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穿越古代之桃花開了 > 第36章 趕路
  沈杏趕忙把自己碗里還剩的一口,其實真就是一口面湯帶著幾個肉絲倒進沈旭碗里。“別哭了,姐的都給你。以后等姐掙了錢,咱旭兒想什么時候吃白面做的面條就什么時候吃,好不好。”沈杏輕聲的哄著沈旭。

  “真的嗎?大姐。”沈旭眼角掛著淚的望著沈杏。

  “嗯。”沈杏狠狠的點了下頭,剛才看沈荷和沈旭那吃相,沈杏都忍不住的想笑,可現在莫名的心酸。兩個小的把碗放回廚房灶臺,還分別用個木蓋蓋好,這剩的一點面條好似多精貴的東西。

  在現代,沈杏對物質沒有太大的欲望,父母雖然在她很小的時候離婚,可也沒少過她吃穿。長大后,還給她買房,買車,但沈杏其實對這些都無所謂。從沒想過會穿越,也沒想過來到古代,會這么心酸的吃一碗面條。

  這幾天跟著張小山吃了兩次面條,每次看到她大哥沈洵那一臉肉痛的吃著面條的表情,沈杏當時心里還腹誹:不就是一碗面嘛。可現在,兩個小家伙沒有成人的顧忌,按著自己的本性吃一碗從沒吃過的面條。尤其是沈荷,沈荷今年七歲了,比沈旭大幾歲,她知道白面的精貴,舍不得吃,一小碗硬是忍著想吃的念頭,留到下半晌再吃。哎,還是因為窮苦啊!

  沈杏揉了揉紅了的眼眶,去了后院瓜地。晚上就著月光,一家子都在院里忙活。昨個晚上就商量了,沈杏后天去縣里全部按精品瓜賣,瓜裝到大筐里,到了縣里再分裝到小花籃里,這樣方便牛車運輸。

  家里的勞動力都在忙著編小花籃。按沈杏的計算差不多要一百六七個小籃子,他爹今個天還沒亮就跟她娘在院子里忙活編籃子,下半晌他三叔過來,為的去縣里的事。看著季氏跟沈杏兩個人忙活,也幫忙編了會兒籃子,沈杏本來不會,這不從早上看到晚上不會也會了,只是沒有她爹編的密實好看,但湊活湊活著用瓜葉子遮著還行吧,主要是時間太趕了。

  等到她爹和大哥從地里回來,季氏就把沈吉來趕回去了,畢竟家里還有個孕婦。她三嬸自從懷了孕,幾乎都不出門,之前沒保住過兩回孩子,這次可是萬分小心,不過,從她娘跟三叔的交談里知道,她三嬸懷了孩子后心情好多了,人也愛笑了,雖多數躺床上,但心情好,人就有了精神氣。

  “爹,跟你商量個事唄。”沈杏手上忙活著。

  “你說。”

  “這次去縣里估摸著會耽誤三叔幾天時間,不管瓜賣的咋樣,從之前掙的里面給三叔一兩銀子,若是賣的得好了再多給些。你看咋樣?”沈杏覺得一家人是一家人,但親兄弟還明算賬呢,總不能讓三叔白跑,從管理者的角度上來看,適當的鼓勵有助于提高效率,從而實現更高的收益。說白話就是大家有錢一起花,要不以后沒人替你賣命苦干。

  “那是!他爹這銀子得給,跟她三嬸閑聊,無意中她三嬸說漏了嘴,別看這走街串巷的賣些小玩意,做的好幾天就能有半兩銀子。”季氏一來是不忍她小叔子沒日沒夜的掙錢,她嫁到沈家的時候,小叔子還不到十歲,成天二嫂二嫂的叫著。人說長嫂如母,她這個二嫂也差不多吧,那時候還沒分家,家務活多是她做,小吉來看到就會來幫忙干活。二來,又是去省城,又是交那五兩抵勞役銀子,家底早空了,他們家能補貼就補貼一點吧。

  沈杏跟他爹對視一眼,沈杏悶著頭笑了。

  “你倆笑啥,是笑我這摳唆到家的,如今也講起大方話了?”季氏不以為然,“偷摸著說,那是咱家賣這瓜掙著錢了。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能掙這么多,老覺得這銀子就是撿來的,一想到白撿這么多銀子,心里開心的嘞。”

