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一百九十章 勞動者是最美的
  “對了,你明天走時,順便再往工地上拐一趟,給咱們隊的勞力們送些糧食。我下午已經安排人,從場里弄了些糧食磨出來。”想了想,王連順又叮囑一句。

  派人出河工,沒有報酬,而且需要自帶干糧的。所以隔三差五,生產隊要送一些糧食過去。

  當然,說沒有報酬也不準確,這些社員并不是白干活,隊里每天要記工分的。至于所送的糧食,從他們個人分配的360斤口糧里扣除。

  聽了王連順的交代,王滿銀倒想起一件事情。昨天自己從麥場路過時,發現那里還堆著不少糧食呢,一直找人看守。

  “連順叔,為啥不把糧食收進倉庫里,還要天天找人看著。麥場里老鼠麻雀啥的也不少,天天都要糟蹋的。另外,萬一突然下雨咋辦?”

  雖然現在糧食堆上蓋有塑料布,但到底沒有收進倉庫里安全。

  看其他社員離得比較遠,王連順才壓低聲音道:“你知道個毬,收進倉庫就要上賬的。”

  王滿銀頓時明白: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

  只要糧食沒收進生產隊倉庫,是不用上賬目的。

  麥場現在還剩多少糧食,在沒有收拾利索前,誰也沒個準兒。這段時間從其中支取多少,更是一筆糊涂賬。

  同樣的,又牽扯到賣余糧、儲備糧和返銷糧的問題。

  王連順不敢給大家多分糧食,但可以盡量讓外派勞力們填飽肚子。

  人是鐵,飯是鋼。

  多吃些食物,干活總歸有力氣的。

  所以說只要開動腦筋,方法還是有的。王連順去了趟劉家灣后,做事情倒變得靈活許多。

  男女老少齊上陣,數九寒天不停工。

  要叫山河變,就得艱苦干。

  讓高山低頭,要河水讓路。向河要地,向地要糧。

  原西河岸邊山峁上,一塊塊立起來的標語異常醒目,一道道彩旗迎風招展。

  當王滿銀和劉向陽開著手扶拖拉機進入工地時,都被眼前場面震驚到。

  高音喇叭里,激昂的聲音不斷。

  寒風中,無數勞動者正熱火朝天忙碌著,有壯漢也有婆姨們。他們穿著單薄的衣裳,身上頭上冒著騰騰熱氣。

  肩挑手扛,用架子車拉,用獨輪車推……就好像螞蟻啃骨頭一樣,不過短短幾天時間,硬生生將整片原西河畔啃出一個大窟窿。

  河道已經截彎取直,一條上千米長的土石堤壩漸露雛形,宛如雄偉壯觀的大龍,牢牢盤踞在河道中間,守護著旁邊數百畝河灘。

  按照規劃,這樣的工程還有幾處。不久的將來,原西河邊將增加數千畝良田灘地。

  姑且不提其他的,單這種改天換地的氣勢,讓王滿銀心中澎湃不已,感覺自己之前想的太狹隘了。

  這就是最樸素最無私奉獻的黃土高原受苦人……很多勞力一天吃不到一斤糧食,饑餓的時候只能勒緊褲腰帶。

  沒有現代化的工程機械,所使用是最原始的勞動工具:镢頭、鐵锨、架子車。

  晚上只能睡在破窯洞里,幾十個人擠擠挨挨湊在一起。

  可是,他們卻在這片大地上不斷創造著奇跡。挖平一座座山峁,修出一條條水渠。

  無論如何,這些功績是不能夠被否認。

  其實現在很多修建的工程,在幾十年后依然惠及無數百姓。就比如那道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人工天河,也是如此修建而成的。

  后世趙老爺子那句話說的很對:勞動者是最美的!

  王滿銀能體會這種心情:就像每次經過東山峁土壩時,他都有說不出的自豪感。

  在工地民兵指引下,兩人很快開車找到了罐子村負責的地段。不遠處一處窯洞前,王壽長正在大鍋邊忙碌著。

  這次外派出河工,對方負責給二隊三十號勞力們做飯。

  把糧食卸下后,王滿銀特意小聲交代道:“這次糧食很充足,來前連順叔交代過,千萬別省,盡量讓大家吃飽點。”

