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漢風華從掃平西域開始 > 九十三章 參觀水利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張越望著敦煌城外的景象,不由自主的吟起了這首詩。

  這首詩是誰寫的其實張越已經不記得了,如果不是突然有感而發,恐怕也想不起這首詩了。

  張越感覺自從收到李陵戰敗投降的消息之后,自己突然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走吧!”

  張越嘆息一聲,向隨從們吩咐道

  這一次張越沒有騎馬,而是坐上了由李廣利提供的一輛軺車。

  軺車是漢朝官方車駕的標準式樣,比戰車、方廂車更輕便,車輿上方還有一個傘蓋。

  和后世一樣,車也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不同身份的人乘坐的車的標準也不同。

  首先就是駕車馬匹的數量,其次是車的構件質地,車蓋大小用料,最后是車輿的顏色,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一旦用錯了,那都是大罪。

  雖然張越才是比千石的別部司馬,但因為有大功,而且這一次他還代表了貳師將軍,故李廣利這次給他配備的軺車卻是按照二千石的標準配備。

  除了軺車外,隨行人員也同樣按照兩千石的標準進行安排,各種隨從加起來竟然有數十人。

  雖然比起清朝時期動輒數百上千人的儀仗相差甚遠。

  但也足以讓一般人望塵莫及了。

  楊友與趙意兩人則意氣風發的護衛在兩側,兩人見到張越坐上了那代表兩千石的軺車,竟比自己坐了還開心。

  “明公,那長安城到底是何模樣啊?”

  行走在路上時,楊友突然感慨的詢問道。

  張越想了想,突然發現自己其實也不知道。

  不過想到后世見到的漢長安城的復原圖,他不禁神往的道,“長安啊,那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城市……”

  楊友感嘆道,“真是令人神往!”

  夕陽時分,張越一行人來到了敦煌以東第一個驛站。

  因為天色已晚,時間上已經來不及趕到下一個驛站了。

  張越決定索性提前休息,今晚就在這個驛站住下休息。

  進了驛站,張越才猛然發現這個驛站竟然在后世大大有名。

  這里竟然就是后世頂頂大名的貳師泉所在地。

  只是這個時候它還叫做懸泉亭。

  看看時間還早,張越索性把此地的亭長尋了過來。

  “徐亭長,可否為某介紹一下這懸泉亭?”張越微笑的詢問道

  這亭長也是一個懂事的,見上吏詢問,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叫上吏得知,這懸泉亭,之所以得名,皆是因為亭之南側山中懸泉水.....”

  經過亭長的介紹張越才知道這里幾年前才剛剛建成。

  不過發展很迅速,如今已經是敦煌一處重要的屯墾之地。

  因為正好在交通要道上,所以在此地設置了驛站,負責一些接待工作。

  知道這里是敦煌重要的屯田基地之后,張越決定在此地多停留一日,看看這里的屯田情況做的如何。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說不得還能學到一些東西。

  而且據這徐亭長所說,懸泉亭如今可是敦煌屯田第一的所在。

  翌日,在徐亭長的帶領下,張越帶著楊友以及兩名護衛出了驛站。

  他們一行人先是去看了看那徐亭長竭力推薦的懸泉。

  看過了懸泉,張越主動提出想看看此地的屯田。

  那徐亭長先是面露猶豫,不過隨即就滿臉笑容的答應了下來。

  這懸泉亭的屯田委實不錯,不但全部使用了代田法來耕作,而且還到處都修建了灌溉用的溝渠。

  “上邦之富強,不在城池之大,不在廟堂之高,而在田畝溝渠。”

  張越不禁想起了后世唐朝時外夷對中國的評價。

  “聽聞明公向以擅屯田而著稱,不知此地可能入公之眼……”

  聽徐亭長這么說,張越不免感到臉紅,自己一向自認為屯田做的不錯,但比起這懸泉亭來卻是大大不如啊。

  輪臺所處的地理環境水文條件其實與此地差別不大,自己怎么就沒有想到用好那些水資源呢。

  與此地相比,輪臺的水利系統,幾近于無!

  “徐亭長,可否為吾等介紹一下,這里的溝渠?”張越虛心求教道

  “上吏請看這里!”

  徐亭長指著最大的一條溝渠道:“這里就是懸泉亭最早、最大的一條堰渠。“

  “也正是有了此堰,吾懸泉亭才能成為敦煌郡最好的屯田之地!”

  張越點點頭,仔細的查看起那些偃渠。

  這些偃渠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主偃渠與分偃渠共同構成。

  顯然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渠都經過精心設計,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精密的灌溉系統。

  “楊友,給吾好生把這些偃渠都畫下來!”張越吩咐道。

  “諾!”

  楊友答應一聲,就要去尋筆墨。

  “上吏不必如此,下吏處正好有偃渠之圖……”徐亭長笑著道

  “如此多謝徐亭長了!”張越正了正衣冠躬身一拜。

  徐亭長嚇了一跳,趕緊避開道,“上吏不必如此,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吾敦煌各亭皆有此物……”

  張越卻道,“此物在敦煌雖是一般但在越心中卻是無價之寶……”

  張越一邊說著話,一邊取出一塊玉佩,欲要贈送給那徐亭長。

  徐亭長本不愿收,不過在張越的再三請求下,這才把那玉佩收入懷中。

  “明公且稍待,下吏這就去把圖取來……”

  “如此就有勞徐亭長了!”

  徐亭長走后,楊友卻是在一旁道,“明公何必對一區區亭長如此客氣?”

  張越卻是笑了笑,“爾不懂!”

  張越在偃渠邊等待了大約兩刻鐘,那徐亭長已然滿頭大汗的趕了回來。

  “明公,此物就是偃渠之圖了!”

  “多謝徐亭長了!”

  張越命楊友收好圖,滿意的伸了伸懶腰,愉快的看向四周。

  在他眼中這些堰渠實在是太美了,它們就像是敦煌的動脈和毛細血管,將河流與農田相連。

  到了春季時,充沛的祁連山冰雪融水可以通過溝渠,源源不斷滋潤田地,那是何等美麗的景象。

  看著眼前的畫面,一個宏大的計劃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展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