  “所以一開心,娘您就大方了?”沈杏接著她的話。

  “哎,別看你三叔天天樂呵呵的,可受的累吃的苦哪點比你爹少。你娘又不是鐵石心腸,叫了十多年的二嫂了,能補貼點就補貼點,這不是掙著了嘛,真要沒有,咱想補貼也拿不出來。再說,也確實耽誤你三叔好幾天不是。”

  “嗯,娘說的對,明兒個爹你去地里的時候順道去三叔家說了這事,另外除了換洗衣裳,讓三叔啥也別帶了,這一路上的花銷都咱家包了,讓他別有負擔的帶我跟張小山出門。”

  “成。不過,杏兒這次你哥不去,咱家就你一個人去成嗎?害不害怕呀?”沈吉富有些不放心,其實季氏更擔心,一個才11歲的女娃跟自個小叔也就算了,還跟張家小兒子去,會不會惹人說閑話。年初從山上滾下來還惹了被男人抱住的閑言碎語,還跟村里碎嘴的李翠花他們打了一架。

  “沒事,爹,除了自家人,別人看我就是個八九歲的小孩,再說還有三叔呢。小山哥也就比我大幾歲,就是個半大孩子路上還能欺負我不成,人家本就是幫忙的。等從縣里回來就分錢,可不能少了人家那份。”

  “瞧你這話說的,你甭管多大歲數在爹娘眼里也是孩子。爹跟娘就是擔心,怕你一個女娃出遠門害怕呀。你娘我一次縣城都沒去過呢。”季氏麻利的編好一個,沈杏接過放到另一邊。

  沈旭湊過來說道:“我知道,書上說的這叫‘兒行千里母擔憂’,大姐,你說我用的對不對呀!”

  “嗯,不錯,旭兒真棒,不過這話你是從哪本書上看來的?”

  “唉呀,大姐你還當我們的教書先生呢,這不是你自己說的嗎?有一回我問爸你擔憂怎么寫,你就教了我這句,還給我講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就是這個意思吧。”沈旭斷斷續續,東一句西一句的,全家都迷糊。不過,沈杏聽懂了,也想起來,那是好幾個月前的事了。當時剛開始教沈旭識字,孩子總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她就用兒行千里母擔憂來解釋擔憂的意思,還教了《游子吟》這首詩,沒成想他竟然記住了。

  “旭兒,你真聰明,明年一定送你去讀書。”沈杏有些激動,“爹,旭兒是讀書的料,這一句是我好幾個月前教他的,他都記得,還用的很對。”

  “是嘛!明年開春就送村學。咱家是得出個讀書人。”沈旭講的沈吉富有些沒聽明白,但沈杏講的他聽懂了,他這小兒子聰明著嘞,黝黑的臉上展現著驕傲。

  一家子因著沈旭的話都面帶笑容,季氏看了看天色,把兩個小的趕去睡覺了。再忙活了會,看著院子里堆起來的小花籃,沈杏信心滿滿。

  到了出發的這天,一百六十個小籃子編好了,可怎么放到牛車上去呢?看著滿院子的小花籃,沈杏愁眉苦臉,之前太想當然了,就想著賣精品瓜,用小籃子包裝。沒成想一百多個小籃子占地太多,牛車根本放不下。最后還是沈洵出了主意,用布條將籃子串起來掛在牛車四周,車上能堆多少堆多少,就這么擠壓堆高才放上120來個籃子。

  “算了,剩下的不帶了。”沈杏不得不放棄了。車上五大筐的瓜,還有一筐的瓜藤綠葉,她爹防止被太陽曬,再上面鋪了厚厚的干草,還怕下雨,放了好幾個竹席子。還有她娘給準備的干凈沒補丁的新衣裳和吃食。沒補丁的衣裳是沈杏要求的,她可不想再被人家罵“窮酸。”最主要的是這次的瓜是賣給縣里的富戶,怎么著也稍微穿得體面點。

  揮別了一家人,出發!

