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二百零五章 年前瑣事
  選好位置,王滿銀掄起釘耙。

  通……

  一聲輕響。

  經過這么多天上凍,冰層徹底凍實,釘耙全力落下,也只在冰面留下一道裂縫。

  不過隨著王滿銀接連揮動,冰層開始咔嚓咔嚓碎裂,冰茬子四散飛濺。

  王秋生趕忙讓兩個孩子站遠些,接著從另一側動手。

  他們在冰層上刨開一個缺口后,接下來事情就簡單許多。

  很快,幾塊一米多厚的冰塊接連被抬到旁邊。最底部的冰層上,果然封凍著七八條魚。

  底部泥土表面,還躺著一窩泥鰍兩條黃鱔。黃鱔看樣子已經凍死,倒是幾條泥鰍生命力挺強大,依然緩緩蠕動著。

  按照很多人的常識:泥鰍會打洞。所以冬天水面結冰時,它們應該鉆入地底深處保暖才對。

  其實這有些想當然……氣溫驟降,結薄冰時的確如此。

  但如果氣溫長期維持在零下,當冰層逐漸變厚時,泥鰍黃鱔就會從洞里鉆出,游近尚未冰凍的水中生活。

  至于原理,王滿銀說不太清楚,推測一方面可能是洞內缺氧;另一方面應該和溫度有關。冰的溫度可以在零度以下,池底土壤溫度也如此。而標準大氣壓下,水溫肯定超過零度,所以泥鰍黃鱔才可以存活(原理作者沒研究過,只是猜測,但我確實曾在厚冰層下多次捉過泥鰍黃鱔)。

  當然,眼前整個河溝都凍實。沒有水,它們自然無法長期存活。

  “滿銀叔,你太厲害了,好多魚呀!!”看到眼前情況,毛蛋興奮的叫起來。

  這聲音挺大,立刻引起周圍人注意。

  “不會吧,還真讓你蒙到了。”王大財帶著懷疑湊到近前,跟著驚訝道,“這么多魚,能有半斤了吧。”

  王占軍同樣帶著懷疑:“滿銀,你真能看到冰下有魚?”

  “是不是運氣不好說,我還需要換個地方驗證一下。”王滿銀模棱兩可的回答,并沒有給出肯定結果。

  “換啥換,這里有魚,咱們應該繼續刨。”從一個冰窟窿就捉了半斤多魚,王秋生自然不愿意放棄。

  在他看來,把這片冰面徹底刨完,肯定能夠捉到更多魚。

  王滿銀朝四周看了看,搖頭道:“附近應該沒有了,咱們再選個新地方試試。”

  王秋生雖然有些不舍,還是順從的提著釘耙。

  至于王大財幾人,此刻也跟在后邊。

  走出幾十米后,王滿銀重新選中第二處冰層開干。

  等兩人刨開一個大窟窿后,果然又發現了不少凍魚。

  一次可能是運氣,接連兩次,周圍人都相信王滿銀找到竅門了,紛紛出聲詢問。

  他沒有隱瞞,直接了當說出原因。

  在沒上凍之前,魚群會不斷朝深水區聚集。隨著冰層越凍越厚,它們的生存空間會逐漸被壓縮,最后游動范圍越來越小,徹底凍死在里邊。

  也因此,才會聚成一團。

  聽了王滿銀的分析,社員們紛紛開始重新選擇刨冰地點。

  對于村頭的東拉河河溝,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雖然隔著厚厚的冰層,他們還是能夠知道溝底大致的地形。哪一處更深,什么地方比較淺。

