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北雄 > 第1155章杜淹
    從段綸這里出來,蘇亶又去各處轉了轉。

    新年伊始,官員休沐了十多天,吃喝玩樂,弄的一個個油光滿面的,可和后來一樣,都不太能打得起精神來。

    眾人見到頂頭上司前來,紛紛起身給他施禮,拜個晚年什么的。

    蘇亶端著架子,大部分人根本不用理睬,有的則會回個笑臉,能讓他回禮相見的,在戶部也就那么幾個,不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是品級足夠。

    到了各處,蘇亶都會說上兩句,稍作督促,也不多做停留。

    去到自己辦公地點的時候后面就跟了不少人,都是要向他稟事的官員。

    蘇亶也就進入了工作狀態,隨口吩咐著,“今日開衙,遲來者罰俸一月略作薄懲,讓部判記下。”

    處罰的力度有點重,罰俸一月對一些人不算什么,可這事一旦被記錄于紙張之上,那就要轉給吏部,成為每年官員考核的一部分。

    看來查考勤這事是自古皆然,也是立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跟在蘇亶身后的人聽到這個,有那聰明人心里便想著,今年看來咱們戶部舉措不小。

    ……………………

    來到了自家的地方,蘇亶先飲了兩杯熱乎乎的茶湯,讓屬官捋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才開始見人。

    大多都是上一年錢糧上的首尾,沒什么爭議之處,最后由蘇亶畫押允準,便可在戶部入檔。

    另外一部分則是關于今年的規劃,上一年年末的時候定下來,今年就要施行。

    最重要的幾樣不在討論之列,因為還得等唐典修訂完成,戶部這邊才能放手施為,不然做的越多,錯的也就越多。

    而自竇誕離職,戶部侍郎的位置還缺著,這是蘇亶有意為之,吏部那邊催促了幾次,連備選都送到了蘇亶案邊,都被蘇亶擋住。

    他最屬意的其實還是王慶,因為戶部要跟兵部打很多的交道,所以歷來都有兵部侍郎或者郎中轉任晉升戶部侍郎的習慣。

    就是為了兩邊能溝通的順暢一些,各路大軍需要戶部的支持,但最終做事的肯定是兵部,兩邊要是各做各的那可就壞了。

    前方大軍吃了敗仗,后面的人亂作一團,兵部,戶部互相扯皮的事情沒少發生過。

    可惜的是王慶……和他一起共事的時候產生了些隔閡,那人也很倔強,始終不愿意和他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這些年下來,王慶漸行漸遠,蘇亶已經拿捏不住人家,并州總管……別說拿捏了,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爬到他蘇亶頭上去了呢。

    而且除了人選不合蘇亶心意之外,如今正是唐典修訂完成的關鍵時刻,關于戶部這邊的一些事務的爭論非常激烈。

    他作為戶部尚書,自然要保證戶部上下一心來應對時局,若是新上任的侍郎與他政見不合,那才叫個糟心。

    比如說吏部那邊將禮部侍郎杜淹列為了備選,那人現在上躥下跳的厲害,又與門下侍郎長孫順德,兵部侍郎唐儉等人交好,到了戶部肯定要另立門戶,比竇光大還要難纏幾分。

    若是讓其人來到戶部,那還得了?

    而像戶部侍郎這樣的官員任免,其實還是得皇帝說了算,其他人只有舉薦之權。

    只要皇帝沒有主動問起,蘇亶只需去跟溫彥博坐一坐,說服了溫彥博,這位朝廷首輔便完全可以將戶部侍郎的任命攔在尚書省。

    ………………

    缺了一位門下侍郎坐鎮,蘇亶身上的擔子一下就重了許多,而且還會招惹一定的非議,而在蘇亶的考量之中,這些壓力完全是值得的。

    經過高慎一案的風波,現在段綸又能給予他鼎力支持的話,可以說這段時間在他看來極為寶貴,且大有可為。

    見了幾個人,他緩了緩,命人傳令下去,明日召集四品以上官員到戶部正堂議事。

    他打算等午飯的時候去親自去司農寺走一趟,現在關于田畝之事可不是只有戶部說了算了,還要跟司農寺達成共識。

    正琢磨著怎么去跟竇光大說話的時候,有人來報,禮部那邊派了人來,說禮部侍郎杜淹有事求見。

    蘇亶皺了皺眉頭,還真是不禁念叨,正月十五剛過,這人就尋了上門,可見其急切。

    蘇亶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杜淹想要調任到戶部,年前就在走動,不然也不會出現在吏部備選名單之上。

    杜淹的來意蘇亶差不多都能猜得到,倒也不用細細琢磨,心下先就冷笑一聲,杜執禮上下鉆營,但新年之際都不來他府上拜會一下,難道真以為靠著長孫順德等人的支持就能予取予求?

    杜淹的來歷又在蘇亶心里過了一遍。

    出身京兆杜氏,前隋時擔任過御史中丞,為官資歷上不存在問題。

    這人當年還鬧出了一段笑話,作為武功蘇氏子弟,當初蘇亶跟族中兄弟們談論時還曾歡樂的討論過,因為這段笑話涉及到了他們武功蘇氏。

    杜淹和前隋內史舍人韋福嗣既是同鄉又是好友,兩個人年輕的時候聚在一起飲酒說話,說什么呢,他們認為皇帝喜歡隱士,比如說當朝的大管家蘇威就是隱居于山林,才為朝廷征用,居于高位,不如咱們也仿效一下,不定就有所得呢。

    于是兩個異想天開的家伙就辭官到太白山結廬而居,吟風弄月去了,很明顯的沽名釣譽之舉。

    這事傳到文帝楊堅耳朵里,深厭兩人之行,感覺影響很壞,若是官吏們都這么想,他娘的山里豈不住滿了人?和晉末那些混賬東西又有什么分別。

    只顧著自己逍遙,于國無益不說,卻還對朝廷極盡詆毀之能事,此風絕不可長,于是一紙詔令下來,把兩個家伙都趕去了江南。

    若非朝中有人給他們求情,說他們年輕不懂事云云,不定就要被流放到嶺南,讓他們到那煙瘴之地好好“隱居”去了。

    這段笑話弄的杜淹很狼狽,而且是要跟隨他一生的污點。

    不過這人還是有才干的,思想成熟起來之后,又有了在地方上為官的經歷,被人舉薦回朝為官,升遷很是迅速,不久便為御史中丞,那可是朝中正經的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