  張小山在村口等他們,這回倒是跟沈杏心有靈犀,穿得一身新,一身深青色長衫,顯得人形修長還帶點書生氣,雖說書生氣放在張小山身上不太合適。不過,長衫就有它的魅力,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嘛!連腳上的草鞋都換上了嶄新的布鞋。沈杏心里嘖嘖兩聲,這么一看還挺斯文俊朗的。

  剛上路沈杏精神頭十足,來這好幾個月了,除了鎮上還是頭回去那么遠的地方。要在外露宿,根據他三叔以往的經驗一般去縣里不趕時間得四天左右到,咱們這趕著去賣瓜,最主要天氣熱得盡早到縣里,要不瓜就不新鮮了。沈吉來跟張小山商量路上兩人輪流趕車休息,爭取兩天趕到縣城。

  對于沈杏來說,這跟現代野外露營有的一拼,沈杏沒參加過,所以很亢奮。路上邊看著兩旁的田野,優美的鄉村風景,邊問他三叔,這是啥,那是什么的。沈吉來倒也好脾氣,樂呵呵的解釋著。沈吉來趕車,分坐在沈吉來另一邊的張小山一直沉默不語,直到實在忍無可忍,“人說婦人的嘴如五百只鴨子那么聒噪,可你還沒長成婦人啊。我真替你未來的夫君擔憂!”

  沈杏被這突然冒出來的話給噎著了。他說她什么?鴨子?聒噪?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沈杏自認為自個的性格是偏文靜的。居然又被這人嫌棄了,哼!沈杏抿著唇自個氣著。

  沈吉來看看左邊,再看看右邊,干笑了一下,繼續趕路。清早上,空氣比較濕潤,氣溫也不算很高,但是越往正午去,烈日的灼烤,烤得皮膚都疼。張小山抽出一個淺白色披風遞給沈杏,“帽子戴好,用這個擋一擋日曬。”

  沈杏不客氣的接過,蓋在身上,天熱的人昏昏欲睡,牛車搖搖晃晃,沈杏被顛得受不住的靠在沈吉來后背打瞌睡。就這樣從白天到夜晚,沈杏是吃了睡,睡醒了就發呆,早沒了一開始那股亢奮勁。有時候靠著沈吉來迷瞪,醒來靠著的后背就變成了張小山。

  至于洗澡,男人都好辦見著河流脫了衣服往河里一跳就完事了。可沈杏是女娃,只得拿個小木桶拎著水到沒人的地方擦擦。反正沈杏覺得自個身上的味兒不太好聞。

  好在緊趕慢趕的居然兩天半就到了縣城,等到住上了客棧,沈杏才算是‘脫胎換骨’的洗了回舒服澡。這兩日沈杏是真切的體會了一把啥叫‘風餐露宿’,白天一直趕路,晚上就露天睡覺,她三叔跟張小山靠個大樹就睡了。牛車上巴掌大的地方就給了她,縮在牛車上,看著滿天的星星,腦子里只有那么一句: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兩旁除了蛐蛐和蛙叫,倒是清凈,來這的幾個月,雖然清苦,但不知為什么,沈杏卻覺得內心沒有現代生活的那種惶惶不安和麻木的焦躁了。甚至于,跟著沈家一家人一起生活,覺得有趣,覺得很開心。

  躺在客棧的床上,沈杏很快就入了眠。第二天一早,沈杏跟著張小山出了客棧,沈吉來去后院牽牛了。沈杏掏出二兩碎銀子遞給張小山。

  “干嘛?”張小山疑惑的看著她。

  “拿著,給你打點的,別又自個出了,等把這批瓜賣了回去就分錢。”

  “成啊。”張小山一聽這話很干脆的抓過碎銀子,甩了下胳膊混不在意的一笑,“我等著你給我分錢哈。”

  沈杏撇撇嘴,心里肺腑,看你現在無所謂的樣子,等分得了銀子,看你傻不傻眼,哼!

  三人趕著牛車來了一家酒樓,“食知味酒家”,沈杏讀出人家門樓上的牌匾。張小山一個人進去了,沒一會出來一個穿著長袍的中年男人出來。張小山給沈吉來介紹是這家酒樓的二掌柜。沈吉來拱拱手,恭敬拜見。

  “李掌柜,給您介紹下。”張小山介紹道,“這是我同鄉,沈吉來,比我年長,我平常喊一聲‘三叔’。這是她侄女,沈杏,剛給您嘗的瓜就是她種出來的。”

  “哦?是你這個小姑娘種的瓜啊。”中年男人摸了摸自個那兩撇很有個性的小胡子,盯著沈杏瞧,瞧得沈杏不好意思了。

  沈杏連忙擺手,“是我們一家人一起種的,可不是我一個人忙活出來,瓜好吃嗎?”

  “嗯,口感不錯。前個知縣家的大管家還過來問我們酒樓有沒有這種瓜,說是知縣帶著夫人在別的酒樓吃過,夫人喜歡的狠。我還納悶,啥時候有這個新品種?這不張二就把你們帶過來了。不多說,咱們現在就去知縣大人府上。”中年男人說罷就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