  果然,大家很快都有了收獲。

  而且隨著得到消息的社員越來越多,很快整個東拉河面人聲沸騰。不知道內情的,還以為罐子村在河邊搞基建呢。

  有些人見罐子村附近的深水區都被占據,索性扛著工具朝上游和下游刨魚。

  倒是王滿銀和王秋生搶先一步,收獲頗豐。忙乎到中午,他們捉有四斤多凍魚。

  返回時,兩家平均分了。

  應付過幾個登門買東西的顧客后,王滿銀利索進入空間,將凍魚換成新鮮魚。有空間存在,他自然對凍魚看不上眼,全部扔到坑里喂土雞。

  至于那些空間魚處理干凈后,掛在屋檐下十多分鐘時間,上邊就結了層薄冰。

  單從外表上,看不出太大區別。

  下午王滿銀去供銷社接婆姨時,從劉慶立口中得知了知青回城的最新消息。

  不出所料,這次鬧出的動靜挺大。

  公社從留守知青口中得知眾人離開的具體路線,已經派出工作人員前往米家鎮攔截。

  這事兒和王滿銀沒太大關系,他只是聽聽當個樂子。

  不久又聽王延強提過一嘴,阻攔人員后來追上知青們,希望用道理說服對方。奈何這些人油鹽不進,任你說破天,就是要回去。

  最后,雙方差點發生沖突。怕鬧出亂子,領頭的工作人員只能無奈讓他們離開,而且又打電話通知河對岸,交代不要賣票給對方……

  不過在王滿銀看來,這純粹是無用功。

  ***

  說起來,今年罐子村人過年要比之前豐盛許多的。

  不少人家能吃到魚肉……雖然沒有豬肉吃著香,但總比青菜羅卜好。

  尤其二隊,一些手頭寬裕的人家開始用油炸食物了。至于油從哪里來,受苦人有自己的辦法。有些人家從山里采了文冠果種仁,有些是從供銷社買的豬肉熬油,更多則是用蓖麻籽榨油。

  黃土高原有三麻:蓖麻、芝麻、小麻。

  芝麻是統購農產品,再加上產量很低,普通社員每年能分幾兩已經很不錯了,自然沒有人家舍得用來油炸食物。

  至于小麻,這個懂的都懂,略過不提。

  所以對于受苦人來說,另一種過年可以大量用的就是蓖麻籽榨油。蓖麻這種植物不挑土壤,在自留地里種上一排,秋后就能收下幾斤種子。

  蓖麻籽壓榨方法很簡單,只要碾碎放鍋里蒸一下就會出油。

  王滿銀來自后世,當然知道蓖麻這玩意兒是有毒的。據說它里邊含有蓖麻毒素非常厲害,一顆蓖麻籽能殺死一個人,四顆蓖麻籽就能殺死一匹馬。

  所以理論上,蓖麻油是不能吃的。

  不過對于受苦人來說,根本不在乎。

  就好像后世有段時間農村種植棉花,流行吃棉油一樣。棉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噴施農藥,什么666粉,3911……尤其開花結果期,為消滅棉鈴蟲,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打一次藥。

  不過棉籽榨成油后,人們照吃不誤。

  其實除了蓖麻油外,很多人家還會摘蓖麻葉子炒菜。對這些情況,王滿銀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還是那句話,填飽肚子才是第一要務,其他統統靠后。

