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北雄 > 297.第297章 出奔
    (求五月保底月票)

    突厥人遲遲未能兵臨晉陽城下,以及馬邑郡尉劉武周身死等事,在這個時候產生了連鎖式的反應。

    導致的結果是,太原留守李淵提前擁兵十數萬,卻還沒見到突厥人的影子。

    歷史的車輪在這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漸漸發生了一些偏差,大業十二年,突厥人未曾南下,而大業十三年,突厥人卻南下的早了一些。

    李破那雙小小的翅膀鼓出來的微風,終于開始顯現出了威力,將歷史軌跡給吹歪了。

    隨即,李淵毫不猶豫的派人去接應自己的兒女們來晉陽。

    身在河東的李建成也沒有狼狽出奔,而是從容的率領一支兩萬人的大軍,護著自己幾個兄弟姐妹,首先回到了晉陽。

    至于長安的家人,李淵是真顧不上了,只能派遣一些人送出書信,讓自己的一些好友來照看。

    其他地方的李氏族人和友好在接到書信之后,也立即紛紛啟程,趕往晉陽聽令。

    和其他人可真不一樣,李淵還未起事,麾下的文武官員就已多不勝數,這就是頂級門閥的號召力,加上占據一地的諸侯光環,效果上,比之當年楊玄感起事之初,一點也不遜色。

    到了三月間,李淵缺的,其實只剩下一個大義名份了,名義其實很好找,此時李淵還未曾真正起兵的原因,不在于行軍的方向,也不在于將達成怎樣的戰略目標,更不在于晉地人心。

    只在于突厥人南下的威脅而已。

    到了這個時候,其實李淵的缺點也顯露了出來。

    這人每逢大事,便總要瞻前顧后,往好聽了說,是穩重,往不好聽了說,其實就是不夠決斷。

    此時,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兩個的言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他人都不成,只有這兩個兒子,才能勸得動“穩若泰山”的李淵。

    兩兄弟都覺得,突厥人不足為慮,因為突厥人在馬邑郡城之下,就能拖延至今,當面臨晉陽這樣的大城的時候,必定也是無能為力,只要派人謹守城池,只要內里不生叛亂,晉陽必定無憂。

    李世民更是出了個餿主意,派人去云內給馬邑通守李定安傳令,令他出兵襲擾突厥人后路,必能收取奇效云云。

    兩人更是陳說,西北亂事紛紛,若真有人能率兵直進,取了長安,順勢稱帝,到了那時,面對長安堅城,可就悔之晚矣了。

    實際上,此時的父子三人,心里都和著了一團火一樣,不世之功業就在眼前,李氏也有了登上那個位置的機會,這在幾年前,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象的。

    面對如此良機,李氏父子誰也不會放過,只是年輕人更愿意冒險罷了。

    三月中,太原留守李淵派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軍取西河郡,為大軍南下掃清第一道障礙,同時又派劉文靜率軍赴雁門,和雁門太守陳孝意一起,做好在雁門汾陽宮一線擋住突厥兵鋒的準備。

    這個時候,太原留守李淵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變化。

    因為突厥人兩次南下,暴露出了他們的弱點,而且,兩次都是始畢可汗率軍親征,一次在雁門城下碰的頭破血流,一次卻頓足于馬邑城下,無有寸進。

    這讓李淵再不愿意跟突厥人低頭俯首,虛與委蛇。

    其實和隋帝楊廣差不多,始畢可汗親征帶來的壞影響,也在持續擴散當中,只要稍有失誤,在旁人眼中,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可身在局中的南北兩國的王者,卻總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于是,隋帝楊廣如今只能在江都行宮中飲酒作樂。

    而始畢可汗呢,卻還走在楊廣的老路之上,沒有多少察覺。

    軌跡只是稍微偏差了一些,但對于天下大局而言,卻一下加快了進程。

    ………………………………

    三月間的長安,剛剛下了一場春雨,幾年前的時候,長安城中各家府邸的少年,女眷們,都會出行到長安郊外踏青,而且,這是關西門閥聯姻相互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少年男女有意者,會在此時去到長安郊外,少年們會騎馬彎弓,相互較量,顯示自己的武勇,文弱一些的,也會穿戴整齊,吟哦連聲,表現自己的儒雅風采。

