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四十三章 新時代的婚禮
  有王樹海幫著聯系,王滿銀買木料倒是很順利。隔天雙方約定好,他就借了生產隊的毛驢和架子車把木料拉回來。

  大舅子孫少安得到信息后,又主動過來幫忙。

  他們兩人都沒做過木匠活,只能給王樹海打下手拉大鋸。

  在罐子村這邊有個亦葷亦素的謎語來形容拉大鋸:兩人對面站,脫了衣裳干,為了一條線,累得直流汗。

  這活兒看起來簡單,實際非常累人,全靠兩人來回拉扯。

  沒一會兒,王滿銀就感覺腦門冒汗,渾身像要著火一樣。他索性把破棉襖一脫,只穿了件線衣接著干。

  “滿銀,你小子看著是個慫包,倒有把力氣呀!”見他一身腱子肉,王樹海忍不住贊嘆起來。

  連孫少安也沒想到,姐夫沒怎么干過活兒,看起來力氣不小。

  每天好吃好喝,營養跟得上,王滿銀也能感覺自己的身體素質不斷提升。

  毫不夸張的說,他現在扛起二百斤東西非常輕松。

  兩人照著墨線拉大鋸,王樹海那邊也沒閑著。斧、錛、刨、鑿,在他手里算是玩出了花兒。

  只見木屑飛舞,很快變成了一根根光潔筆直的構件……

  三天時間,門窗做好。

  窯洞口內側兩邊的窯壁上,王滿銀早開鑿了兩個洞,一邊深一邊淺。

  然后,兩人扶著把準備好的一根圓木推到里邊固定。這圓木相當于大門的橫梁,安裝也是有講究的。

  要先把圓木一段放入深洞內,然后再平移到淺洞內固定。

  門上安高窗,和門平行并列再按一扇低窗,確保屋內采光通風。

  至此,花費了兩個月時間,王滿銀家的新窯洞總算完工了。

  起房蓋屋也算莊稼人的一件大事,換做后世,肯定要擺上宴席慶祝一番。

  不過現在一切從簡,他只放了掛小洋鞭。等村里孩子們過來湊熱鬧時,撒了幾把糖就算了事。

  接下來兩口箱子,四張椅子,又花費了一天時間。

  家具做好,王滿銀沒有耽擱,直接送到老岳父家。

  這是嫁妝,需要等結婚那天再送回來的。

  還有被套和一對紅色帶花被面,兩雙塑料底鞋,一條方圍巾。帶喜字的搪瓷洗臉盆、杯子、暖水瓶……在劉慶立的幫助下,王滿銀也早早湊齊送過去了。

  其實這已經夠省了,主要老岳父一家都不是挑理的人。

  很多后世人以為這個時代娶媳婦不要錢,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怎么可能。

  不要財禮的人家肯定有,但是不多。而且一般都是男方條件比較好,在工廠或者什么地方上班。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家里啥都沒有,誰會嫁給你。

  根據王滿銀的記憶,有些人家訂的娃娃親,每年男方都要給女方送東西。春天送身單,冬天送身棉,秋后送糧食,一直送到結婚。

  再加上彩禮,價錢超乎想象。

  如果一家有三四個兒子,父母就要愁斷腸。而且往往這樣的人家,女方要的彩禮更重。

  日子稍微差點,肯定有個兒子打光棍。

  也因此,黃土高原這邊換親非常流行。

  前幾天,王滿銀去找劉慶立辦事兒,還聽說槐樹岔鄉有個青年娶媳婦,出了1800元彩禮。

  為此男方結婚時在窯洞門口貼了一幅對聯:“高價錢買高價糧,高價姑娘入洞房”,橫額是“一千八”。

  王滿銀聽后,也是瞠目結舌(注:該例子來自黃土高原某市的地方志編纂研究室,時間為1972年,真實性應該有所保證。雖然只是個例,卻也能窺知一二。所以大家不要再糾結彩禮的事情了。)。

