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北雄 > 第1800章對策
    這年月的經濟問題并不算復雜,也沒那么多的說道,可你要是輕視它,幾年下來,就會變成王朝興廢的大事件。

    鹽政就屬于這樣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時空當中,大唐盛極而衰之后,鹽政就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成本加上朝廷溢價,還在一個正常范圍之內。

    可因為朝政敗壞,不得不招商人參與,商人們可不管那么多,勾結官吏,只管囤積,然后高價售賣,比朝廷賺的還狠。

    于是鹽政崩壞,朝廷卻賺不到太多,大量的錢財都流入到了貴族和奸商的口袋之中,讓朝廷財賦日漸貴乏,兵變是一場連著一場。

    如今沒有那么大的問題,只是大量海鹽流入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致使鹽價受挫而已。

    朝廷只要做出及時的反應,并不會造成嚴重的結果。

    不管朝臣們怎么商議,也無人提出讓商人參與到鹽政之中,即便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也沒出這種餿主意。

    鹽鐵之事,事關社稷,不容染指。

    …………

    其實開了兩次小朝會,李破就明白此次鹽價崩跌,大致上還是謠言作祟,很容易解決,官府只要宣傳到位,很快就能讓鹽價平復下來。

    當世的人們沒有后來人那么多花花腸子,也沒那么多的見識,只要官府還過得去,他們便會把信任交給你,很多時候,市井流言再多也不如官府的一張文告來的有用。

    蘇亶的上書則更深刻一些,酒水,食鹽,茶葉,瓷器,織物等等,向來是中原跟外族交易的利器,這些多數都是用可再生資源,進行再加工得來的東西,擱在后來,就屬于高附加值商品,同樣也是中原文明先進性的一種外在表現。

    比如說海鹽,能夠大規模進行銷售的制鹽之法,只有在中原的人力物力,以及先進的工藝等先決條件之下才能得以實現。

    不論是突厥,還是被滅亡了的高句麗,在此事上都無法跟中原王朝相提并論。

    之前對鹽鐵進行了嚴格的管控,是因為中原自己還不夠用。

    如今放開對海鹽的管控,不用計算謀劃,占領市場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更何況蘇亶還提到了貨幣的使用……

    非常有見地的建言,就像當年蘇亶建議鑄造銀寶來緩解晉地的經濟危機一樣,體現出了一個戶部尚書應該具有的才能和眼界。

    杰出的官員,都是從危機中誕生的,那些只知道握緊手中的權力,和人爭來斗去的人,勝利再多次,若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話,也稱不上杰出二字。

    …………

    元貞七年八月初一,大朝之上,朝廷緊急出臺了關于鹽政的改革方案,力求在九月之前,讓大唐各郡縣的鹽價恢復到一定的水平,確保朝廷的財政收入來源不受太大的損失。

    戶部的一些官員受到了申斥,因為他們事先沒有覺察到新的制鹽工藝對朝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屬于失職之列。

    對于始作俑者,海城的地方官員們則輕拿輕放,并無多少懲處,只是責令他們暫緩繼續出貨,等鹽價平復下來再說。

    海城運送到京師的海鹽,經過戶部以及工部官員的確認,從質量到數量,都超出以前許多。

    尤其是其中的幾批細鹽,十分適合拿來給貴族們專用,加入貢品當中也無不可,說明質量確實很好。

    戶部的人于是稱之為海城細鹽,匠作監的人也看了,覺得還能改進,傳統的鹵水制鹽,同樣能達到這種效果,只是工藝太過繁復,成本很高而已。

    …………

    因為此事,有人被降職,有人被申斥,另外卻還有人得到了好處,戶部,海城的一些官員受到了獎賞。

    匠作監的兩個人甚至封了爵位。

    這其實也象征著危機并沒有那么嚴重,一切盡在朝廷掌握之中。

    另外就是朝廷據此宣布,在沿海各地建立鹽場,繼續擴大海鹽的制作規模,放開和突厥人的食鹽交易。

    還有用食鹽腌制的海貨也將率先列入唐軍的軍資列表里面,由兵部和戶部官員進行采購,于是很快,唐軍的食譜上多了些花樣,雖然味道不太好,尤其是北方人不太習慣這些吃食。

    可大致上保證了唐軍士卒的營養,比以前的粟米飯配腌菜要強的多。

    …………

    只這一次大朝會,長安的鹽價便率先止跌回升,接著便是關西的郡縣,隨之各地官府也行動了起來,到了這一年九月末的時候,一場關于鹽價的危機便也消弭殆盡了。

  &nb bsp;  朝廷管控還是很方便的,只要別伴隨著大范圍的腐敗,以及其他問題,只是單純的鹽價波動,并不足以動搖一個強盛的王朝的統治。

    …………

    大朝會之后,幾天的忙碌下來,弄的李破也很是疲憊,眼瞅著即將入冬,今年的各種大事都處理的差不多了。

    有了眾多的戰俘,明年注定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李破對此有著清晰的認知,大唐正在馬不停蹄的進入到盛世當中。