  不過具體到自己家,他特意交代過少安和蘭花,千萬別吃蓖麻油。

  二隊其他人家開始油炸食物,王滿銀也不例外。

  晚上趁著村里飄香,他家也炸了些小魚,還有蓮菜、酥肉、雞肉,算美美的過個富裕年。

  等炸好后,又給老岳父家送了些。

  一晃到了大年三十,吃過午飯,王滿銀把餃子餡弄好后,便早早去供銷社接婆姨。

  今年過年形式和去年類似,同樣是“XX化春節”,所以直到三十,供銷社仍然沒有放假,只是讓職工們提前兩個小時下班。

  接蘭花到家,兩口子開始包扁食,豬肉蘿卜餡的。

  他家交售的肥豬超額完成任務,所以食品站獎勵了五斤肉票。王滿銀全割了豬肉,而且是上好的肥肉。

  沒等天黑,滿滿一鍋排餃子已經包好。王滿銀剛準備下鍋,就聽到村里大喇叭響起,通知全體社員馬上去飼養室大院開會。而且趙建海特意交代,來的時候要帶上碗筷。

  “滿銀,今晚吃憶苦飯?”聽到這話,蘭花忍不住出聲問。

  “應該是,”王滿銀點點頭。

  他去年就經歷過一次類似場景,也算比較熟悉了。

  “等下沒人的時候,你把飯倒我碗里,我能吃得下去。”蘭花叮囑道。她知道丈夫過慣好日子的,嘴巴比較叼。

  “沒事,”王滿銀搖搖頭。一碗飯而已,又不是沒吃過,就當喝中藥。別人都能吃,自己當然也可以,讓蘭花代替算怎么回事兒。至于包好的餃子,只能等開完會回來再煮。

  等他們兩口子趕到時,發現大院內已經支起幾個大鍋,上邊熱氣騰騰。

  此刻,王壽長正指揮著幾個社員忙乎著。

  王滿銀湊到跟前看了幾眼,就見鍋里里邊有不少樹葉漂浮著,以及麩皮、米糠和豆餅等等。

  兩人來的不早不晚,隨便找個角落坐下,開始和周圍人小聲說著閑話。

  沒多長時間,趙建海和王滿囤等人在臺前落座。只是王滿軍沒了往日的精神頭,此刻耷拉著腦袋,像得了瘟疫的土雞一樣,看不到任何斗志。

  自從年終決算完畢,一隊社員們就嘰咕著換隊長。

  王滿軍很不甘心,最近一直上躥下跳,想要爭取再干一年。不過從他的表現來看,顯然情況不容樂觀。

  趙建海開會,每次必然是幾句熟悉的口頭禪。現在不單王滿銀會背誦,就連村里很多碎娃都會了。

  沒什么意外,經過一番動員后,趙建海喊出口號“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干”。

  去年是“運雪到田”,今年田里有雪,又要換成新項目……大年初一全體社員翻糞堆,爭取來個開門紅。

  王滿銀思索半天,愣沒有將翻糞堆和開門紅聯系在一起。

  倒是趙建海接下來的話,立刻引起全部社員的注意。

  “去年我們罐子村各項交售任務完成還算不錯,尤其雞蛋和生豬交售,排在公社的前面。年前公社已經進行過獎勵,希望各位社員再接再厲……另外為了鼓勵大家飼養更多的生豬,從今年開始起,縣里邊決定誰家養豬,就給補貼一百五十斤高粱。”

  “啥,補貼一百多斤高粱,真的假的?”

  “趙干事,不會是日慫人的吧?”

  “滿囤支書,你說句話……”

  一時間,整個會場徹底沸騰。

  不過很多人對趙建海存有懷疑,覺得這人說話不靠譜,紛紛出聲沖王滿囤追問。

  對于這事兒,王滿銀其實下午聽郭朝旺說過,所以并不感到意外。

  沒辦法,雖然村里不斷動員,但是現在大家都不愿意養豬。連續幾年原西縣各公社的生豬交售都完不成。最先大家用綿羊抵,幾年下來,不少村子的綿羊都快絕種了。

  縣里沒辦法,才決定從今年開始實行補貼。

  王滿銀感覺這樣還算比較可以的。高粱一毛錢一斤,相當于縣里給每頭豬補貼十五塊錢。算下來老百姓雖然虧著,但沒那么多了,無非搭個人工成本。

  面對大家期待的眼神,王滿囤點了點頭回應:“真的,我們今天去公社開會,也是剛得到的通知。”

  得到確切答案后,場中議論更加熱烈。

  一百五十斤高粱可不是各小數目,抵得上一個成年勞力半年的口糧了。遇到災荒年成,能救命的。

  至于高粱弄到手喂豬還是人吃,傻子都知道怎么做,反正豬不會說話。在不少社員的計劃里,還準備像往年一樣,平時喂些豬草對付一下,等冬臘月快交任務豬時,再喂飼料催肥。

  這樣算下來,能夠省下不少高粱呢。

  尤其罐子村去年不少人家用蚯蚓養豬,效果的確很不錯。他們原本就動心,現在有了高粱補助,自然打算繼續喂養。

  甚至一些沒想養豬的人家,也紛紛搶著表態。

  等眾人消化了這消息后,趙干事又出聲道:“大家靜一靜,聽我繼續說。并不是每家都有養豬名額,今年還和去年一樣,兩戶一頭豬!!”

  “憑什么,之前催著讓我們養,今年想養又不讓。”

  “就是,憑什么不讓養!!”

  “我家要一個名額……”

  大會還沒結束呢,大家開始爭搶起來。

  “都別吵了,聽我說,誰在嚷嚷直接取消名額。”看場面亂的不像話,王滿囤拿過話筒道。

  聞言,場內頓時安靜下來。

  “今年情況有點特殊,為了保證公平,咱們打算采取抓鬮的方式養豬。誰家抓到誰家養,沒抓到算你自己運氣不好。”

  早在開會前,王滿囤就預料到這種情況。事先他特意找村里大小隊干部商量過,最后決定采取雙水村“孫玉亭方式”抓鬮辦法,來分配名額。

  對于這種方法,有些社員不甘心,但更多人表示滿意。

  “滿銀,如果沒抓到的話,咱家今年還喂豬嗎?”蘭花也帶著期待出聲問。

  “喂,當然要喂了,不管抓沒抓到,咱們都可以用蚯蚓喂。”

  王滿銀早考慮清楚,自家養豬更多是當成正常收入的門面。有沒有拿一百五十斤高粱,其實都無所謂的,而且至少過年能落下幾斤肉票。

  至于補貼的飼料,沒那么容易拿。

  王滿銀看過原著,對此有所了解。

  既然補貼糧食,收購標準肯定會提高的。

  如果有人還打算像往年那樣,把豬仔喂成架子豬,只見屎包肚子不見肉,食品站肯定不會收。

  不過這些話他沒和其他社員說,說了或許人家還以為他有什么想法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