  ***

  萬事俱備,王滿銀這邊也不再折騰,老老實實等著當自己的新郎官。

  兩世為人,他還是第一次結婚,心中自然充滿期待。

  現在結婚提倡一切從簡,但有些路數該有還是要有的。好在有王連順這個媒人幫襯著,給安排的明明白白,倒沒出啥差錯。

  黃土高原這邊結婚,沒有嗩吶不熱鬧。吹嗩吶的人也是王連順幫著找的。

  另外迎親隊伍里還有兩個擔任迎人的婆姨,今天從頭到尾負責新娘子的事情。

  豬肉、離母糕、白面、踹懷錢、墜箱錢等等,一切準備就緒。出門先放一小掛洋鞭,接著嗩吶響起……

  王滿銀騎著毛驢在前面開路,后邊跟著輛架子車,幾個人浩浩蕩蕩朝雙水村方向趕去。

  新社會,新氣象,吹得嗩吶調子也不一樣。什么“大海航行靠舵手”,“帶花要帶大紅花”……。

  一路有規矩的,遇到村莊、橋梁,都要放鞭炮吹嗩吶……至于到底啥意思,王滿銀也不懂。

  總之,他現在就是個工具人,讓干啥干啥。

  等他們趕到雙水村村口,遠遠就看到孫玉厚家門口場畔上站滿了人,不住沖這邊指指點點,小聲議論著。

  一群孩子嗷嗷叫著沖過來,攔在眾人跟前索要糖果。

  對此,王連順早有準備,立刻讓人撒糖。而且故意朝遠處撒,讓他們來不及再堵。

  趁這群碎娃撿糖的功夫,眾人忙進入孫家院內。

  王滿銀還隱約聽到雙水村的婆姨們小聲談論著自己:

  “這就是蘭花找的男人?看起來高高大大的,也不像個二流子呀。”

  “蘭花以后要享福了,人家開代銷點的,家里糖吃不完。”

  “聽說家里又新挖了一孔窯洞,這次還弄了兩床新花被子……”

  “我咋聽說他們家是驢糞蛋子外邊光,為結婚欠了一溝子的債……”

  對于外人的議論,王滿銀也沒放在心上,只是規規矩矩按照王連順的指點做事情。

  孫家這邊請來了村支書田福堂幫忙招待眾人。對方也是見過世面的,自然也不會在禮節上有差錯。

  一番交談后,頭上蓋著紅布的蘭花便被孫少安背上架子車。

  而后院內又響起鞭炮和嗩吶,依然是經典的“大海航行靠舵手”。

  一路吹吹打打,重新返回罐子村。

  隊伍上了崖畔,石頭這個碎娃早在邊上等著。

  不等其他孩子反應過來,他便搶先接過架子車,試著趕了幾下毛驢,跟著就討要紅包。

  娘家的送人婆姨也早有準備,立刻從兜里掏出一個紅紙包。

  接著,又有一個乞丐跳出來念喜祝賀:“太陽出來紅花開,家有金斗掛銀牌。富貴人家喜門開,念喜的人而閃上來。花轎進院我擋住,唱段喜歌來賀祝……”

  不等對方唱完,王連順就把紅紙包遞過去。

  紅火年代,一切從簡,很多風俗習慣都省略了。

  否則的話,儀式還要再復雜幾倍。當然,這也和王滿銀家沒有長輩有關。

  窯洞門口放著火盆,王滿銀扶著孫蘭花從上邊跨過去。再放兩掛小洋鞭,新人對著畫像三鞠躬,婚禮儀式就算完事兒。

  接下來,就是安排中午的酒席。

  因為只擺了三桌,也沒怎么請村里人。就大隊支書,兩個生產隊長,還有自家門上過來幫忙的幾個人,以及專程從公社里趕來的劉慶立。

  至于湊熱鬧的小孩子們,王滿銀也沒讓他們空著手離開,每人兩個糖果。

  宴席由王壽長老爺子幫著掌勺,從昨天下午就開始忙乎。

  殺了兩只雞,再加上七八斤豬肉,還有就是自家產的雞蛋,以及半筐雪里紅和土豆蘿卜。

  每桌一碗紅白肉、一盆土豆粉條燉雞,清炒雪里紅,雞蛋炒地軟,一篩子二合面饅頭。

  酒席雖然不算豐盛,但是在這個年代已經相當可以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