏就屠或許是受其母親匈奴公主的影響,則始終堅持使用自己的烏孫名字。

  不但如此,其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刻意與大漢保持距離。

  不過張越卻并不以為意,他對大漢文化擁有著絕對的自信。

  文明與野蠻待在一起,只要野蠻與落后不在第一時間摧毀文明,遲早都會被同化。

  這可是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證明過的真理。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即使是刻意抵制也沒用,日常的生活就能讓人不知不覺改變。

  元貴靡和烏就屠入學后,很快龜茲、姑墨、烏壘、尉犁、鄯善、焉耆諸國王子也相繼入學。

  其他諸國王子,也在前來的路上。

  張越相信,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不出三代,這些漢軍勢力范圍內的諸國就可以化為華夏。

  不過就在官學順利開展之時,諸國中也出現了一片抗議之聲。

  其中尤以漢化程度最高的樓蘭、尉犁、龜茲三國最激烈。

  諸國反對的并非是諸國王子入輪臺官學讀書之事。

  ….而是認為官學不能只招收諸國王子,而應該擴大招生范圍,允許諸國貴族子弟入學。

  諸國貴族同樣有向漢之心,輪臺官學當增加招生范圍和人數。

  兩名龜茲貴族,在得知官學不招收諸國貴族子弟后,更是直接帶著子弟從延城趕到輪臺官學領著家中子弟進行抗議……

  兩名龜茲貴族的行動啟發了諸國貴族,各國貴族紛紛向駐于本國的漢使提出入學請求。

  張越原本計劃只招收諸國王子,只是擔心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而已。

  既然諸國貴族皆有讓子弟入學向漢之心,張越自然從善如流。

  經過一番討論,張越很快就頒發了新的命令,官學由兩個班,增加為五個班。

  招生人數由計劃中的60人,增加為150人。

  但這個人數同樣沒法滿足諸國的需求,因此又增加了一個考試環節。

  不過考核標準卻與后世不同。

  經過輪臺上下一番商議,輪臺官學的入學條件,主要考核5項類容。

  第一,也就是最重要的當然是漢語考試,語言不通如何能夠正常學習。

  第二,弓馬騎射,輪臺官學的學員未來都是義從軍團的指揮官,基本的戰斗技能當然是必須的。

  第三,漢家禮儀,所謂“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胡不踹死!”作為文明人,禮儀自然是不可缺的。

  第四,武裝負重長跑,作為未來的貴族軍官,身體可不能差了,這長跑自然是免不了的。

  第五,算學,作為一名未來的貴族指揮官。連基本的計算都不會,豈能統治一方,又如何能指揮軍隊騎馬砍殺。

  這五個考核標準一出,不但沒有嚇倒各國貴族。反而讓更多的人趨之若鶩。

  就連漢軍控制區以外的諸國使節也紛紛上門咨詢入學事宜。

  在這個時代知識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寶貴的。

  從輪臺官學制定的入學考核就可以看出,一旦入了這輪臺官學,必然可以學到大漢不少有用的知識。

  作為已知世界中最文明發達、富強的大漢,對諸國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原本一些小國就有心彷效大漢,只是長安路途遙遠,有心卻無力。

  如今輪臺官學的開辦,大大縮短了距離,留學的成本也隨之大降。

  隨著輪臺官學的開辦,諸國之中漢風漸起。

  識得漢字、會講漢話之人,地位日漸提高。

  在龜茲、姑墨、尉犁、鄯善等國,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認知。

  只有野蠻低賤之人才使用原本的土話。

  漢語、漢字、漢服、漢式的各種器具建筑才是高貴的象征。

  龜茲王與姑墨王,甚至把自己原本奢華的王宮給拆除。

  轉而彷照未央宮的模樣建造自己的新王宮。

  至于尉犁、焉耆諸國也對王宮進行了改造,雖然沒有拆除王宮,但卻把王宮中的家具全部換成了漢式。

  自古以來皆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諸國國王都這樣,下面的貴族商人,更是瘋狂的追求漢式的一切東西。

  在他們的想象中大漢的一切都是香甜的。

  這樣的風氣倒是讓摩尼和趙意欣喜若狂。

  僅僅是陶器一樣,就讓兩人賺的盆滿缽滿!

  張越更是欣喜,照此下去,不出三代西域將盡為華夏……

   .

  公孫無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