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水稻大獲豐收
  趁著中午放工的時候,王滿銀抽空把自家自留地的玉米掰了。

  這六分自留地用了不少土糞,再加上干旱的時候,他也隨大流挑水澆過一次,所以收成還不錯。

  從頭掰到尾,弄了滿滿三蛇皮袋玉米棒子。

  說是玉米棒子,其實和后世完全沒有可比性,不過十幾厘米長。玉米粒成圓形,只有綠豆大小。

  三蛇皮袋子全部扣完,估計能有一百斤玉米粒。

  就這,也要比集體田里好很多。

  今年干旱,二隊除了臨河幾片水澆地的玉米收成比較好,畝產能有二百出頭。其他地塊都不像樣子,一畝地頂天能有一百四十斤。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水肥跟得上,自留地的莊稼普遍比集體田里要好。

  這也是趙干事為什么要專門開會強調,土糞施在自留地里是犯錯誤的。甚至,他還專門在村里設了糞管員和公共廁所。

  其實這兩項用處不大,村里建的公共廁所糞便產量始終上不去。除了幾個知青經常光顧外,罐子村其他社員幾乎都是在自家廁所里“自產自銷”。

  畢竟人人心里都明白,只有自留地里的收成,才算是自家的。

  如果今年二隊能夠分夠三百六十斤的話,帶上自留地收成,王滿銀和蘭花一人差不多能有四百二三十斤口糧了。

  但……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要知道,罐子村年年吃返銷糧的。

  其實就算真有這么多,社員們也是吃不飽。現在飯食沒有油水,人人都是大肚漢,一頓輕松能吃下二斤糧食。

  王滿銀在后世看過一篇文章,里邊專門提到成人一天吃多少飯才能滿足日常所需。

  據說按照營養學會制定的標準,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一天大致消耗3400卡路里,差不多需要2.4斤大米才能提供。