    立國這幾年,該辦的事情都辦了,政權穩固,兵強馬壯,疆域在迅勐的擴張之后,漸漸近于尾聲。

    大唐的外敵只剩下了東西突厥,現在他們還相互攻伐了起來,對于大唐這個新興的王朝來說,這是最好的時節。

    一切都欣欣向榮,老天爺也來送溫暖,氣候變化不太顯著,可大家都能感覺的到,天氣好像變得比以前暖和了一些,尤其是北方更為明顯。

    這對農業帝國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越來越多的糧產,會養活更多的人口。

    李破也不確定,地球是不是又進入到了一個氣候周期,反正近幾年各地大多風調雨順,大規模的災害越來越少。

    也許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氣運吧?

    每逢王朝末期,總是天災人禍并起,與之相對的就是歷朝開國之時,災禍消弭,人心思安。

    大唐好像就是碰到了這種好時候,只要他這個皇帝和朝中的臣下們不犯湖涂,一切就都在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順便奠定一個數百年的強盛王朝的根基。

    …………

    下朝之后,李破回到太極殿換了一身便服,派人去召羅士信,他要出宮去散散心。

    嗯,大朝結束的剛剛好,過一陣正好趕上飯點,去丈母娘府上吃雞是正理,然后去李三娘那里消消食。

    安排的挺好,可羅士信沒來,阿史那榮真卻來了,因為再過上兩日,羅士信要和程大胡子家結親了。

    日子過的飛快,兩家該走的程序大都走完,過兩天是羅府送聘禮去程府,需要羅士信回去操辦一番。

    羅成還小,要過幾年完婚,這是定親,表示兩家結成了親家。

    李破忙的把這事都給忘了,只不過李碧沒忘,特意賜下了一些東西,早就派人送去了羅府。

    至于程大胡子那邊,也得了好處,畢竟是皇帝賜婚,于是封了孫氏為縣夫人,他家這個親結的確實賺大發了。

    …………

    李破出宮,大多數時候不是羅士信在,就是阿史那榮真護衛在身邊,少有例外,估計要是有人想要行刺于他,必要來上一句,欲殺李定安,先除羅士信,阿史那榮真兩人。

    羅士信和阿史那榮真都是那種身負勇力,手比腦子快的人,有他們護衛在自己身邊,李破放心的很。

    事實也證明,演義小說里說的那些都是扯澹,自從李破進了長安,就從未經歷過一次刺殺。

    歷代王朝的皇帝死于刺客之手也很罕見,孫策輕出,為刺客所乘的故事倒是稍微值得警惕一下。

    大多倒霉蛋其實是死在了近侍,宮人手里,連權臣當道,最終弒殺君王的例子都很少見。

    大致上來說,不用太過擔心皇帝的人身安全,更多的時候,有人想弒君的話,多數會采用下毒的方式,另外諸如落水啊,摔倒啊之類的意外。

    誰也不想擔上弒殺君王的名聲,比如宇文化及那兩兄弟,把楊廣吊死在了江都,當時楊廣已經聲名狼藉,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憤,可一旦他死在了宇文化及兄弟手里。

    那兩人卻還是成為了過街老鼠,誰也不愿和他們沾邊,竇建德更是砍下了他們的腦袋,送去了洛陽。

    …………

    一行人出宮的時候,阿史那榮真罕見的向李破抱怨了一句,“李真總是躲在清寧宮中,已經有兩個月了……”

    李破想笑,但看著那雙認真的看著他的紅眼珠,只好做無奈狀道:“女兒今年七歲了,讀書認字,懂了許多道理,你再強逼著她打熬筋骨,她自然不樂意。

    你這次是不是打的她狠了,才跑去清寧宮不愿回去?”

    阿史那榮真認真的想了想,搖頭道:“記不清了,我想去把她捉回來,總尋不見她,夫君去清寧宮的時候留意些,要是見到她,就捉了等我過去。

    她力氣還不成,我當年七歲的時候,已經能拎著羊羔奔跑,把那些盯著羊群的惡狼趕的遠遠的了。

    讀書太多的人,心思也多,不會快樂的,就像我的老師,看上去總是很悲傷,我知道的,那就是懂的太多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