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二百一十七章 郭逵娃栽了
  一場春雨,萬物復蘇,整個黃土高原都多了一份熱鬧的暖意。

  山塬崖畔間,桃紅柳綠。

  燕子已經早早從南方飛回,雙雙對對停留在河溝邊銜著春泥。東山峁茂盛的苜蓿地里,野雞求偶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只只巖鴿低低的掠過河面,隨即又在遠處消失……

  春天,終于來了。

  不過受苦人根本無心欣賞。罐子的春耕備播,現在也進入到最緊張的階段。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當然……也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一說。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黃土高原靠天吃飯。春季經常遭遇干旱天氣,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并不固定,有時候能夠相差一個月。

  所以才會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下過雨,必須搶種。也許晚半天功夫,地里墑情消失,莊稼就種不上了。

  往年村里會多種些豌豆、春小麥、扁豆等雜七雜八的莊稼,這樣不但可以倒茬,還能夠錯開收割時間。

  今年不同,公社大力推廣“兩雜、兩薯”,要預留大片土地。對此,王連順也無可奈何,只能讓社員們將一些邊邊角角種上雜糧,大塊地暫時空出來。

  另外,二隊的紅薯下蛋豐產方樣板田報上去挺順利,公社里特意多批了兩袋化肥作為支援。

  現在縣城肥料廠尚未建成,化肥還屬于個稀罕物,需要憑指標購買的。

  目前石圪節供銷社一個生產隊能夠分下來兩袋,多買不可以,少買也不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生產隊不愿意相信化肥效果,去年買了之后就堆在倉庫里,根本沒往地里施。

  為此,前段時間公社特意派人下來檢查。

  王連順對化肥很相信,當天就讓人用架子車拉回來了。

  不過今年沒有尿素袋子,早在運到供銷社時,就被更換過包裝。

  現在供銷社里主要面向工作人員銷售尼龍袋子,一個八毛錢,算是小小的福利。

  除了忙乎春耕備播外,王連順又早早派人去劉家灣購買草魚苗。

  他原本想還讓王滿銀一起去的,結果被拒絕了。倒是白明川坐車跟上,打算去劉家灣學習一下先進經驗。

  孩子沒滿月,蘭花也需要照顧,他根本不想到處胡跑。

  至于魚苗運輸途中缺氧的問題,從去年來看,問題應該不大。

  除了忙乎生產隊和家里的事情,王滿銀隔三差五要去供銷社送一次雞蛋。

  今年石圪節公社沒有鬧雞瘟,現在各家的土雞陸續開窩產蛋,每天代銷點能收三五十枚。

  吃過早飯,他便擔著兩個大荊條筐趕路。

  交了雞蛋,王滿銀把購貨清單遞給趙二喜,又去郭主任的辦公室里轉悠一圈,順便聯絡一下感情。

  郭朝旺看到他,立刻笑盈盈開口道:“滿銀,我正想找你。聽說你力氣大,走,幫我家搬個大件東西。”

  “好哩,”王滿銀干脆利索的答應。

  辦公室里會計聽聞后,忙問:“郭主任,需要搬啥東西,我也跟過去吧?”

  “不用,不用,你接著算賬,王滿銀一個人就行。一點小事兒,不用麻煩太多人。”郭朝旺笑著擺手拒絕。

  王滿銀能夠聽到這話里意思。郭主任應該找他有事兒,又不方便在供銷社里說。

  果然,到家沒了外人,郭朝旺立刻壓低聲音道:“滿銀,你給我說實話,和郭逵娃關系咋樣?”

  “郭逵娃……以前我去黑市買東西,和對方打過幾次交道,不是太熟。”王滿銀心里咯噔一聲,謹慎的開口問,“郭叔,咋了,郭逵娃是不是出事了?”

  石圪節公社外邊的黑市開好幾年時間,幾乎是半公開的,很多工作人員都去買過東西。王滿銀相信對方肯定也知道這情況,根本不算什么問題。

  郭朝旺并沒有回答,繼續問道:“真的,你沒有騙我,也沒有向他出售過雞蛋?”