  如果單純吃米的話,一年需要近九百斤。就算南方最富裕的生產隊,估計也沒達到這個數量。

  所以糧食不夠,只能瓜果替代。

  罐子村社員們的自留地里,除了糧食外,大部分人家還種有不少洋芋、南瓜和蘿卜。因為這些蔬菜產量大。

  尤其南瓜,一個能十幾斤,而且可以保存幾個月時間。黃土高原晝夜溫差大,南瓜吃起來面甜面甜的,味道非常好。這些日子,王滿銀隔三差五總要蒸兩個吃。

  收完玉米高粱,東山峁十幾畝水稻終于熟了。

  說起來有點搞笑,這些稻田原本屬于魚塘的副產物。結果稀里糊涂的,投入越來越大,光種植時就用了幾千斤新菌肥,而后其中幾畝地又追撒一遍尿素。

  如今站在田邊放眼望去,黃澄澄沉甸甸的稻穗非常喜人。

  害怕被鳥類啄食造成減產,這些日子王連順天天派人守著。只要有鳥靠近,立刻就開始驅趕。

  晚上更讓劉向陽兩人輪流巡邏,一刻沒敢放松。

  早在十多天前,稻田里已經停止澆水。

  黃土地存不住水,所以現在田里土壤雖然有些潮濕,但穿著鞋子進地完全沒事兒。

  王連順原本想趁著天好,早些把水稻收到場里。結果沒等開始動鐮刀,就被趙干事給阻止了。

  對方說公社對新菌肥推廣樣板田非常重視,收割時要來現場參觀指導。

  無奈,王連順只得停了一天。

  等得到正式通知后,趙建海連夜讓人做了幾幅標語展板,一大早立在稻田邊沿。

  別說,這人寫標語很有一手。

  什么“開山劈嶺造良田,戰天斗地奪高產”,“斗天地,改山河,闖新路,創高產”,“艱苦奮斗學大寨,東拉河畔造良田”。

  非常富有時代氣息,而且鼓舞人心。

  周圍再圍上一圈旗子,讓整個東山峁氣氛頓時變得不一樣起來。

  十多畝稻田,如果由二隊社員們收割帶脫粒的話,最少需要幾天忙乎。公社的工作人員自然沒有那么多時間等待。

  為了盡快出成果,趙建海特意喊來一隊勞力們過來幫忙。

  對于這情況,王連順當然舉雙手歡迎。

  有免費的勞力,不用白不用。

  吃過早飯,眾人便站在村頭等待。

  很快,有幾輛自行車從石圪節公社方向遠遠駛來。從供銷社開始出售自行車起,道路上騎車的人便逐漸多起來。

  連村里的知青們也湊錢買了一輛,不過并不是新車,而是用配件自己組裝的。

  現在買一輛完整的自行車要票,用零件組裝卻不需要。所以石圪節一些聰明人已經開始從供銷社買零件了。

  更神奇的是,組裝好自行車后,按著購買自行車架的發票同樣可以上牌照。

  王滿銀已經決定,等村里自行車再多些,自己也可以組裝一輛了。

  除公社眾人外,郭主任和少安也跟了過來。這是應有之意,畢竟新菌肥推廣主要由供銷社操作,他們自然想要知道最終的結果。

  最后還跟著一個照相師傅,據說特意從隔壁公社請來的。

  令王滿銀沒想到的是,這些工作人員車后座上都綁著鐮刀,似乎準備等下也下田割稻子。

  下地前,郭朝旺特意交代眾人,每畝水稻割完都要分開堆放,以便稍后準確稱量出各塊地具體畝產量,對新菌肥效果進行評估。

  王滿銀原本以為幾個工作人員不過做做樣子,沒曾想人家割起水稻來,絲毫不比村里勞力們差。

  瞧動作熟練程度,一看就知道是老把式。

  沒干過農活的人,根本不知道彎腰拿鐮刀割莊稼有多危險。

  如果動作生疏,稍不留神就會割到手指頭,或者砍到小腿。

  單這一點,就值得王滿銀佩服。

  隨著他融入到這方世界,心中看法也在不斷改變著。

  任何時代都有優點和缺點。它或許不夠完美,但總有一些人為了理想而堅持。

  倒是趙干事站在田埂上很尷尬。隨即,他沖旁邊社員要了把鐮刀,著急忙慌加入其中。趙建海來罐子村以后,平時基本在大隊部辦公,就算去田里也不過背著手巡邏,所以對于下地干活并不在行。

  剛割了不到兩分鐘,他就發出一聲慘叫,隨即捂著帶血的手指頭。

  不過這人挺能忍痛的,隨便找了塊布纏住手指,繼續湊到幾人跟前搶割稻子。

  王連順看的目瞪口呆,忍不住拉了王滿銀一把,壓低聲音問:“滿銀,這人是趙干事嗎?我莫不是花眼了。”

  “你說呢,”王滿銀好好地心情,頓時被破壞殆盡。

  一百多號勞力齊齊出動,不過個把小時功夫,就把十幾畝地全部收割完畢。

  原本水稻應該攤場晾曬收割的,只是罐子村沒有那么大的地方。如果一場一場打,實在太慢了。

  幾個工作人員等著想要知道畝產結果呢。眾人簡單商量一下,便決定現場摔打稻穗揚場。

  水稻連曬十多天,早已經咬起來發干了。

  為了防止稻米四散飛濺,王連順特意讓人從村里拿來二三十張高粱簿子立起來遮擋,地面則鋪上一片蘆葦席。

  接著,百十號勞力重新開始忙乎。

  現場摔打聲一片,再加上水稻灰大,整個東山峁頓時煙塵滾滾……

  “一號田516斤!”

  “二號田478斤!”

  “三號田……”

  聽到匯報聲,很多人臉上都帶著激動。

  這數字絕對頂住天了!

  大米白面可是好糧食,做成驢毬吃著也香。

  王滿銀同樣不例外……盡管他很早就知道,今年的收成應該不錯。但是最高的畝產數字,還是讓人有些震撼。

  這個時代雜交水稻尚未問世,即使南方的田地,一季畝產也不過在五百斤左右,北方平原地帶則更低。

  之前他們了解到,劉家灣用了氨水后,平均畝產才堪堪達到四百斤。

  所以這516斤的產量在石圪節公社絕對算放衛星了。當然如果把水稻徹底曬干,肯定要損失不少斤兩的。

  即使如此,也讓在場眾人歡呼不已。

  對比效果非常明顯,那些沒有使用過尿素和新菌肥的,產量都在三百斤左右。

  不過關于尿素的事情,王連順等人自然不會提。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他們心里很清楚,人家就是來看菌肥推廣的。如果把功勞歸在化肥上,罐子村這十幾畝稻田就沒那么搶眼了。

