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北雄 > 第555章 攻城(四)
    (看了看前面,確實是陳圓和李年守黃河北岸,文章錯誤已經改動,可能沒改全,希望大家指出。)

    韓城,時人又稱西龍門,原屬馮翊郡治下,李淵稱帝后,撤郡改州,馮翊郡也就成了同州。

    后因李破襲晉陽,并迅速南下占據河東,于是,唐設陜東道行臺,以御李破。

    原領陜東道行軍總管的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隨之兼任陜東道行臺尚書令,如此一來,李世民的權力無限放大了起來。

    幾乎整個長安北部,黃河西邊兒李唐治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在了秦王李世民手中。

    可話說回來了,這里到底是和西北不一樣,太子李建成領兵守,手握十數萬人馬,所以李世民的權力也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此時李世民又因戰事需要,改韓城縣為韓州治所,從同州分了出來,轄下三縣,以唐儉所部駐于韓城,守蒲津橋。

    李破率軍猛攻蒲坂,龍門渡口這里,除了東岸敵軍游弋來去的斥候依稀可見外,竟是一點動靜也無。

    李世民又得知李破分兵守風陵渡口,儼然是防李建成率軍北上之勢。

    其實至此,李世民為這一戰做出的種種準備,卻反過來讓自己陷入了兩難之地。

    本來按照李世民和部下們的謀劃,李破二月初率軍南下攻蒲州,正在其料中,若是對方在黃河解凍之后,移師南來,那么李世民也就沒什么其他選擇了,只能死守蒲坂。

    可在黃河解凍之前來攻,那么李世民的選擇也就多了起來。

    他那會兒的野心可不止是在黃河沿岸灘頭消耗晉地兵力那么簡單,他仔細估算著李破兵力,其實也給李建成從潼關率軍北上河東留出了一番余地。

    他的兄長李建成建功之心迫不迫切?會不會抓住機會渡河北上?那還用問嗎?

    太子身上的戰功已被他這個弟弟甩出了老遠,別說太子了,就是齊王李元吉可也不是總想到陣前立下戰功嗎?何況是太子了……

    這樣看似不錯的機會送到太子嘴邊兒,他還會棄而不顧?

    當然了,兄弟相爭至今,已如仇敵,李世民斷然不會存了送給太子軍功,幫助太子穩固權位之心。

    李世民看到的是,太子若率軍渡河北上,那一定是分兵了,李建成也是從軍多年,不會做出使潼關空虛,讓王世充來撿便宜的事情。

    那樣一來,景象會非常美妙。

    代州鐵騎是李破手中最犀利的武器,不管是在蒲津橋,還是在龍門渡口,大規模渡河參戰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太子率軍渡河,那么他遇到的很可能就是大隊的騎兵……

