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被賣糙漢后,我們全家造反了 > 第135章,烙一頓發面餅
  丁珊珊一點頭,“能,今天晚上嫂子烙頓發面餅,我一會把面揉好了,先放在一邊醒一會,再熬點骨頭湯,炒兩個菜就行了。”

  “你先把菜摘了把,骨頭洗了,然后把火點著了。”

  丁珊珊說完拿出了幾大塊帶著不少肉的骨頭,有脊骨,還有棒骨,從平臺拿出來都是新鮮的呢,一起放在了盆里。

  還有一把蘸醬菜和小蔥,十來個土豆,一大塊純豬瘦肉,兩根鐵桿山藥。

  山藥是這里沒有的食材,都是丁珊珊在平臺里買的,山藥還有藥用價值,和大骨一起燉湯,對滋補身體很好的。

  丁珊珊特地囑咐李博武,給山藥削皮的時候一定要戴手套,削完皮就把山藥泡進水里,沖洗幾遍,山藥表皮有一層粘液,雖然燉熟了以后很有營養,可處理的時候,千萬不要粘在皮膚上,不然會引起過敏,非常癢的。

  李博武答應著,說知道了,她才去忙別的。

  再弄個炒個青椒土豆絲,一個姜絲炒肉,做的量都大點,外加一大盆山藥骨頭湯,就是今天的晚飯了。

  李博武非常聽話,嫂子說啥就是啥,現在儼然已經成了,第二個李博宏,早就被丁珊珊征服了。

  先是拿柴火架在灶坑里,把火點著,鍋里添上水,然后動作快速的,噼里啪啦洗骨頭,燒水清洗兩不誤。

  嫂子說了,用骨頭熬湯,這大骨要先用水焯一遍,再撇去浮沫,這樣可以去掉骨頭里血水,吃得更干凈。

  雖然以前,即便是在王府做飯的廚子,也沒有燉肉先過一下水焯這一說,但現在他只相信嫂子說的。

  然后把丁珊珊買的小香蔥扒皮,小青菜也摘了,放在一旁的盆里,一會一起洗。

  夏天的時候,就著院里的小青菜吃小蔥,已經是家常菜了,家里人都很愛吃。

  這小蔥不是這里的品種,好吃鮮嫩又不辣,種也種不出來,是嫂子特地買的,不然他們還吃不上呢。

  現在天氣炎熱,食欲不好,沒有點重口味的東西,熱氣騰騰的飯菜出鍋都熱氣噴臉,熱上加熱,根本吃不下去。

  緊接著,小心帶著家里常用的膠皮手套,把兩根山藥的皮,全都削了下來,沒有碰到一點粘液,把山藥泡進了清水里,然后就削土豆皮。

  另一邊,丁珊珊把配菜胡蘿卜絲和青椒絲,還有各色調料,都切好裝盤。

  家里人口多又能吃,每頓飯做的都不少,丁珊珊過來和李博武一起削土豆皮。

  現在家里用的土豆皮刀,都是丁珊珊買回來的,兩人一手一把,刷刷刷的削著。

  土豆皮削的差不多了,鍋里的水也開了,丁珊珊讓李博武去給大骨頭焯水。

  她拿出土豆絲插子,開始插土豆絲,手法嫻熟,速度也快,幾乎可以媲美大廚。

  骨頭焯好后,八九個比男人拳頭還大的土豆,就全都成了均勻的細絲。

  泡在清水里,是黃瑩瑩的半透明色,看著很是喜人。

  丁珊珊忽然覺得,大夏天的天氣熱,土豆絲不熱炒,拌個涼拌土豆絲也可以。

  清淡爽口還下飯,至于已經切好的配料,反正平臺有腸肚,多弄個溜三樣好了。

  打定主意,丁珊珊立刻把腸肚拿出來一些,切成大小均勻的斜塊。

  腸肚是早就烀好的,一會和辣椒胡蘿卜一起炒就行。

  李博武把焯好水的大骨撈出來,渾水淘出去,刷干凈了鍋,重新填上半鍋清水。

  家里現在經常煮大骨湯,不用丁珊珊說,李博武都知道水量,把大骨放了進去。

  丁珊珊把切好的蔥姜蒜,還有大料,桂皮,香葉等香料,一丟進去。

  又放了些料酒,最后戴著膠皮手套,從清水里撈出山藥。

  拿刀一塊一塊坋到鍋里,緊接著,把鍋蓋蓋好,煮好放鹽和味精,就能出鍋了。

  這個時間,面也醒好了,丁珊珊又揉了一遍面,把面做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

  然后揚上干面,用搟面杖搟成一張張面餅,鋪在一旁的蓋簾上。

  還留出了一些面劑子,在里面包了些白糖,她自己比較喜歡吃甜的。

  以前都習慣了,每當烙發面餅,都會做幾個糖餅,現在也是一樣。

  那兄弟倆不說,相信李博宏一定愛吃,別問她怎么知道的,因為那孩子愛吃糖。

  看丁珊珊在一個人忙活,灶坑架好柴,就不用時刻看著了,一會看一眼就行。

  李博武就想上手幫忙,“嫂子,我看搟這餅也挺容易,要不我幫你搟吧?”

  丁珊珊看看時間,覺得也行,要是她一個人忙,的確挺慢的,旁邊還閑一個人,太窩工了。

  “行,其實搟這餅,沒啥技術含量,誰都能搟,你照著我搟的大小和樣子搟就行,快到吃飯點了,你大哥他們也要回來了。”

  “烙餅時間慢,你這邊搟,我那邊烙,正好兩不耽誤。”

  說完放下搟面杖,用圍裙擦了把手,打開另一口小點的鍋,拿過軟柴火點著火。

  先暖暖鍋,現在沒有現代化煤氣和電氣化鍋灶,都是用原始方法做飯。

  尤其是烙餅,火不能太硬,尤其不能用木頭柴火,不然就是有再好的手法,餅也會烙糊的,丁珊珊知道的這么多,全是因為,她有一個住在農村的奶奶。

  鍋很快熱好,火也上來了,丁珊珊倒上油,等油熱了,把鍋四邊也都沾上油。

  拿起蓋簾上的一張餅,放在鍋里,緊接著又放了第二張,然后第三張,第四張。

  這口鍋很大,烙四張餅足夠用,這還得說,在這三口鍋之中,這口鍋算是比較小的,另外兩口比這鍋還大。

  烙餅用的油,都是植物油,在古代這一塊,菜籽油和植物油都加工的出來。

  只是因為加工手法粗糙,壓榨的也不是很到位,是比不上現代的那些油看起來那么清澈透明,味道也好的。

  但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油的原味,同樣是現代加工方式比不了的,但出油率極低,所以價錢很貴,平常百姓家吃菜做飯,能不斷葷油已經很好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