  “郭叔,我哪敢騙你。我以前去買過幾次東西,賣雞蛋肯定沒有。郭逵娃倒是私下找過我,被我拒絕了……”

  接著,王滿銀把自己曾經和郭逵娃發生的沖突原原本本告之。

  聽完,郭朝旺臉上松懈下來。

  “很好,我沒看錯人,你做事情知道輕重。今天的談話爛到肚里,不要再和其他人說。”

  王滿銀愈發肯定,郭逵娃要出問題了。

  這也是他不愿意和對方建立聯系的原因:一句話,不理會你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眼。一旦認真起來,那點關系就如同紙糊的一般。

  不過他想起二隊不少社員賣魚的事兒,同樣和郭逵娃有關的。他有些緊張開口道:“郭叔,我們村去年養魚……”

  “你摻和沒有?郭逵娃給沒給好處。”郭朝旺再次追問。

  “沒有,絕對沒有,他是直接找村民購買的。”

  “只要不是大問題就沒事……我再叮囑一句,今天的談話不能告訴任何人。”郭朝旺認真的開口。確認王滿銀這邊沒出問題,他就放下心來。

  至于其他代銷員……只能看運氣了。

  “郭叔,放心,知道你是為我好。”王滿銀重重點頭。

  他心里現在有些疑惑:郭朝旺的反應有點過大了。

  說到底,郭逵娃只是一個黑市的管理者,本身能有多大能量。如果真厲害的話,早去原西縣城發展了,何必一直待在石圪節公社。

  不過郭主任沒說內情,他也沒有追問。

  離開石圪節公社時,王滿銀無比慶幸自己幾次賣魚都是去四五十里外的米家鎮。

  那里屬于外縣,就算真有什么事情也牽扯不到他頭上。

  和自己做交易的李平屬于煤礦采購員,一般不會去動的。退一萬步,就算李平真出問題,也只知道他姓王。

  這年頭沒有照片啥的,憑借外貌描述找人太難了。

  自我感覺沒什么紕漏,王滿銀就將這件事情拋之腦后。

  到家,聽到窯洞里傳來蘭香的歡呼聲:“姐,你快看,小石頭在對著我笑呢。”

  說起兒子的小名,王滿銀有些無奈。明明叫王磊的,結果不知怎地,喊著喊著變成小石頭。而王秋生家的孩子,現在成了大石頭。

  “還沒滿月,哪有那么快,”隨即,蘭花的聲音響起。

  自從有了小外甥后,少平和蘭香幾乎天天都要跑來一趟。

  對此,王滿銀當然歡迎。

  蘭花白天一個人在家,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好的。

  他沒虧待兩個小家伙,每次都會留飯,正好給老丈人家減輕些負擔。

  聽到場畔上有動靜,少平扭頭看了看,隨即興奮跑出來打招呼道:“姐夫回來了!”

  “少平,蘭香,你們來了。我剛從飯館買的肉包子,一人吃一個……”說著話,王滿銀把布袋遞過去。

  隨即,他迫不及待進窯洞內看孩子。

  “咋樣,沒鬧人吧?”

  “沒有,還是那樣,吃飽就睡。”蘭花回答一句,又繼續道,“滿銀,管管咱家兩只貓。上午的時候,它們不知道從哪里捉了兩只燕子,我讓少平扔外邊了。”

  在黃土高原上,喜鵲和燕子同樣被賦予特殊寓意。

  尤其燕子,和受苦人的關系更親近,一般都是在窯洞里邊做窩。

  很多燕子窩比較低,站在土炕上伸手就能夠夠到。不過沒有哪家人會打它們的主意,連不懂事的碎娃們也會被大人交代。

  王滿銀沒想到,自家貓咪如此厲害,竟然能夠抓到燕子。

  不過他認為沒有必要管,那兩只燕子肯定是疏忽大意,十有八九落在地上被捉到的,純粹屬于巧合。

  再說,就算想管,貓咪也聽不懂人話呀。

  應了聲后,王滿銀開始去隔壁整理商品。前段時間刮老黃風,不少人家的窗戶紙都變得稀巴爛。

  所以他這次特意從供銷社弄回不少高麗紙。這種紙比較結實,顏色白凈,糊窗戶特別顯眼,很受村里人喜歡。

  正忙著,少平驚呼道。

  “姐夫,快出來看,貓咪又抓了兩只燕子回來了。”

  真的假的,這是投到燕子窩了?