  “我曉得,”王壽長點點頭。

  之前動用儲備糧的事兒,他也參與其中,自然清楚里邊的道道。

  “里邊還帶有十多斤芝麻,你給大家做成芝麻鹽,多少也算個菜。”王滿銀又指了指旁邊的布袋。

  所謂芝麻鹽,就是把芝麻弄干凈后炒熟,然后往里邊添加上食鹽,用石臼搗碎成粉末。

  如果覺得口味單一的話,還可以加些辣椒。

  現在工地缺油少菜,芝麻鹽倒是個不錯的調味料。

  謝絕了王壽長留飯,王滿銀又開著手扶拖拉機直奔縣城方向。

  劉向陽則暫時留在工地上,打算中午和其他知青商量一下挖窯洞的事情。

  再次和胡永州見過面后,王滿銀把手扶拖拉機交給王喜山。隨即,他從車廂里取出自行車騎著離開。

  之前王滿銀曾答應過董剛,去縣城看望老太太,自然不會食言。

  不出所料,當他出現在董剛家門外時,立刻注意到有幾道目光正暗地里注視著自己。

  王滿銀裝作毫不知情,推著自行車從旁邊大搖大擺的經過。

  走到巷子末尾拐角處,見幾個碎娃正蹲在路邊抓石子玩。

  他對其中一個流鼻涕的碎娃有些印象,應該是董剛家的鄰居。上次自己來做客時,曾見過小家伙一次,好像叫“志軍”還是什么來著。

  王滿銀當即停下車子,沖對方喊道:“你是不是叫志軍?叔叔問你個事兒。”

  兩分鐘后,小家伙將一毛錢放入口袋,高高興興朝董剛家走去。

  至于王滿銀,則掉頭推著車子離開。

  很快,他拐到其他岔道上。

  不久,一個面帶愁容的老太太沿街匆匆走著。

  等對方過了拐角處,王滿銀急忙上前攔住:“嬸子,你可算來了,還認識我嗎?”

  “你是……剛子那個朋友王滿銀?真有我們家剛子的信息。”看到他,老太太立刻激動起來。

  自從兒子從家里逃走后,老太太一直愁眉苦臉,連飯也吃不進去。近幾天,她找了不少熟人詢問,始終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她還以為兒子已經被抓了,為此特意去單位打聽過。沒想到剛剛鄰居家孩子突然登門,說有人傳訊。

  老太太不知道是真是假,仍然拖著瘸腿趕來了。

  “沒錯,嬸子。”王滿銀撇一眼四周,點點頭。

  見那些人沒有出現,他才壓低聲音道,“嬸子,董剛讓我給你捎口信。”

  “剛子沒事兒吧?”聞言,老太太急切的問道。

  知道對方擔心兒子,王滿銀沒繞圈子:“嬸子,董剛現在沒事,他讓我告訴你,好好保重身體,自己要在外邊待一段時間才回來……”

  接著,他把董剛家院里石榴樹下埋有糧票和錢的事兒告訴對方。

  交代完,王滿銀沒敢繼續停留,匆匆騎車離開。

  結果剛走不遠,就聽身后有喊叫聲傳來:“站住,前面騎自行車的站住,不準跑!”

  王滿銀只當沒聽到,一個勁兒猛蹬腳踏加速。

  現在臨近中午,馬路上也沒什么人。他騎車速度飛快,片刻將幾人遠遠甩在后面。

  不過自始至終,王滿銀都沒敢放松警惕,

  直到出了縣城,找個沒人的土圪嶗,連人帶車進入空間,他才徹底松了口氣。

  其實嚴格說來,王滿銀本身沒什么問題的,剛才這么做顯得有些心虛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