    若他是李破,一定會給潼關守軍以渡河的機會,引誘潼關守軍北上,一戰破之,而那樣一來,也一定會給他李世民一些機會。

    倒時不管太子怎樣,秦王都是有功無過。

    這就是李世民沒跟眾人說起,自己私下里打的如意算盤了。

    可見,秦王李世民既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同時,他也是一個合格的王者。

    如果李破知道他的心思,一定會十分配合,很可能會和李世民私下里商討一下,咱們大家到底占多大便宜合適,又不損了大家交情。

    當了,戰事雙方的統帥要是能這般心平氣和的同流合污,君王們恐怕也就都活不長久了。

    所以說,李破顯得極為不配合。

    先是派兵封住了黃河北岸渡口,接著率軍猛攻蒲坂,大有先下蒲坂,再渡河一戰的意思。

    此時李世民便知道,最糟糕的情形出現了,敵人選擇了穩固而又保守的戰略,在這次戰事中隱隱占據了上風。

    留給他最大的難題就是,救不救蒲坂。

    這個時候,李世民顯示出了他果斷的一面兒,立即率人皆溫大有靈柩回鄉之際,率人直入永豐倉城,殺獨孤懷恩,先除了一個后患。

    接著他便留宇文士及駐守永豐倉,順便清洗獨孤懷恩黨羽,撈取罪證。

    他自己呢,則馬不停蹄的率兩千騎趁夜進入韓城,同時傳令坐鎮馮翊的段志玄,侯君集等立即鑿穿冰面兒,一舉杜絕了敵軍在龍門渡口過河的可能。

    隨著兩軍戰略的展開,唐軍毫無疑問的處于了下風處。

    這個很容易就能看的清楚,李破貫徹了他自己的戰略意圖,唐 圖,唐軍卻只能隨著戰事的進行而調整戰略,優劣幾乎一目了然。

    而這會兒,才清晰的顯示出戰場上攻守之勢。

    ……………………………………

    蒲坂,兩天的試探性攻擊過后,蒲坂城墻已被鮮血染的斑駁無比。

    唐軍的旗幟依舊高高飄揚在城頭之上,只是城頭的兩處箭樓在投炮的轟擊之下,已在第二日轟然倒塌,只剩下了參差不齊的殘骸。

    在接下來的兩日間攻下蒲坂城的念頭已在李破心里升起,結束這場沒多大意義的戰事的念頭同樣清晰無比。

    可這一天傍晚,回到大營的李破正準備召集眾將前來,督促他們率軍猛攻的時候,對岸來人了。

    在戰事當中看到敵人的使者,李破已經不覺稀奇,在他看來,李氏父子頗為卑鄙,人家李神通派來使者,也不過是用了用激將法而已,你們父子倒好,派來使者還兼有離間,以及探查敵情的作用。

    這會兒還敢派人前來,覺著他李破頗好瞞哄是吧?

    可令李破郁悶的是,這一次李氏父子好像又得逞了。

    本來,說什么溫大有死了,要送其靈柩回鄉,請派人善加接應,以免誤傷無辜云云,李破開始聽了沒怎么在意。

    溫大有就算是溫彥博的兄弟,死了也就死了,你不好好在晉陽呆著,卻去給李淵鞍前馬后的效力,如今死了還要我多予禮遇怎的?我認得你溫大有是哪個?

    可過后仔細想想,接下來還真就得來個高規格接待……

    道理其實并沒有多深奧,溫彥博如今是他的長史,兼晉陽令,不但是他的心腹之人,而且權力上并不比任何人差了分毫。

    而這人說話雖然不怎么動聽,可才干上極為難得不說,用著也很順手,時至今日,當日的幽州降人早已邁過了降人的門檻,成為他麾下最為信任重用的人物之一了。

    人家親兄弟死了,你若不管不顧,草草處置了事,讓別人見了,怕就成了讓人極為寒心的一件事了。

    要知道,李淵可是擺足了姿態,你若反其道而行之,那成什么了?

    想到這些,李破心里不由大罵,李淵這個混賬東西,在晉陽時就分外的奸詐,如今當了皇帝看來是變本加厲了,連這等下作手段都用了出來。

    于是,第三天戰場上一下平靜了下來,李破率人親迎溫大有靈柩于河畔,不過李破惱怒之下,隨行的不管是唐軍士卒,還是溫氏扈從,甚或是李淵派來想要去晉陽拜見蕭皇后的使者,都被李破一股腦的趕走了。

    吃虧一次兩次的也沒什么,要是之后還容你使者過河一步……他娘的,我李破的名字就倒過來寫。

    別小看這一段時間的緩沖,它打斷了戰事的進程,給予城內唐軍喘息之機不說,也一定會影響攻城大軍的士氣。

    而且還是引靈歸鄉,平日里人們見了,也要躲的遠一些,以免沾了晦氣,如今在大軍當中一路行過,你讓軍中將士怎么想?肯定不會出現哀兵的效果,倒很可能讓大家覺著霉運當頭,很不吉利……

    之后呢,李破也不得不分心旁顧,先后寫了兩封書信出去,一封給太原郡守陳孝意,讓他為溫氏喪葬事宜做好準備,另外一封給妻子李碧,讓她安撫一下溫彥博。

    為了一個根本沒見過面兒,連名字都沒聽說過,又死在長安的人操心費力,李破承認自己確實被李淵惡心的不輕。

    將靈柩送走,他還要面對蒲坂城,這個時候,李破自己都覺著心意動搖,士氣降低了不少,何況是他麾下的兵卒了。

    所以李破索性又休兵一日,晚間召集各部將領,讓他們善加安撫軍心,激勵士氣,接著第二日里他不得不親自巡視四營,不顧“危險”,弄的盔明甲亮,高高騎在戰馬之上,盡量讓更多的士卒看見他的模樣,很是做了一回秀給人來瞧。

    盡管如此,大軍還是受到了影響,歇了兩天的軍卒,在這一天的攻城戰事當中,只登城兩次,看上去還是勉勉強強,讓李破愈加惱火。

    這和當初遼東城下的功防戰很有些相似之處,這種間歇式的攻城方式,是非常愚蠢的,由此會多流很多血,由此而產生的挫敗感會困擾住軍中上下,并隨著時日的延長,最終導致最為可怕的后果。

    當夜,李破不得不再次召集眾將前來,并用非常刻薄的語氣和言辭譏諷眾將的無能,并給眾將定下了兩日之期。

    之前非常有耐心的他,眼見戰事竟然有拖延之虞,基于他那敏銳的戰場直覺,耐心也就立即被緊張所替代了,他要盡快拿下蒲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