    而女兒們,也會打扮的花枝招展,徜徉在綠樹花間,展現自己的婀娜,當然,也不乏矯健女兒,縱馬飛馳,欲與男兒爭鋒。

    那個時候,長安的尋常人家,也會去湊湊熱鬧,門閥世家們也會寬容的允許他們進行觀覽,于是,長安的繁盛便也在春風中蕩漾中顯露無余了。

    只是這一切美好的東西,如今都已經消失無蹤。

   p;   長安郊外,也有了星星戰火,看這樣子,別說出去踏青了,今年長安縣的春耕,恐怕都不用指望了呢。

    這一晚,春風徐徐,月影朦朧,長安城中,燈火漸消。

    子時方過,唐國公府周圍便已人影綽綽,間或便有悶哼和短促的慘叫聲響起,數百晉地精兵將這里變成了戰場。

    所有伏在暗處的眼線,探子,在這個時候都遭了滅頂之災。

    唐國公府的三娘子李秀寧,終于決定在這一晚帶著府中所有親族逃出長安。

    這不是因為李淵的書信到了,而是因為有人做了一件蠢事,瞬間便把唐國公府推到了懸崖邊兒上。

    一日之前,有人聯名上書代王,請代王傳召太原留守李淵入京,以安西京人心,平定關西諸地亂事。

    是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瀾,是在為李淵率兵南來造勢,還是欲對李淵不利,對于李淵留在西京長安的親族來說,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

    在上書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已經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朝野震動,大隋的重臣們在朝堂之上唇槍舌劍,看上去還是僵持之局,而代王楊侑也確實有意招唐國公李淵入京。

    可當刑部尚書,京兆內史,金子光祿大夫,上柱國御衛大將軍衛玄帶病上殿之后,就再沒人敢說一句話了。

    衛玄以東都門閥子弟的身份,卻能震懾關西群臣,這樣的威勢,如今大隋老臣中間可算是絕無僅有了,即便是另外一位老臣樊子蓋,也要膛乎其后才對。

    衛玄滿面病容,只對著滿殿群臣輕聲說了兩句,唐國公李淵任太原留守,以備突厥,不可輕動,再有言及其他者,必乃居心叵測之輩,斬之無礙。

    一時間,群臣默然無聲,即便是代王楊侑,也是雙股戰戰,不敢言聲,過后更是親自扶著衛玄的胳膊,將老師送回了府中。

    隨后,衛玄更令各衛府心腹將軍領兵鎮守四城,嚴防有人作亂,唐國公府一下就成了眾矢之的。

    衛玄雖未有一詞加之,可京中的人事變動卻已經開始了,與唐國公李淵交好的一些衛府將軍,或被奪職趕回了家中,或被調離京師他去,只短短的一天,情勢便已大變。

    這個時候,更令人不安的是,柴紹自請軍前效力,在代王那里得到了允準,可在衛府卻卡住了。

    更有人傳信給柴紹,說有人欲拿他下獄,罪名還不少,柴紹驚懼之下,一邊命人傳信給唐國公府,一邊毫不猶豫的帶著幾個親信先就跑出了長安。

    也真應了那么一句老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當然,也讓人告知妻子,情勢緊急,只能先走一步的苦衷,而且,他還在指望著妻子“深明大義”,記得當初跟他說過的那些話呢。

    可能到了李淵面前,也是這些說辭了。

    而李秀寧的心目中,這個丈夫早已形同陌路,最后這一下,不過是讓她的心意更堅決了一些而已。

    柴紹跑了,這可不是小事兒,必定禍及唐國公府,人家估計正愁找不到把柄呢。

    李秀寧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當機立斷,讓胡大出去召集人馬,當晚一道出城。

    黑暗中,快速的掃清了周圍眼線,唐國公府的后門打開,陸續出來十幾輛馬車,雖說包住了車輪馬蹄,動靜也絕對不算小。

    可這會兒,沒人顧忌那么多了,數百人散了開來,護著馬車直驅西城。

    中途碰上了一隊巡夜的軍兵,還沒等他們吆喝,周圍便有無數身影浮現,將他們砍倒在地,拖進了道旁的陰影之中。

    到了西城門,另有五十人候在此處,早已連同內應一起,將西城門控制在了手中。

    這個時候,又有兩輛馬車加入了進來,暈頭漲腦的李靖被李五親自接過來了。

    城門半開,一行人馬順利的逃出了長安城,直到第二日天明,才有人發現,唐國公府早已人去樓空了。

    衛玄得到消息之后,震怒非常,立即令陰世師帶兵追之,務必將唐國公李淵的家眷拿回京師。

    其實,誰都知道,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后果便不可挽回了。

    人拿回來又能怎樣?以現如今之情勢,還能以婦人女子要挾唐國公李淵不成?

    于是,眾人又都想起了當初平楊玄感之亂時,衛玄曾經挖了楊氏的祖墳,以讓眾人與敵死戰的舊事。

    長安城中暗流洶涌,當此之時,誰又愿意跟李氏結下這等血仇呢?

    (有點晚,先求五月初的月票了,保底月票啊,還是雙倍,大家快點投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