  那些人攔住自己后,輕易不會放離開的,最少要關上半天時間。

  所以發現追兵后,他當即決定采取最簡單的方式處理。

  略微歇息,王滿銀開始準備中午飯菜的問題。有幾天沒吃魚了,正好捉條鯉魚燉上。

  他剛邁步來到蘆葦叢邊,就看到水中幾條長長的黑脊骨正吃著水草,正是春天從劉家灣弄回的草魚苗。

  聽到岸邊動靜,這些家伙立刻激蕩起嘩啦啦的水流,掉頭朝深水區逃竄。轉瞬,徹底消失在水面下。

  不知道外邊水塘里那些草魚有多少斤兩了,反正空間內幾條長勢非常驚人。半年多時間,已經有五六斤重。

  為了留著它們孵化魚苗,王滿銀暫時沒打算吃。

  他掄起網兜在水面一陣忙乎,很快將一條兩斤多重的鯉魚抄上岸。等處理干凈剁成大塊,放入瓦罐內燉湯。

  王滿銀現在吃魚吃出經驗來了,這一套程序已經做的非常熟練。

  盡管他不斷往東拉河里投放,但是水塘里的魚群仍然在源源不斷增長著。

  現在空間差不多有七畝地大小,單單魚塘就占了二畝。即使如此,依然顯得有些擁擠。

  不久前王滿銀粗略估算過一次,三斤以上的鯉魚就有二百多條,三斤以下的同樣不少。

  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魚類,目前兩畝多水塘差不多有近三千斤魚。

  王滿銀最近一直思考著,年前要不要再去米家鎮一趟。大概是因為各地開展基建的原因,最近好像風聲弱了一些。

  趁著燉魚的功夫,他又從旁邊瓜地里摘了個碗口大的西瓜。

  一拳砸開,抱著啃起來。

  現在外邊西瓜早已經過季,不過空間里的瓜秧雖然泛黃,但仍然沒有徹底干枯。還帶著不少尾瓜。

  這些瓜個頭不大,卻都已經成熟了。

  因為沒辦法往外拿,王滿銀只能每次進來獨自享用。

  一個西瓜吃光,他摸了摸嘴,把游隼從籠子里放出,而后帶著在空間里轉悠起來。

  這家伙現在已經知道空間里的陸生動物不能捉,只是展翅不斷在空中盤旋著。

  即使如此,也把那些覓食的野鴨們嚇得急忙躲進蘆葦叢深處。

  一圈轉悠下來,差不多半個小時,正好魚湯熬好。

  滿滿一瓦罐的濃湯連帶魚肉,足矣讓王滿銀填飽肚子,所以他也沒打算再做其他飯菜。

  吃完略作休息后,才推著自行車重新出現在外邊。

  接了劉向陽,兩人馬不停蹄朝家趕。

  路上,對方聊起修窯洞的事兒。

  來前王連順給選了四處窯址讓知青們商量,三處在村里,一處在村外。

  劉向陽特意征求過其余人的意見,最后選中村前靠近東山峁的一處崖勢,距離王滿銀家大概有100多米。那里黃土層比較厚,挖窯洞倒挺合適的。

  而且不遠處就是水井,以后知青們打水方便了許多。

  不過今年二隊幾乎所有壯年勞力都外派出去了,估計到時候只能請幾個上年紀的人幫著挖窯。

  好在修窯洞不比其他事情,根本不需要太快,屬于個慢工活兒。

  王滿銀可以猜到,對于知青們挖窯的幾百塊費用,王連順肯定打算全部內部消化成工分。

  所以任由劉向陽等人怎么算,最后肯定一毛都不剩。

  不過對于這些事情,他就不打算摻和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現在地里只剩下零星的土豆沒有刨完,大部分時間由村里婆姨們磨洋工。

  好在趕在上凍前,土豆全部收回村里。

  接下來,王連順便早早地通知各家開始分土豆紅薯。這兩種糧食含有大量水分,堆在一起時間太長容易壞掉,需要及早分給各家存儲。

  每人暫時分三百斤土豆紅薯,折合成糧食的話,能有四五十斤。

  當然,這次同樣也有知青們的糧食。不過他們的窯洞還沒挖好,只能暫時存在生產隊倉庫內。

  王滿銀和蘭花兩人也分了一大堆土豆和紅薯。

  這兩天閑著沒事兒,他學著村里其他人,早早把紅薯擦了大半,將自家崖畔頂上鋪了大半。

  盡管空間內已經存有幾百斤紅薯干,但是王滿銀依然沒打算偷懶。

  一句話,別人咋辦他咋辦,從來不搞特殊化。

  話說回來,曬紅薯干也是個繁瑣的活兒。

  需要早上擺開,等天黑前收回來。平時還要注意在旁邊守著,防止飛鳥老鼠偷吃。

  不過,王滿銀不怕。

  有兩只貓咪在家呆著,無論老鼠還是飛鳥,只要出現在周圍,很快就會被盯上。

  另外,他時不時放出游隼。

  除了擦成紅薯干外,還剩余有不少紅薯和土豆,同樣也需要處理。

  黃土高原這邊冬天存儲紅薯一般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直接堆在自家土窯洞。

  窯洞冬暖夏涼,尤其燒了土炕以后,晚上能達到十幾度,用來存儲紅薯效果不錯。

  但正是由于溫度太高,再加上在窯洞內做飯水蒸氣太大,很容易紅薯腐爛發芽。

  所以今年王滿銀不打算再懶省事,直接存在窯洞里了,而是準備窖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