  王滿銀趕忙起身走出,就見兩個家伙出現在場畔上,嘴里分別擒著灰黑色的獵物。

  看到主人,它們立刻跑到跟前邀功。

  王滿銀有點無語。

  他很難想象,兩個家伙到底怎么抓到這么多燕子的。總不會偷偷溜進別人家窯洞吧?有這功夫,捉老鼠豈不是更好。

  不過等仔細看過地上的死鳥,王滿銀才明白過來。感情不是家燕,而是黃土高原另一種常見的燕子——崖沙燕。

  這種鳥模樣和燕子很像,只是羽毛沒有那么光亮,另外生活習性也存在著區別,一般在河邊黃土崖壁上筑巢。

  它們會用嘴巴啄出一個個橢圓形孔洞,再往里邊放些柴草,簡單的巢穴就做成了。成百上千只崖沙燕聚集在一起筑巢,看上去非常壯觀。

  因為巢穴處在陡峭的崖壁上,所以很多肉食性動物只能望而興嘆。

  不過對兩只貓咪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難事兒。

  可以預料,如果任由它們折騰下去,東山峁那片根本不會再有崖沙燕敢做窩。

  不管有沒有用,王滿銀都按照婆姨的吩咐,對兩個家伙教育一番。

  看時候不早,洗手開始做飯。

  也沒做什么好的,煮了幾個雞蛋,炒了一大盤地軟了事。

  現在空間里地軟有泛濫的跡象,水渠邊濕潤的草叢里到處都是。隨便拾掇一趟,就能撿幾十斤。

  前兩天,他特意給老岳父家送了不少。

  這個倒沒啥引人懷疑的,畢竟每次下過雨后,村外崖溝里都會長出地軟。

  吃過午飯,王滿銀又著急忙慌去隊里上工。

  按照公社的要求,春紅薯種植方法和往年有很大區別。需要先往豐產方格里放入肥料和輸土攪拌,再澆灌一瓢水……接著把準備好的紅薯直立埋入土中。

  這可比原來的種植方法麻煩多了,關鍵費東西。要知道,平常人們種植紅薯都是育苗的,一個紅薯能發十幾條芽。

  現在換上新方法,單單村南十幾畝地,就要用掉上萬斤紅薯。

  王連順看的實在心疼,山里那些地塊說啥不準備用這種方法種植。在心里,他始終認為紅薯下蛋不靠譜。

  對此,白明川沒多說啥。

  自從去了劉家灣一趟,他同樣受到很大震撼。閑暇時,也會找王滿銀討論一些事情。

  王滿銀當然很歡迎,不過只在種地方法上有交流,其他的一概不討論。

  ***

  幾天后,集市上終于傳來消息:郭逵娃和東子等人全部被抓了。

  工作人員對他們的住處進行檢查后,搜出上千斤糧票,另有肉票、布票等等……更關鍵是,這家伙手里還有一部分假票。

  再接著,查到假票來自一個知青手中。再接著順藤摸瓜,找到更多票販子。

  王滿銀也終于知道,郭主任為什么會提前叮囑自己。

  日子就這么慢吞吞過著,栽完春紅薯,生產隊又開始忙著種植水稻。

  水稻種完,春耕備播才告一段落。

  隨著第二道土石壩修建完成,社員們總算能夠有了些許空閑。距離割麥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地里沒有太多雜活。王連順干脆找支書商量一下,又偷偷派出十幾個勞力去建筑隊。

  至于王滿銀和劉向陽,今年仍然被安排看守稻田水塘。

  這活兒兩人去年都做過,非常清閑,主要熬時間。

  另外今年開始實行“三招一征”,即招工、招干、招生、征兵……有關系的,自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離開。

  罐子村二隊的知青也有了不小的變化,已經有兩個人順利離開。一個當兵,另一個去縣城當環衛工人。這是好事,至少村里可以少分兩個人的糧食。

  原本王滿囤打算把環衛工人名額給劉向陽的,只是他不愿意去掃馬路掏大糞。剩余的知青進行抓鬮,最后便宜了徐孔先。

  緊接著,縣里要求各村建立醫療點,特意開設赤腳醫生培訓班,最后從知青當中選中了沈金琴。

  對于這事兒,王滿銀心里一百個贊成。

  他在罐子村生活著一年多時間,最大的感受就是缺醫少藥。

  村里人生病后,基本都是瞎搗鼓。

  叫魂、拔罐子、童子尿、甚至鍋底灰……這些都成了治病的靈丹妙藥。

  有些折騰到最后,小病拖成大病,甚至變成不治之癥。

  前段時間,王滿銀聽說石川村有個人在地里干活時摔下崖溝,當時就昏迷不醒。村里人并沒有急著往醫院送,而是找了幾個碎娃往傷者身上撒尿,接著灌尿。

  等感覺到不對時,已經徹底晚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