  最后平均算下來,十多畝水稻平均畝產接近四百斤。

  忙乎完,王滿囤便邀請公社眾人去村里休息,中午順便品嘗一下罐子村新大米。

  早上得到消息時,他已經讓村里殺了只羊,這會兒估計也燉的差不多了。中午吃燉羊肉大米飯,絕對美太太的。

  王連順那邊得了吩咐,立刻開始安排人手舂米。

  罐子村今年第一次種植稻米,根本沒有專業的舂米工具。

  不過這難不倒他們,村里有的是石臼。所謂石臼,就是把石頭做成碗狀的凹槽,按個頭分為大小兩種。

  小石臼平時用來搗蒜汁用的,幾乎可以說家家必備。還有些大石臼主要是搗辣椒面,現在用來舂米正好。

  當然,這些和王滿銀沒多大關系了。

  王連順本來想讓他也去大隊部露露臉的,被王滿銀給拒絕掉。反正自己又不準備進步,何必湊這個熱鬧呢。

  而且陪著一大群人吃吃喝喝的,他有些不自在。

  倒是劉向陽作為稻田管理員,也被請去當陪客。

  應該說,這次二隊水稻大獲豐收,最大受益者就是劉向陽。他的名字已經徹底被公社幾人記在心里。

  不過這機會也是人家自己掙來的。

  干活時,有個干部還特意拍著劉向陽的肩膀表示鼓勵。嗯,上次也被對方拍過。

  其他知青看到這情況,心里很是羨慕。

  當然這次新菌肥試驗成功,少安同樣也得了好處。

  要說今天最郁悶的,應該是一隊長王滿軍。他這個人本身很喜歡出風頭的,現在看著王連順風風光光,心情和幾個知青完全一樣。

  更重要是,為了二隊的風光,他們一隊還貢獻了幾十號勞力。

  對于村子里的孩子們來說,收完稻谷同樣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兒,意味著他們可以下田挖泥鰍了。

  之前怕毀掉莊稼,這些家伙只敢守著田埂捉。

  罐子村第一年種植水稻,田里淤泥只有四只厚,更底下則是堅硬的生黃土層。泥鰍大多待在淤泥層里,只要看到洞穴,挖起來很容易。

  半天時間,十幾個碎娃便各自挖兩斤多。等他們拿回村里后,立刻引起不小的轟動。

  第二天,全村的孩子們都出動了。

  短短一天時間,十多畝稻田便被翻了個遍。

  現在水稻已經收割完畢,只要這些孩子不毀壞田埂,王連順便任由他們折騰。

  話說從春天到現在,村里孩子們倒沒怎么斷過肉食,隔三差五總能吃點魚肉的。雖然數量少得可憐,但比起以前好多了。

  ***

  在社員們期盼中,二隊終于開始分稻米了。

  本來按照規定,在沒交秋季公糧前,生產隊是不能私下分糧食的。

  不過前幾天在飯桌上,王連順已經特意征得公社工作人員的同意。每人先按10斤稻谷分,剩余留著交公糧。

  畢竟不管咋地,二隊社員們也忙乎大半年了,總要吃幾頓大米才行。

  王滿銀家兩口人,能分二十斤。

  如果做米飯的話,最多半個月就能吃光。

  不過對他來說,無所謂。

  空間里如今堆有二三百斤稻谷,王滿銀一直發愁著呢。

  分了稻米,自家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吃米飯了。所以稻米領回家,他抽空全部舂完,轉頭給老丈人家送了幾斤。

  不過有些孩子多的人家,能分一百多斤米。如果折合成紅薯干,一斤換四斤,相當于硬生生多出一個人的口糧。

  收完水稻,接下來還要種麥,刨土豆紅薯……

  不過這個時候,秋季交公糧也開始了。

  黃土高原這邊夏糧少,一般幾天就完成。秋季交公糧才是大頭,而且交的比較雜,糜子、玉米、高粱、谷子花生等等。等再過些日子收了紅薯,還要交紅薯干。

  斷斷續續,公社交糧時間能持續一個多月。

  之前罐子村分大米純屬特殊情況,現在其他糧食還是不能分的,除非公糧任務完成一半才可以開始。

  早交了公糧早安穩,所以王連順也沒打算耽擱。他一邊安排人繼續忙乎秋收,一邊開始派人交公糧。

  經歷過交夏糧的經歷,這次他仍然派知青們出頭,直接讓劉向陽拉了一手扶拖拉機玉米。

  結果,自然順順利利驗糧過關。

  第二天,交糧隊伍變了,各生產隊派的都是知青。

  一時間,整個糧站大院吵鬧聲不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